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视角下对金华市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开发利用做出的思考。在分析全市农业资源现状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建设都市、远郊和山地等三类农业发展区,提出节约与保护资源、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改善资源基础条件、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
“按照经济高效、科技支撑、集约节约、环境友好、产业经营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金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展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向和发展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农业资源可持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基础
1.1 农业资源较丰富
土地资源优势明显。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2010年农业用地面积974.8千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9.3%;“四低”资源136.8千公顷。据国土部门调查,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56.3千公顷,其中宜农开发27千公顷。
淡水渔业资源众多。内陆养殖条件优越,可养水域面积23.9千公顷,目前已养面积84.9%。虾、鳖、珍珠贝类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增长迅速,将成渔业养殖新的增长点。
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植物种类繁多。2010年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279.8万m3,占全省总量11.6%,森林覆盖率达到60.4%。
气候及水资源禀赋优势。金华是浙江省光热资源的匹配良好区,盆地小气候资源多样,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035m3。由于地处丘陵盆地,适宜于修建各类水利工程,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名特优农产品众多。主要地方名特优农产品有婺州举岩茶、东白茶、义乌红糖、永康五指姜、武义宣莲、磐安药材等。地方畜牧优质品种有金华两头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金华为“中国花木之乡”,磐安为“中国香菇之乡”,武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1.2 优势产业基本形成
全市目前基本形成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果蔬、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除果蔬、油料、水产养殖产业外,其他主导产业均列全省前四位。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开,创建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1.3 区域化发展日益明显
中部低丘岗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水果、畜牧业为主,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西部平原平畈区农业生产条件最优,是粮棉油和蔬菜等作物的主要种植区,也是生猪、淡水产品的主产地。周缘山地适宜林业、茶叶、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的生产,是绿色生态屏障。城市郊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1.4 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深化生态市建设,实施流域“碧水行动”计划和水环境保护工程,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区域生态功能整体功能得到强化,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应该看到,农业资源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还较艰巨。一是土地面临较大压力。耕地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三是自然生态系统仍十分脆弱。据省第五次卫星遥感技术普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1.98%。工业废水、废气、工业固废排放仍在逐年增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仍有三成畜禽排泄物未达标排放。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仍然存在。四是长效机制尚待完善。农业投入量总体较少,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土地流转等经营规模及机制不够深入,目前土地流转率仅为33%。
2、发展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开发利用为目标,坚持农业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加强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重点形成都市农业发展区、远郊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周缘山地农业发展区等三大农业发展区,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1},切实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发展类型
都市农业发展区:位于金义都市区周缘。今后将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集约化程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同时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区。
远郊农业综合发展区:以金衢盆地为主体,区域农业生产潜力较大,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将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建设好蔬菜瓜果、花卉园艺、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基地。
周缘山地农业发展区:位于盆地周缘山区,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特色农林产品的生产地,是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竹笋等农产品主产区。今后应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力度,加快建设各种用材林、生态公益林基地[2]。积极发展无公害、生态型农业,建设中药材、茶叶、特色干鲜果、竹笋、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基地;利用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草食型畜禽养殖基地。发挥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资源优势,适度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4、对策与建议
4.1切实做好资源节约与保护
加大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自觉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3];构建耕地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4.2完善农业投入机制
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多渠道融资,为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提供资金保障。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对农户实行小额贷款制度。(3)整合资金投入,协同多个管理部门,推动资金使用相对集中,发挥各项资金的综合绩效。
4.3改善资源基础条件
实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抗旱除涝能力。抓好“沃土工程”建设,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测土配方工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进耕地综合培肥改良。同时通过改革和创新传统农作物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农业技术装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各类农业机械、大棚、喷滴灌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艺。
4.4 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一要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办农业科技园[5],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特别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護环境的适用、关键技术产品的开发。二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力度,基本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争创农产品名优品牌。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四是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农业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农民学习农业经营管理及市场相关知识,做具有市场意识和经营头脑的新型农民。
4.5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行业协会,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等新经济组织,完善信贷、社保等政策扶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等要素向专业大户集中,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薛桂芝 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88.
[2] 文 琦,刘彦随,王建兴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生态响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104.
[3] 饶 静,许翔宇,纪晓婷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80.
[4] 孙男男,郑华伟,张兰,刘友兆 耕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90.
