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以知识为本的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的框架模式得到了突破,以审美为核心,关注生活,关爱学生,关照生命等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呼唤着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体验,成为当下教学理念和实践领域聚焦的话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关注学生体验的教学就是以学生的经验与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身心投入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我体验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体验性教学 音乐课堂 教学方法 音乐审美
一、体验性教学综述
(一)体验性教学的概念
1体验的概念
“体验”贯穿于基础课程教学的始终,在《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质是要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它在心理学上有着明确的界定,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的心理过程,是青少年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指的是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促进青少年少年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总的来说,体验式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换取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
2体验性学习的内涵
体验性学习,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框架是整合了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经验学习圈”以及其他教育学者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架构,也就是说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当代,体验性教学是教学理论研究和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体验”是音乐新课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它像一条线索贯穿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无论是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还是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体验性教学的特征和方法
(一)体验性教学的特征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对知情意行的亲历互动与体验,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过程。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的不同特征:
1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智育和少数人的升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忽略了人的发展;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被动学习,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体验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讲解只能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作为标准答案,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全体性
体验性教学遵循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在传统的音乐教育的束缚下,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重视那些“乐感”较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所以,在新基礎教育中的体验性教学就是要将课堂面对全体学生,其中包过两层含义:第一,教师选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要求学生表演都不能只找少数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而剥夺了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和表现音乐的机会。第二,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能力为标准。
在进行体验性教学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之中,而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和表面成绩。体验性教学有两个过程:体验--领悟。体验是过程,领悟是结果,它允许学生对结果有着独特的理解,它看中的是体验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过程。音乐课堂中,在充分聆听音乐作品和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与体验,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三、中小学音乐课中体验性教学的具体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性音乐运用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形象,精心的设计音乐教学需要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来激发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育方法,赞科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景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被忽略的儿童的情绪领域,形成了它独特的个性,把情境教育法引进音乐课堂教学。
情境的创设就是融情 、言、行为一体的教学,与音乐的特征相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一种情境的创设,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引起的学生的内心共鸣,用歌曲,动作等把它表现出现。将其抽象的音乐概念和复杂的原理具体化。例如,小学歌曲教学中的《蜗牛与黄鹂鸟》,教师在讲授这首歌曲之前先创设一系列情景如葡萄园、蜗牛壳等等,这些创设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情境画面,有助于学生用声音、动作和表情把歌曲中的“蜗牛”与“黄
鹂鸟”不畏艰难,顽强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对歌曲的情节发展进一步拓展与创编,使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可以很好的得到体现。 情境体验要求在掌握了其特点的基础上,积极的创造各种各样的音乐情境。音乐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的途径有:创设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等。教师教学中要通过这些途径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及情绪,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所想,同时,也受到了一定性情陶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也是情感体验下的一种教学模式。音乐直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这种情感活动往往很灵活细腻,是主观的审美体验,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参与”则是指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身份来参与教学活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它从感性人手、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让学生直接地、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与体验之中,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只有当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并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才能真正地实现对音乐作品的二度欣赏与创造。
在音乐课中,学生要尽可能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中来,不能只是老师一味的说教,学生倾听,而是要做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音乐课堂带着学生们的情感真正的“动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形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学习《阿细跳月》这首彝族民歌改编的作品。通过欣赏作品,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欢快的舞蹈性的民族乐器曲,教师可以先讲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使学生对彝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教给学生一些简单好学的彝族舞蹈动作,体验舞蹈动作的特点而感受音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舞蹈起来。
3沉浸体验
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让学生进入到音乐之中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坚持让学生“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欣赏音乐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在实践的教学中,某些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或者对作品理解产生偏差,所以总喜欢对作品进行分段详细的讲解,把作品的情感形象定位的非常精准,这种“说教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权利,成了被动的接受着。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对欣赏作品进行一些基本讲解、引导当然是必要的,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主动的进行表达,此外,还可以在欣赏活动开始之前提出问题,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倾听音乐,之后再作交流、探索,最后再由老师做必要的讲解和总结。教师都是利用语言的魅力,去诱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中进行情绪思维的体验,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会形成了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思维习惯,以至于终身受用。
例如欣赏音乐作品《鸭子拌嘴》时,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先听教师对这首作品富含情感的情节介绍,而后在教師启发与指导下,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进体验音乐的过程,如果学生主体没有参与体验,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想象力丰富。用音乐诱导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老师还把握住了音乐艺术本质特征审美的愉悦性,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愉悦感,是音乐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 著《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M]
[2]汤晓凤 《建构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论音乐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J]2006-04-10
[3]杨冬梅《论音乐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G642[J]
[4]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M]
[5]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6[M]
[6]付晓晖《论中小学音乐学习方式》[J] 50402
[7]崔雪琦《音乐基础教育中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探索与研究》[J]
[8]申金燕《体验式学习与个性发展探析》山西师大体院学报2003(6)[N]
