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审美课程“4+3”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医学院校审美教育发展滞后,医学生审美素质普遍不高。如何对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适合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有效途径,提高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能力,以应对未来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审美课程 审美意识 教学模式
  
  一、前言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务工作者的审美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国内医患矛盾日益紧张,人文呼声越来越迫切的背景之下,医学生审美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对医学和审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然而,部分医学院校往往却只侧重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将人文学科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不开设或限制审美课程的发展,导致了医学生审美教育的不足,医学生审美素质普遍缺乏。如何在医学审美教育不受重视的现实面前,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自觉性,提高医学生审美素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审美课程对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离不开美和审美问题。美的存在和审美观点在医学中的运用,伴随着医学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愈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内容的更新和范围的拓展。在医学教育中,实施医学审美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理解、评价、欣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其卓有成效地在医疗实践中创造医学美,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1]。
  在历史上,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提出将审美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席勒在1795年发表的《美育书简》(又译《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的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实现人格的完整和人性的自由[2]。在中国古代,孔子也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到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蔡元培更是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审美教育理论,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亲身从事审美教育实践,为我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建立和美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著名的美学家王朝闻先生也说道:“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化合,前三者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任务渗透在前三育之中。”由此可见,缺少审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超的医技是美,高尚的医德也是美,通过审美教育,对医学生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培养医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眼光,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与人生进行思考,培养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美的人格,使其具备美好的心灵和美妙的情感体验,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促进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4]。
  三、医学生审美课程“4+3”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相应的审美课程,但是在教学上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授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理论知识介绍较多,但是缺少变化和吸引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套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教学模式——“4+3”教学模式。“4”指的是做好讲授、互动、考核、评价4个环节;而“3”指的是授课内容与医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力求探索适合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医学生自觉审美的作用。
  (一)重视医学生审美课程教学4个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要确保教学质量,就要做好讲授、互动、考核、评价等4环节。
  1、加强讲授环节前后期的监管和反馈。讲授是展现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讲授前,教师要做好资料收集、课件制作、课程设计等工作。在这个阶段,要加强监管工作,以本校为例,无论课程是否是新开设还是早已经开设的,在正式讲授前,授课教师要开展至少一次本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的集体备课会,每个学期的集体备课会不少于四次;如新课程开设或新教师上新课的,在正式上课前也要开展以本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的集体备课会;在正式的课程讲授中,还要通过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的专家听课和评审;在课程讲授环节的后期,听课的教师和专家要将听课情况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将优点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会和专家评审,对授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堂的设计等进行监控和调整,突出重难点,提高了授课教师的讲授能力,确保了讲授的质量。
  2、精心设计有效的互动环节。互动,即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环节。通过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获得知识。在以往的审美课程教学设计当中,师生互动主要为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这种枯燥的互动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审美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有抽象性又有具体性,纯粹的理论讲授显得枯燥无味,让医学生无所适从,只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让审美理论知识和审美实践能力不足的医学生在有限的审美课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以本校审美课程《美术欣赏》为例,创新采用了“一课一专题,一课一体验”的互动设计模式,不同的授课内容安排相应的体验内容,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设计了水墨体验、模仿秀、鉴赏大师等互动环节,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形式,让更多的医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通过这种互动模式,课堂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体验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审美素质。
  3、重视考核方式改革,提高考核实效性。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考核的形式主要包含考试和考查。在不少医学院校,审美课程多为选修课,所以在医学生审美课程的考核形式中多采用考查的形式。如开卷考查、课程论文、面试等。在开卷考察中,通常设计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课程论文要求医学生将课本知识、教师讲授和自身的体验紧密结合,即延伸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又能最大的发挥医学生学习审美课程的主动性;面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诸如时间不足、场地有限等问题。因此,目前在已开设审美课程的医学院校中多采用开卷考查和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本校近两年的审美课程考核中采用了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束,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考核质量。近两年,本校学生审美课程的成绩优良率都达到85%以上,进一步验证了医学生审美课程“4+3”教学模式是有一定成效的。
  4、建立和完善“三级评价”体系。包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本教研室教师的评价和学校专家组的评价。每门课程在结束后,由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按班级组织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教,学生在评教系统中可以各抒己见,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评价和留言;本教研室教师的评价主要来源于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会,通过听课,教研室教师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本校的听课制度要求教师听课每学期至少六课时,此外还有听课反馈和评价;专家组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二级学院和学校教学督导组开展的教学督导听课,每门审美课程都要接受教学督导听课,并有督导反馈。通过“三级评价”体系,使审美课程的评价更加完善和科学,更有力的促进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水平,近两年,我校审美课程的教学三级评价均为优秀。
  以上四个环节将课程教学的讲授、互动、考核、评价环环相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美课程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激发了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注重学生评价,又重视专家建议,有效的保障审美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认真整合教学内容,突出“3结合”。
  医学生审美课程有其特殊性,面对的主体是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不足的医学生,而医学生审美课程的课时相对缺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教学内容与医学生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医学生愿意学、学得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必不可少。
  1、教学内容与医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由于医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医学知识相对丰富,审美知识和能力相对不足,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要注意选择医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如在介绍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作《大卫》时,结合米开朗基罗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进行讲解,揭示雕塑生动传神的外表下画家对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不懈探索之路,加深医学生对医学与艺术的认识;在介绍色彩知识的时候,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医院图片,结合医院环境色彩的应用,讲解不同的色彩对人产生的各种心理影响,引导医学生从心理学角度领略色彩的魅力,让抽象的审美理论与具体的审美实践相结合,加深医学生对审美的认识。
