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商周铜容器的配属用具之挹器,主要包括取食的铜匕、酌酒的铜斗和舀水的铜勺三大类.其中匕既可“载鼎实”(《易·震》注)、“别出牲体”(《仪礼·士昏礼》注),也可“匕黍稷”(《仪礼·少牢馈食礼》注),得到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的互证,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对于酌酒的斗和舀水的勺在具体形制、配属和功用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早年容庚先生尽管注意到“经籍中斗、勺每挹酒和挹水两用,不易区分”,却将“挹酒的称为勺,挹水的称为斗”[1].后来林巳奈夫和朱凤瀚先生均将它们归入“挹注器”,虽分别概述,但区分标准并不明确[2]
【机 构】
:
长春市,130012,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商周铜容器的配属用具之挹器,主要包括取食的铜匕、酌酒的铜斗和舀水的铜勺三大类.其中匕既可“载鼎实”(《易·震》注)、“别出牲体”(《仪礼·士昏礼》注),也可“匕黍稷”(《仪礼·少牢馈食礼》注),得到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的互证,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对于酌酒的斗和舀水的勺在具体形制、配属和功用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早年容庚先生尽管注意到“经籍中斗、勺每挹酒和挹水两用,不易区分”,却将“挹酒的称为勺,挹水的称为斗”[1].后来林巳奈夫和朱凤瀚先生均将它们归入“挹注器”,虽分别概述,但区分标准并不明确[2].
其他文献
晚清以降,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政治思潮及政治运动,多少都牵涉作为一种技术及文化的“演说”.而铺天盖地的演说,不仅影响中国政治态势,同时影响文章体式.本文主要着眼演说的政治功能与美感实践,借助演说之氛围、演说之乡音、演说之变奏、演说之危险、演说之诗性五个不同层面,讨论若干兼擅演说理论与实践的政治人物及其演说名篇.而不论是学问家(文学家)对文化传播的关注,还是政治家(实践家)的注重社会动员,其共同之处在于,注重声音转化为文字,以及“以话为文”的得失成败.
《辽史》记载,辽代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1].辽圣宗太平二年(1022年)正月至三月间,春捺钵相继“如纳水钩鱼”、“驻跸鱼儿泺”、“如长春州”[2].从这一时期开始,辽代皇帝春捺钵活动的地点开始相对固定在混同江(今松花江)、长春河(今洮儿河)、纳水(今嫩江)、鱼儿泺(今月亮泡)等地.金灭辽后,“(熙宗)谕尚书省,将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剌钵.契丹主有国以来,承平日久,无以为事,每岁春放鹅于春水,钓鱼于混同江”[3].由此可见,春捺钵活动应是辽金时期的一项重要活动
西方世界对于东方国家长期存在偏见,这种偏见在启蒙时代被系统化,形成东方专制主义的论述传统.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承袭了这种偏见,萨米尔·阿明用“纳贡社会”的概念,取代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从而发展出对于人类社会类型的全新论述.伴随着西方社会理论的“国家”和“帝国”转向,“纳贡社会”被转化为“纳贡帝国”,它成为对于人类前现代统治模式的一般概念.伴随着这一转型,西方中心论史学被扬弃,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叙述,被更为融合性的“帝国”论述取代,并成为全球史学的核心概念.
谢家包墓地位于成都市区南部的红砂岩浅丘地带,其岗丘顶部海拔505米,相对高度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4° 06\'11″、北纬30°31 ′ 03″(图一).行政区划隶属于成都市双流区中和镇龙灯山社区11组.rn2017年3~4月,为配合新川科技园项目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此进行联合发掘,共计清理墓葬10座,其中西汉岩坑墓4座,编号为M1~4(附表),另有东汉和六朝时期崖墓6座(图二).现将西汉岩坑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罗尔斯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驳斥为“不充分”(Insufficient)且“多余”(Superfluous)的,反对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对剥削的定义,主张分配正义优先于生产正义.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内涵中有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是马克思正义诉求及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罗尔斯未能理解这一理论依据的真正要义所在,从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做出了有失偏颇的批判.
一、问题的提出rn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划一郡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对此,严耕望谓之“旷古无俦之一伟大局面”[1].然秦郡虽有诸说,但“不管哪一说,均未见洞庭郡之名”[2].且自洞庭郡见世以来,考其郡治所在者可谓多矣.但十余年来,仍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金沙遗址“黄忠小学”地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黄忠村七组,黄忠路与黄忠横街交叉口.地处摸底河北岸,属金沙遗址群的西北部,南距金沙遗址“祭祀区”约1100米[1],地理坐标为东经104° 00′45″、北纬30° 41′ 21″,海拔508米(图一).为配合“黄忠配套小学(特教小学)及幼儿园”项目的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对该遗址点进行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该地点位于金沙遗址发掘区的第Ⅷ区,共布设10米×10米的探方27个,10米×5米、10米×6米探方各1个[2],发掘面
两唐书《突厥传》对后突厥末期政局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史源不同.《旧唐书·突厥传》关于后突厥末期史事的叙述最初应是来源于颜真卿所撰《康阿义屈达干神道碑》,这一记录多有不确之处.《新唐书·突厥传》的史源则较为复杂,涉及后突厥末期汗位更迭的一段来自《唐历》,史料价值较高,其他部分则多是编者对已有史料的重新删减、编排,需要谨慎使用.后突厥末期诸可汗的活动地域一直在漠北,而非漠南,唐朝北伐突厥的态度远比我们此前认知的要积极,九姓部落和唐朝在消灭后突厥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周时期,包括现今安徽与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上海和福建北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吴、越两国的腹地.本文拟从风格、技术和文化意义等多个视角,对该地区出土的一类铜盖鼎进行分析探讨.rn一、“风格”的确立rn“风格”是西方美术史的核心概念之一.但随着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史学与考古学的交会”,“风格”概念也被引入考古学界,对包括商周铜器在内的考古遗存进行分析研究[1],发展出“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借以勾勒和阐释风格在时空中的演变[2].本文的研究从铜器的装饰纹样出发,考察铜鼎“所表现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原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2010年6~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现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分西、北、南三区,西区位于遗址中部、蝎子沟西侧,北区、南区位于沟东侧(图一).此次主要对南、北两区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两区共揭露商代灰坑50余个、灰沟13条、窑址2座、房址4座以及各时期墓葬9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