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陈规的先锋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315157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当你使用大光圈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时,总会遇到紫边、解像力不足等问题,也让很多人更倾向使用缩小两挡的所谓“最佳光圈”,这实在是一种浪费。此次佳能推出的EF 35mm 1∶1.4L II USM镜头,依靠全新的BR镜片技术登场彻底打破了这一常识,也让大光圈镜头的最大光圈不再是一个摆设。
  规格参数
  镜头焦距:35mm(全画幅)
  镜组结构:11组14片
  镜头视角:63°
  特殊镜片:1片UD,1片BR,2片非球面
  光圈范围:F1.4-22
  光圈叶片:9片(圆形)
  对焦设计:后对焦
  近摄能力:0.28米,0.21倍
  对焦马达:环形超声波马达
  全时手动对焦:支持
  滤镜口径:72mm
  防抖机构:无
  外观尺寸:80.4×105.5mm
  重量:760g
  竞争激烈的35mm
  佳能上一代的EF 35mm 1∶1.4L USM发布于1998年,可以说一直代表着35mm定焦自动对焦镜头的顶尖水准。然而随着尼康、适马、三阳、蔡司等厂商陆续发布同规格镜头,老一代佳能镜头的压力越来越大。新近发布的EF 35mm 1∶1.4L II USM也就不仅仅是替代前辈,还肩负起捍卫原厂镜头尊严的使命。
  极致做工
  如果你用过佳能的第一代35mm 1∶1.4镜头,那么在拿起这只EF 35mm 1∶1.4L II USM时,会觉得比上一代更沉,外观尺寸也大了一圈。事实上新一代镜头比初代产品重量增加了31%,达到了目前除蔡司外35mm 1∶1.4镜头中最重的760g。不过滤镜口径仍然维持了与上一代相同的72mm,让你可以与之共用滤镜系统。宽大的对焦环手感非常好,有接近180度的对焦行程,方便你在手动对焦时进行精确焦点调整。莲花形遮光罩很轻,内部采用了植绒工艺,能有效抑制光线的反射。在镜头卡口部位添加了橡胶圈,可以起到防止潮气和水滴进入镜头的作用。这也是比前代镜头显著的提升之处。
  神奇的BR镜片
  镜头更重自然有其道理,新镜头采用了更复杂的11组14片结构,特别采用了1片新研发的BR镜片。所谓BR镜片,是采用了蓝色光谱折射光学元件的复合镜片,是以补偿镜头色像差为目的镜片。色像差在照片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高光边缘出现的紫边或绿边,这是大光圈定焦镜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著名的萤石镜片相比,BR镜片能达到与之相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出色的性能。比如能够对蓝色光(短波长光)大幅折射,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色像差补偿效果。由于降低色差可以提升画面中细节轮廓的解析力,所以使用BR镜片后不仅能减轻镜头出现紫边的程度,还可以提升照片的清晰度。
  除了BR镜片,这只EF 35mm 1∶1.4L II USM还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片和1片UD镜片,并采用了SWC亚波长结构镀膜,用料可谓奢华,与其L级镜头的定位相得益彰。
  实拍图像现威力
  作为一只大光圈35mm定焦镜头,人像、人文与静物小品是必拍的题材。我们也针对这三类题材拍摄了样片,并与副厂35mm 1∶1.4镜头进行了对比。
  让我们大感惊讶的是,这只大光圈镜头在光圈全开时就拥有极为出色的画面解像力。配合5000万像素单反使用时,你能分别出景深范围内极其微小的细节。此时焦外的虚化效果十分柔和,体现出35mm镜头独特的魅力。在拍摄静物照片时,同级别最强的0.28米对焦距离和0.21倍放大倍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如佳能宣称的那样,全开光圈没有出现常见的焦外色散现象,物体边缘和虚化部分都得到了完美的再现,F1.4光圈真正成为了可以使用并且非常好用的设定。当拍摄人文题材时,这只镜头快速的对焦,让我们可以放心进行抓拍。而为了保证足够的景深,将光圈缩小到F5.6或F8后,整个画面的锐利程度更加令人惊叹。
  巨大的期待
  经过实拍测试,我们认为佳能EF 35mm 1∶1.4L II USM再一次成为了35mm镜头中的领头羊。这次升级带来了多方面的提升,特别是BR镜片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镜头画质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禁联想,如果将这一技术运用到50mm、85mm等F1.2大光圈镜头上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当然,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专业摄影师可以从这只新的35mm镜头上体验到最佳的画质。
  TIPS
  佳能的特殊镜片历史
  自佳能1969年推出萤石镜片,奠定了白色长炮神话之后,仍旧不断推陈出新。1978年推出UD镜片(2片UD相当于1片萤石镜片效果),1993年推出超级UD镜片(相当于1片萤石镜片效果)。2001年开发出了基于衍射技术的DO镜片,为镜头小型化做出了贡献。现在,达到甚至部分超越萤石镜片的BR镜片问世,更巩固了佳能在光学镜片领域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萤石、UD、DO等镜片技术也逐渐被其他光学厂商所采用,成为业界的普遍做法。
  值得称赞
  ◎ 全开光圈画面解析力极为出色,高光边缘色散非常轻微。
  ◎ 焦外虚化非常优美。
  ◎ 出色的做工和操控手感。