  2、教学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不同时期创造了各自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艺术。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对这些宝贵的文化和艺术进行详细讲解,只有联系本地的特色文化、艺术,融合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才能与医学生产生共鸣。如本校在审美课程中加入广西本地特色的民间木版年画、壮锦、剪纸和农民画等内容,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极大的调动了医学生的积极性。不少医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本地的特色文化时,内心被深深震撼,都不约而同的发出感慨的赞许声,为中华民族拥有这些特色文化而感到骄傲。审美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医学生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自觉审美的能动性,提高医学生的观察力,增加民族自豪感。
  3、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逻辑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等几种医学型态的转变,每一种医学模式都有相应的审美文化。现代社会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生的审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审美课程的发展也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医学发展的审美热点,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如电脑美容、绘画疗法、音乐疗法、舞蹈疗法等等,使学生了解东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了解医学领域中审美文化的发展,看到医学审美领域发展的巨大空间。在正面教学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些低俗趣味的伪艺术进行批判,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内容的“3结合”与“4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有利于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存在问题
  在实践过程当中,医学生审美课程“4+3”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听课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学生的成绩优秀率也提高到85%以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审美课程授课教师的医学知识有待提高。目前本校审美课程的授课教师均为非医学专业毕业,在医学知识的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医学审美课程面对的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只有授课教师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才能把握好医学与审美课程的关系,选好授课内容,提高医学生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在自学提高医学知识的同时,也渴望能得到与医学审美课程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二)考核方式有待完善。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目前本校采用的是课程论文的考查形式。在考核中,也发现学生的论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因审美知识缺乏而出现的抄袭现象;论文格式不够规范;学生自己的观点太少等,这些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医学院校对审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部分医学院校领导认为,医学院校的性质和培养任务的重点与综合性大学有所区别,所以在医学院校开设审美课程没有必要或者没有那么重要,导致教师在申请开设相关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时候受到种种限制,审美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工作也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阻碍了医学生审美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发展。
  五、结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决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医学生除了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知识,医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面对医学生审美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加上医学院校数量有限的审美课程和课时安排、形式单一,缺少足够的吸引力的审美课程,忽视了审美与医学的内在联系,极大的制约了医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审美素质的提高。医学生审美课程“4+3”教学模式只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种探索,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的改进。只有不断的加强课程研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医学生的审美课程模式,才能提高医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为医学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010年桂林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青年专项”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2010C14
  [参考文献]
  [1]郑晓.医学生亟须加强审美教育[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11):90.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05.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12.
  [4]岳金莲.医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J]. 职业时空.职业时空杂志社,2009(1):82.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人文艺术教研室 广西桂林)
其他文献
[摘要]《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的课程,本文介绍了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运用SolidWorks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掌握绘制与识读工程图的技巧。  [关键词]SolidWorks 机械制图 教学应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通用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以工程图样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
期刊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有唐一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例如,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姣姣者,曾被清人方扶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
期刊
[摘要]教学是师生间的交际性活动。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语言,它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而如何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英语学习的真谛,这就取决于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了。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是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境教学法     一、 在情境中学,情境中用   语言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说话人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身份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
期刊
[摘要]AutoCAD是一款比较成熟的绘图应用软件, 也是技工院校机械类、设计类专业学生须掌握的必备技能。结合个人工作实践,论文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的AutoCAD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构建 高效 AutoCAD 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AutoCAD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设计、室内装修、广告及服装设计等领域,利用计算机绘图和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较,具有速度快、精
期刊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 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
期刊
[摘要]根据自己从教十六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培养观察能力;第二:利用多媒体,诱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第三:组织游戏,创设习作情景;第四:加强训练;第五:少写命题作文,提倡个性作文;第六:评价作文,突出重点;第七: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考试题型得分变异程度的分析,为评价学生该课程学习方式,提供数据处理的方法。方法:对92例桂林医学院2008级临床本科学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题中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及分析题得分变异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确定变异系数显著性检验水准为?1=0.0167,综合分析题(32.92%)变异系数较高,而填空题(17.14%)名词解释题(18.91%)及单项选择题(19.23%)
期刊
一、按学生水平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
期刊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缩短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是转化后进生的最有效途径。通常后进生给我们教师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
期刊
[摘要]在媒介融合和视觉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电子媒介与教育的融合日益紧密,目前国外高校盛行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就是二者结合的典范,短短几年,已风靡全球。网络公开课的流行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创意和着眼点。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网络公开课的研究,分析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指出尚处于萌芽期的中国网络公共课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基点,积极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提出针对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