[9]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M]
[10]张卓玉《体验与探究: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光明日报2003323[N]
[1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M]
[1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M]
【关键词】体验性教学 音乐课堂 教学方法 音乐审美
一、体验性教学综述
(一)体验性教学的概念
1体验的概念
“体验”贯穿于基础课程教学的始终,在《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质是要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它在心理学上有着明确的界定,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的心理过程,是青少年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指的是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促进青少年少年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总的来说,体验式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换取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
2体验性学习的内涵
体验性学习,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框架是整合了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经验学习圈”以及其他教育学者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架构,也就是说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当代,体验性教学是教学理论研究和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体验”是音乐新课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它像一条线索贯穿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无论是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还是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体验性教学的特征和方法
(一)体验性教学的特征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对知情意行的亲历互动与体验,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过程。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的不同特征:
1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智育和少数人的升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忽略了人的发展;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被动学习,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体验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讲解只能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作为标准答案,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全体性
体验性教学遵循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在传统的音乐教育的束缚下,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重视那些“乐感”较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所以,在新基礎教育中的体验性教学就是要将课堂面对全体学生,其中包过两层含义:第一,教师选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要求学生表演都不能只找少数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而剥夺了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和表现音乐的机会。第二,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能力为标准。
在进行体验性教学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之中,而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和表面成绩。体验性教学有两个过程:体验--领悟。体验是过程,领悟是结果,它允许学生对结果有着独特的理解,它看中的是体验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过程。音乐课堂中,在充分聆听音乐作品和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与体验,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三、中小学音乐课中体验性教学的具体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性音乐运用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形象,精心的设计音乐教学需要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来激发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育方法,赞科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景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被忽略的儿童的情绪领域,形成了它独特的个性,把情境教育法引进音乐课堂教学。
情境的创设就是融情 、言、行为一体的教学,与音乐的特征相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一种情境的创设,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引起的学生的内心共鸣,用歌曲,动作等把它表现出现。将其抽象的音乐概念和复杂的原理具体化。例如,小学歌曲教学中的《蜗牛与黄鹂鸟》,教师在讲授这首歌曲之前先创设一系列情景如葡萄园、蜗牛壳等等,这些创设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情境画面,有助于学生用声音、动作和表情把歌曲中的“蜗牛”与“黄
鹂鸟”不畏艰难,顽强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对歌曲的情节发展进一步拓展与创编,使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可以很好的得到体现。 情境体验要求在掌握了其特点的基础上,积极的创造各种各样的音乐情境。音乐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的途径有:创设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等。教师教学中要通过这些途径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及情绪,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所想,同时,也受到了一定性情陶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也是情感体验下的一种教学模式。音乐直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这种情感活动往往很灵活细腻,是主观的审美体验,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参与”则是指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身份来参与教学活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它从感性人手、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让学生直接地、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与体验之中,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只有当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并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才能真正地实现对音乐作品的二度欣赏与创造。
在音乐课中,学生要尽可能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中来,不能只是老师一味的说教,学生倾听,而是要做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音乐课堂带着学生们的情感真正的“动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形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学习《阿细跳月》这首彝族民歌改编的作品。通过欣赏作品,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欢快的舞蹈性的民族乐器曲,教师可以先讲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使学生对彝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教给学生一些简单好学的彝族舞蹈动作,体验舞蹈动作的特点而感受音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舞蹈起来。
3沉浸体验
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让学生进入到音乐之中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坚持让学生“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欣赏音乐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在实践的教学中,某些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或者对作品理解产生偏差,所以总喜欢对作品进行分段详细的讲解,把作品的情感形象定位的非常精准,这种“说教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权利,成了被动的接受着。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对欣赏作品进行一些基本讲解、引导当然是必要的,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主动的进行表达,此外,还可以在欣赏活动开始之前提出问题,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倾听音乐,之后再作交流、探索,最后再由老师做必要的讲解和总结。教师都是利用语言的魅力,去诱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中进行情绪思维的体验,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会形成了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思维习惯,以至于终身受用。
例如欣赏音乐作品《鸭子拌嘴》时,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先听教师对这首作品富含情感的情节介绍,而后在教師启发与指导下,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进体验音乐的过程,如果学生主体没有参与体验,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想象力丰富。用音乐诱导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老师还把握住了音乐艺术本质特征审美的愉悦性,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愉悦感,是音乐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 著《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M]
[2]汤晓凤 《建构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论音乐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J]2006-04-10
[3]杨冬梅《论音乐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G642[J]
[4]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M]
[5]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6[M]
[6]付晓晖《论中小学音乐学习方式》[J] 50402
[7]崔雪琦《音乐基础教育中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探索与研究》[J]
[8]申金燕《体验式学习与个性发展探析》山西师大体院学报2003(6)[N]
[9]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M]
[10]张卓玉《体验与探究: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光明日报2003323[N]
[1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M]
[1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