  ◎ 防尘防滴设计。
  有待改进
  ◎ 重量比前代产品有所增加。
  ◎ 售价比较高。
其他文献
传统相机时代,按住多重曝光按钮就可实现多重曝光拍摄,数码时代让这种看上去绚烂华丽的摄影技术变得更为方便,轻点鼠标,用叠加融合等程序,让我们非常轻松地得到多重曝光的照片。但是我们是否清楚为什么要选择多重曝光这种技术?多重曝光虽然可以得到炫目而魔幻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乱曝。它有作者对题材、内容的考虑、预想,它有作者对技术的把控等等问题,本期专题就这个方面予以讨论。    『就是不一样』    
拥有78年公司历史和20年数码单反历史的佳能,对于摄影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情节,很多人的第一台单反相机都源自这家公司,并从此走上了摄影的道路。我们将与你分享4位资深摄影师的摄影经历,通过他们的故事,或许能让你获得一点启示。  关于摄影师  摄影初遇  初学摄影,我追求光影、构图及色彩的完美性。天不亮就会在著名的景点等候旭日东升,彩霞满天。我也拍出过很唯美的作品,这些作品为我在赛事中带来荣耀,在当地赢得
大学生获得普利策奖  1970年5月4日,这个日子因约翰·保罗·菲洛拍摄的一帧照片而被铭刻在美国历史上。这一天,肯特郡大学爆发了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政府出动国民警卫队予以镇压,导致4名学生被枪杀,9名学生受伤。当时,新闻系学生约翰·菲洛是学校内的学生摄影社的资深成员,整个下午他都在跑来跑去拍摄,而在对峙以及随后发生的骚乱过程中,他捕捉到14岁的中学女生玛丽·安·维奇奥跪在遇害的肯特郡大学学生杰
『全新的流线型外观』    在三星NX100之前,其他厂商的微单相机外观风格倾向于复古、或科技感很强的风格,而三星的数码相机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的设计思路,比如NX10的外形俨然就是一款缩微的单反(确切地说,NX100应为单电),而NX100则一改仿单反的风格,走了一回类似“柯尼卡巧思”的路子。不过NX100看起来更时尚,机身上没有硬朗的线条,手持位置弧形,机顶则是水滴状流线型设计,机身有黑、白、褐
简单做出淡雅色彩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对生活、对环境、对气氛和情绪的主观感触。每一种色彩都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所以我们在表达不同的人像题材时,需要对色调作细心的斟酌,以求让被摄者的性格和周边环境都鲜明起来。右面这幅私房照片就用了淡雅的色调来突出人物的清新。  有很多方式可以调出淡雅色调的照片,我在这里只介绍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匹配颜色。  在DPP中模拟多重曝光
贾汪区是江苏徐州市五区之一,地处苏鲁交界,具有几个突出特色,首先贾汪是红色之城,军事文化遗存丰厚,著名的佩剑将军起义发生在这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立在这里。贾汪是百年煤城,130年的辉煌采煤史,锤炼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煤矿文化。贾汪是文化之城,商周遗址、汉唐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贾汪是绿色之城,“四分山岭,五分田园,清泉河湖镶嵌其间”是贾汪的真实写照。10曰1日,《大众摄影》联谊会以
当人们身处异地他乡时,总会产生耳目一新之感,继而迫不及待地拍摄记录。不过在这个人人行摄的时代中,记录性质的异国图片早已让人倍感乏味。作为一名行摄爱好者,饶永霞热衷于旅行摄影,却并不为简单的陌生环境所触动,而是静静地观察和捕捉陌生环境中最具魅力的场景与瞬间。
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天空与地面的光线反差不是太大,这样的场景就特别适合使用软渐变进行拍摄,实际拍摄时对地面进行测光,使用GND0.9的最暗部遮挡天空的亮部,得到了整个画面的光比平衡。  软件变在外观上是40%是全部透明的,35%的部位是一个渐变的过度,而最上面的25%颜色最深,它的透明部分和灰色部分是过度均匀而又循序渐进的,适合使用在拍摄场景中明亮部位与较暗部位没有太明显的分界线的时候。  软渐变与
1选择一个无风的清晨出门  因为蜘蛛网很轻,微小的风就能吹动它,选择一个无风的日子拍摄,会大大提高拍摄的成功率。选择清晨出门的好处是,清晨的露珠还没有消失,结满露珠的蜘蛛网,更具吸引力。  2使用逆光拍摄  清晨的阳光,位置比较低,选择一个逆光的机位拍摄,可以让蜘蛛网的线条轮廓更加清晰明显。  3使用浅景深拍摄  拍摄蜘蛛网,要尽量想办法得到浅景深,以便将杂乱的背景完全虚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若隐若
她的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剥离抽象虚无的概念,抽去漫不经心的隐藏,将人类习惯掩饰的部分展示给众人。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的摄影史上可谓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位又一位豪杰各领风骚,一个又一个的纪录被后人打破,凸显了摄影艺术的空前繁荣。这当中有一位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人物,她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摄影家黛安·阿伯斯(Diane Arbus)。纵观她的艺术生涯,基本上可用三短一长来概括:从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