[5] 蒋和平,崔凯 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9,(1):9.
关键词: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
“按照经济高效、科技支撑、集约节约、环境友好、产业经营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金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展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向和发展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农业资源可持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基础
1.1 农业资源较丰富
土地资源优势明显。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2010年农业用地面积974.8千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9.3%;“四低”资源136.8千公顷。据国土部门调查,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56.3千公顷,其中宜农开发27千公顷。
淡水渔业资源众多。内陆养殖条件优越,可养水域面积23.9千公顷,目前已养面积84.9%。虾、鳖、珍珠贝类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增长迅速,将成渔业养殖新的增长点。
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植物种类繁多。2010年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279.8万m3,占全省总量11.6%,森林覆盖率达到60.4%。
气候及水资源禀赋优势。金华是浙江省光热资源的匹配良好区,盆地小气候资源多样,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035m3。由于地处丘陵盆地,适宜于修建各类水利工程,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名特优农产品众多。主要地方名特优农产品有婺州举岩茶、东白茶、义乌红糖、永康五指姜、武义宣莲、磐安药材等。地方畜牧优质品种有金华两头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金华为“中国花木之乡”,磐安为“中国香菇之乡”,武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1.2 优势产业基本形成
全市目前基本形成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果蔬、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除果蔬、油料、水产养殖产业外,其他主导产业均列全省前四位。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开,创建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1.3 区域化发展日益明显
中部低丘岗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水果、畜牧业为主,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西部平原平畈区农业生产条件最优,是粮棉油和蔬菜等作物的主要种植区,也是生猪、淡水产品的主产地。周缘山地适宜林业、茶叶、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的生产,是绿色生态屏障。城市郊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1.4 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深化生态市建设,实施流域“碧水行动”计划和水环境保护工程,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区域生态功能整体功能得到强化,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应该看到,农业资源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还较艰巨。一是土地面临较大压力。耕地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三是自然生态系统仍十分脆弱。据省第五次卫星遥感技术普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1.98%。工业废水、废气、工业固废排放仍在逐年增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仍有三成畜禽排泄物未达标排放。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仍然存在。四是长效机制尚待完善。农业投入量总体较少,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土地流转等经营规模及机制不够深入,目前土地流转率仅为33%。
2、发展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开发利用为目标,坚持农业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加强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重点形成都市农业发展区、远郊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周缘山地农业发展区等三大农业发展区,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1},切实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发展类型
都市农业发展区:位于金义都市区周缘。今后将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集约化程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同时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区。
远郊农业综合发展区:以金衢盆地为主体,区域农业生产潜力较大,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将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建设好蔬菜瓜果、花卉园艺、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基地。
周缘山地农业发展区:位于盆地周缘山区,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特色农林产品的生产地,是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竹笋等农产品主产区。今后应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力度,加快建设各种用材林、生态公益林基地[2]。积极发展无公害、生态型农业,建设中药材、茶叶、特色干鲜果、竹笋、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基地;利用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草食型畜禽养殖基地。发挥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资源优势,适度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4、对策与建议
4.1切实做好资源节约与保护
加大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自觉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3];构建耕地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4.2完善农业投入机制
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多渠道融资,为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提供资金保障。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对农户实行小额贷款制度。(3)整合资金投入,协同多个管理部门,推动资金使用相对集中,发挥各项资金的综合绩效。
4.3改善资源基础条件
实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抗旱除涝能力。抓好“沃土工程”建设,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测土配方工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进耕地综合培肥改良。同时通过改革和创新传统农作物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农业技术装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各类农业机械、大棚、喷滴灌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艺。
4.4 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一要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办农业科技园[5],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特别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護环境的适用、关键技术产品的开发。二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力度,基本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争创农产品名优品牌。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四是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农业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农民学习农业经营管理及市场相关知识,做具有市场意识和经营头脑的新型农民。
4.5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行业协会,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等新经济组织,完善信贷、社保等政策扶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等要素向专业大户集中,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薛桂芝 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88.
[2] 文 琦,刘彦随,王建兴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生态响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104.
[3] 饶 静,许翔宇,纪晓婷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80.
[4] 孙男男,郑华伟,张兰,刘友兆 耕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90.
[5] 蒋和平,崔凯 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