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划经济体制从兴起至衰落仅仅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曾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并逐渐走向衰落。本文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简述、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衰落及从中国看计划经济体制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计划经济体制。
关键词:瓦解;市场经济;矛盾;经济复苏;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计划经济体制的生存时间比较短暂,并且只应用于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现今人们明确地指出它阻碍了国家的前进步伐,但不可否认,计划经济体制曾为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简述计划经济体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概述
20世纪初计划经济理论出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及社会各方面的迅速进步,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争相效仿,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但是随着苏联的瓦解,以及中国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国民经济崩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出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被人们察觉,最后走向了消亡。在当今社会中,只有朝鲜依然坚持计划经济体系。
(二)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狭义上来讲,两种经济体制截然相反,特点完全不同。
1、生产资料归属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计划并分配,以实现共同劳动,共享成果;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国家干预不明显,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使经济自由、自主地发展。
2、国家性质和经济体制关系微妙。在传统观念中,计划经济体制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国家为市场经济。但经过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发表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四者关系的言论之后,人们对此有了新的看法。我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3、期望不同。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是为了在全民共同的努力下,实现生活水平完全相等,以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市场经济则利用市场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目的是以先富带后富,从而提升全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
(一)济计划经体制兴起的背景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逐步确立,对外殖民扩张、发展经济的势头愈加肆无忌惮。目睹着无尽的剥削,列宁首先提出了通过计划经济消灭现存的不平等的思想。在此影响下。英国的繁荣促使李斯特开辟发展德国经济的新道路。李斯特认为,通过关税制度,保护国家工业产业很有必要,从而,德国开始大力宣扬政府干预政策,德国也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1]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实行和黄金时期是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通过计划经济而实现飞速发展的苏联一时居于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巨头之位,随后,计划经济体制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中国也难免地对此进行了生搬硬套,这也是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最后被埋葬的原因之一。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计划经济体制曾风行一时,英国鼎盛时期就借助了国家干预政策,随后又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重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现今已退出舞台,但本身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
1、没有贫富差距,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医疗及教育等实现免费,人民在国家指挥下共同劳动和生产,不分阶级,全国平等,也就是说没有贫富差距,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缓解了阶级矛盾,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秩序。
2、由国家统一计划,能避免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政府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对其进行预测并指挥生产,避免了人们盲目工作,也避免了人们为获取个人利益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保证了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控制性。
3、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经济的修复。由于劳动生产是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通常不会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劳动成果废弃的现象,也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说,计划经济适合国民经济受到损害、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复苏。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巅峰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国家出现了政府干预政策,此时,苏联的经济虽然恢复的较快,但是依然面临着现代工业相对落后、农业无法自给自足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对苏联进行封锁,因此,苏联为了打破封锁线,促进本国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新阶段。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运用,使苏联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四年期间,经济发展速度居于世界第一,此时计划经济体制达到了巅峰时期。但是,也是在此时,由于领导者的失误,在农业领域片面追求速度,又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2]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工业发展上的成功运用及农业领域的失误是有原因的,这也是其它社会主义生搬硬套,最终失败的原因。
1、国家外患相对严重,民族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对苏联虎视眈眈,苏联人民处在激昂的状态下,更容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生产之中。
2、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由于战争的影响,给苏联的农业和工业都带来了损失,生活水平迅速降低,工农业集中管理的必要性日益凸顯。此时,大部分民众较为依赖国家,因此也为计划经济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3、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只有人民群众的了利益得到满足时,才会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苏联在进行农业集中管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公有化速度和规模,对人民群众的私有财产进行破坏,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导致了人们的不满情绪,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裂痕。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失败的体制,但是必须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符、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而实施,才会促进国家的发展。
三、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
(一)打击人民积极性,压抑社会进步。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全民共同劳动生产,共同享受成果,无论多劳少劳都会获得相同的报酬,在此影响下,大部分人会被动地接受任务而不是主动积极工作,从而导致社会进步缓慢,压抑了其发展。这是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关键。
(二)国内资源不平衡, 自给自足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所需资源也逐步增加,一个国家内的资源不可能完全适合本国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现阶段发展的情况通过交易来换取利益,而计划经济无法实现这一要求,因此衰落是必然的。
(三)人们对私有财产的渴望。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们必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人共同享受相等结果必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更是激发了人们的欲望,这也是造成计划经济体制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从中国看计划经济体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兴起、发展与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1953年,我国领导人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1957年后,由于领导人主观“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之客观上大跃进造成了损失,随之价格改革的失败,一度动摇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但是不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拯救了我国,同时,计划经济在我国也逐渐衰落了。[3]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展望
如今,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及社会的需求下,计划经济体制已淡出人们视野。但是本人认为计划经济的衰落并不能否定其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为我国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说当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依然有效。
五、结束语
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和衰落都充满了必然性,它曾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代表它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个时期,当然,它的衰落更不代表它完全是充满弊端的、无效的经济体制,也不能说明,它将永远地沉没。
参考文献:
