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关键词: 以读代写 读写结合 阅读能力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阅读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么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一、善读课文,以读带写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写”的训练则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从低年级的写句子、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断,以至高年级写篇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多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然而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位教师和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和探讨的一个困难话题。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从词句入手、标点入手、典型段落入手、结尾入手。同时,在阅读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仿照课文进行读写训练。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以读带写,关键是善读,重心是摹写。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读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写的过程在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上,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创造和写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给学生一个作文命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先拟定提纲,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构思,再根据自己的构思广泛搜集、阅读相关文章、材料,用来不断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发展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三、读写结合,共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必须有效衔接。在读与写的有效衔接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一辈子不会“游泳”。因此,读写要紧密结合,既要学习游泳方法,又要下水实践,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其习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的。四、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热爱生活。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和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就提高了。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需要阅读。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大厦。
关键词: 以读代写 读写结合 阅读能力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阅读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么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一、善读课文,以读带写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写”的训练则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从低年级的写句子、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断,以至高年级写篇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多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然而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位教师和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和探讨的一个困难话题。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从词句入手、标点入手、典型段落入手、结尾入手。同时,在阅读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仿照课文进行读写训练。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以读带写,关键是善读,重心是摹写。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读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写的过程在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上,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创造和写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给学生一个作文命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先拟定提纲,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构思,再根据自己的构思广泛搜集、阅读相关文章、材料,用来不断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发展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三、读写结合,共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必须有效衔接。在读与写的有效衔接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一辈子不会“游泳”。因此,读写要紧密结合,既要学习游泳方法,又要下水实践,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其习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的。四、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热爱生活。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和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就提高了。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需要阅读。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