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多芬曾经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正是借助这个特殊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有感于怀,将心理的“感”用音乐形式抒发。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绘画、动作等手段的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像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一、巧用视党参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却是十分稳定的,人们可以反反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由此可见,适当地运用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对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当音乐不仅以听觉的刺激而且以具体的形象的视觉画面同时出现时,更能与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相融合。如: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从听觉上感受狮子的形象,通过开放他们的各种感知通道,使得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刻、更生动和更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头饰、图片、幻灯、动画片、录像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使教学效果更有效。又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杜鹃圆舞曲》中,因为这首乐曲具有挪威民间舞曲风格,整首乐曲以轻陕、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乌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我的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孩子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这时,我就引导孩子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孩子把“轻快活泼”画成一群鸟在各自舞蹈,把“柔和舒展”画成一群鸟在有秩序的飞翔,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单的图谱帮助孩子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
二、多用动作参与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解
1.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最早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他认为:在音乐上,几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通过将音乐与运动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把对乐曲的体验先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将音乐表现中的诸多要素与学生运动的能量、时间、空间相融合。如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由于这首乐曲是单三部曲式,我就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他们所听到的音乐,听到A段欢快、高兴地音乐时他们会跳动身子,听到B段平静、舒缓的音乐时他们会摇晃身子,他们不但表达了自己健康快乐的情绪,而且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轻松地分辨出了乐曲的段落结构。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触摸、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轻柔的段落摸摸小脸、轻快的段落点点小鼻子、舒展的段落伸展双臂、活泼的段落跳跃、快跑,安静的段落躺在妈妈的怀中等一系列的体态活动,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的音乐感受力。
2.乐器伴奏
近年来,乐器进课堂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也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为音乐配伴奏不必从头到尾,只要抓住音乐最富有特点的乐段,启发学生选用合适的乐器,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到聆听音乐中去。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首先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简和串鈴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
此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都已经进入了音乐课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学生已掌握的乐器(口风琴、竖笛、打击乐器)来演奏欣赏曲的主题,不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短小、优美、易于演奏的欣赏曲主题。对于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乐器,如捻手指、拍打凳子等等。
3.情景表演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如《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阴道上散步的情景乐曲具有情节和人物,非常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在聆听《口哨与小狗》时,先把口哨声和小狗这两个主要角色的音乐给学生聆听,然后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介绍作品,再把表现情绪的笑脸、口哨、小主人和小狗的相应图片贴在黑板上。
(轻松、愉快)笑脸一口哨——小主人
(活泼、可爱)笑脸一乐队——小狗
随着音乐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学生有的模仿吹口哨、有的漫步,有的模仿小狗、有的学小狗散步。在完整欣赏中,学生分角色(生生、师生、男女)进行表演,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他们个个热情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同时也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学生的发展需要音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可以运用“多感官参与式”的音乐欣赏来帮助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让美好的音乐与他们终身为伴。
一、巧用视党参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却是十分稳定的,人们可以反反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由此可见,适当地运用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对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当音乐不仅以听觉的刺激而且以具体的形象的视觉画面同时出现时,更能与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相融合。如: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从听觉上感受狮子的形象,通过开放他们的各种感知通道,使得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刻、更生动和更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头饰、图片、幻灯、动画片、录像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使教学效果更有效。又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杜鹃圆舞曲》中,因为这首乐曲具有挪威民间舞曲风格,整首乐曲以轻陕、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乌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我的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孩子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这时,我就引导孩子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孩子把“轻快活泼”画成一群鸟在各自舞蹈,把“柔和舒展”画成一群鸟在有秩序的飞翔,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单的图谱帮助孩子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
二、多用动作参与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解
1.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最早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他认为:在音乐上,几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通过将音乐与运动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把对乐曲的体验先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将音乐表现中的诸多要素与学生运动的能量、时间、空间相融合。如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由于这首乐曲是单三部曲式,我就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他们所听到的音乐,听到A段欢快、高兴地音乐时他们会跳动身子,听到B段平静、舒缓的音乐时他们会摇晃身子,他们不但表达了自己健康快乐的情绪,而且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轻松地分辨出了乐曲的段落结构。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触摸、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轻柔的段落摸摸小脸、轻快的段落点点小鼻子、舒展的段落伸展双臂、活泼的段落跳跃、快跑,安静的段落躺在妈妈的怀中等一系列的体态活动,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的音乐感受力。
2.乐器伴奏
近年来,乐器进课堂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也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为音乐配伴奏不必从头到尾,只要抓住音乐最富有特点的乐段,启发学生选用合适的乐器,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到聆听音乐中去。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首先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简和串鈴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
此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都已经进入了音乐课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学生已掌握的乐器(口风琴、竖笛、打击乐器)来演奏欣赏曲的主题,不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短小、优美、易于演奏的欣赏曲主题。对于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乐器,如捻手指、拍打凳子等等。
3.情景表演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如《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阴道上散步的情景乐曲具有情节和人物,非常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在聆听《口哨与小狗》时,先把口哨声和小狗这两个主要角色的音乐给学生聆听,然后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介绍作品,再把表现情绪的笑脸、口哨、小主人和小狗的相应图片贴在黑板上。
(轻松、愉快)笑脸一口哨——小主人
(活泼、可爱)笑脸一乐队——小狗
随着音乐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学生有的模仿吹口哨、有的漫步,有的模仿小狗、有的学小狗散步。在完整欣赏中,学生分角色(生生、师生、男女)进行表演,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他们个个热情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同时也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学生的发展需要音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可以运用“多感官参与式”的音乐欣赏来帮助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让美好的音乐与他们终身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