[1]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G].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王晓秋.蘇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田东山.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与衰落[J].湖北:经济学情报,2009
关键词:瓦解;市场经济;矛盾;经济复苏;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计划经济体制的生存时间比较短暂,并且只应用于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现今人们明确地指出它阻碍了国家的前进步伐,但不可否认,计划经济体制曾为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简述计划经济体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概述
20世纪初计划经济理论出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及社会各方面的迅速进步,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争相效仿,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但是随着苏联的瓦解,以及中国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国民经济崩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出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被人们察觉,最后走向了消亡。在当今社会中,只有朝鲜依然坚持计划经济体系。
(二)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狭义上来讲,两种经济体制截然相反,特点完全不同。
1、生产资料归属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计划并分配,以实现共同劳动,共享成果;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国家干预不明显,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使经济自由、自主地发展。
2、国家性质和经济体制关系微妙。在传统观念中,计划经济体制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国家为市场经济。但经过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发表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四者关系的言论之后,人们对此有了新的看法。我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3、期望不同。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是为了在全民共同的努力下,实现生活水平完全相等,以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市场经济则利用市场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目的是以先富带后富,从而提升全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
(一)济计划经体制兴起的背景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逐步确立,对外殖民扩张、发展经济的势头愈加肆无忌惮。目睹着无尽的剥削,列宁首先提出了通过计划经济消灭现存的不平等的思想。在此影响下。英国的繁荣促使李斯特开辟发展德国经济的新道路。李斯特认为,通过关税制度,保护国家工业产业很有必要,从而,德国开始大力宣扬政府干预政策,德国也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1]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实行和黄金时期是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通过计划经济而实现飞速发展的苏联一时居于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巨头之位,随后,计划经济体制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中国也难免地对此进行了生搬硬套,这也是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最后被埋葬的原因之一。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计划经济体制曾风行一时,英国鼎盛时期就借助了国家干预政策,随后又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重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现今已退出舞台,但本身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
1、没有贫富差距,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医疗及教育等实现免费,人民在国家指挥下共同劳动和生产,不分阶级,全国平等,也就是说没有贫富差距,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缓解了阶级矛盾,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秩序。
2、由国家统一计划,能避免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政府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对其进行预测并指挥生产,避免了人们盲目工作,也避免了人们为获取个人利益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保证了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控制性。
3、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经济的修复。由于劳动生产是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通常不会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劳动成果废弃的现象,也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说,计划经济适合国民经济受到损害、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复苏。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巅峰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国家出现了政府干预政策,此时,苏联的经济虽然恢复的较快,但是依然面临着现代工业相对落后、农业无法自给自足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对苏联进行封锁,因此,苏联为了打破封锁线,促进本国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新阶段。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运用,使苏联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四年期间,经济发展速度居于世界第一,此时计划经济体制达到了巅峰时期。但是,也是在此时,由于领导者的失误,在农业领域片面追求速度,又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2]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工业发展上的成功运用及农业领域的失误是有原因的,这也是其它社会主义生搬硬套,最终失败的原因。
1、国家外患相对严重,民族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对苏联虎视眈眈,苏联人民处在激昂的状态下,更容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生产之中。
2、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由于战争的影响,给苏联的农业和工业都带来了损失,生活水平迅速降低,工农业集中管理的必要性日益凸顯。此时,大部分民众较为依赖国家,因此也为计划经济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3、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只有人民群众的了利益得到满足时,才会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苏联在进行农业集中管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公有化速度和规模,对人民群众的私有财产进行破坏,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导致了人们的不满情绪,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裂痕。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失败的体制,但是必须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符、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而实施,才会促进国家的发展。
三、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
(一)打击人民积极性,压抑社会进步。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全民共同劳动生产,共同享受成果,无论多劳少劳都会获得相同的报酬,在此影响下,大部分人会被动地接受任务而不是主动积极工作,从而导致社会进步缓慢,压抑了其发展。这是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关键。
(二)国内资源不平衡, 自给自足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所需资源也逐步增加,一个国家内的资源不可能完全适合本国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现阶段发展的情况通过交易来换取利益,而计划经济无法实现这一要求,因此衰落是必然的。
(三)人们对私有财产的渴望。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们必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人共同享受相等结果必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更是激发了人们的欲望,这也是造成计划经济体制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从中国看计划经济体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兴起、发展与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1953年,我国领导人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1957年后,由于领导人主观“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之客观上大跃进造成了损失,随之价格改革的失败,一度动摇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但是不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拯救了我国,同时,计划经济在我国也逐渐衰落了。[3]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展望
如今,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及社会的需求下,计划经济体制已淡出人们视野。但是本人认为计划经济的衰落并不能否定其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为我国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说当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依然有效。
五、结束语
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和衰落都充满了必然性,它曾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代表它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个时期,当然,它的衰落更不代表它完全是充满弊端的、无效的经济体制,也不能说明,它将永远地沉没。
参考文献:
[1]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G].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王晓秋.蘇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田东山.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与衰落[J].湖北:经济学情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