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生态变化、耕作制度转变和栽培体系的创新,玉米产地各种病毒病发生呈加重趋势,因此应加强对玉米病毒病发生情况的了解,及时采取各种综合预防措施,这是减少产地病毒病对玉米生产和秸秆青贮影响的重要技术环节。
  一、发病种类和传毒媒介
  玉米病毒病被称为“玉米癌症”,各地经常发生的有玉米粗缩病、玉米条纹矮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前两种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矮花叶病由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
  二、病毒病的发生情况
  1. 间套作田块发病重于单作田块。据研究,夏玉米播种过早,玉米与小麦、油菜等的共生期长,玉米一出苗就处在灰飞虱、蚜虫活动盛期,这时小麦、油菜等作物逐渐衰老成熟,迫使害虫转移到幼嫩的玉米苗上取食传毒,因此间套作田玉米发病较重。
  2. 铁茬田玉米发病重于灭茬田。据观察,小麦、油菜成熟后,其上的灰飞虱、蚜虫一部分迁飞离田,一部分迁移到植株下部和田间杂草上,当小麦、油菜收获后,则留在田间的麦茬、菜茬及杂草上。一旦玉米出苗,潜伏在田间的灰飞虱、蚜虫随即转移到玉米上,时间一长,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在玉米上积累较多,从而造成铁茬田玉米发病较重。
  3. 邻近田头、沟边、路旁的玉米发病重。据调查,杂草是灰飞虱、蚜虫取食、栖息、活动、繁殖的主要场所,其中马唐、狗尾草、牛筋草、虎尾草、看麦娘、画眉草、雀麦等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蚜虫的主要寄生植物,而地头、沟边、路旁往往又是杂草较集中的地方,这些杂草一方面为害虫生存繁殖提供了方便条件,另一方面又是玉米病毒的重要毒源。
  4. 前茬是小麦、油菜的玉米田发病重。据镜检,小麦丛矮病毒由灰飞虱传播,玉米矮花叶病和油菜花叶病毒病都是由马铃薯Y病毒组的病毒所致,且都是由蚜虫传播的,而灰飞虱和蚜虫也能传播玉米病毒病,因此,前茬为小麦、油菜的玉米田发病重。
  5. 生长弱、田间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生长弱的玉米,首先因为营养供应不足,养分含量不匀,光合作用不强,细胞壁和角质层薄,因而抗、耐病能力降低;其次由于生长缓慢使生长期延长,增加了病毒侵染的机会和几率,造成病源数量增多。田间杂草既是灰飞虱、蚜虫的桥梁寄主,又是玉米病毒病的病菌来源,因此,田间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
  三、综合防治技术
  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植株某一部位一旦感病,则会全株发病出现症状,因此,在防治技术上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以预防为重点、治理为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
  1. 改善耕作制度。尽量压缩连作重茬面积,减少田间间作套种,提倡毁茬或灭茬播种,发展薄膜覆盖和育苗移栽,减少病毒来源和侵染机会。
  2. 调整玉米播期。鉴于本地区灰飞虱、蚜虫为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因此应尽可能使玉米出苗期避开害虫这一传毒盛期。由此建议农户,播种春玉米提倡“早些”,播种夏玉米提倡“晚些”,不种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春玉米要求在4月15日前播种结束,夏玉米要求推迟至6月20日后开始播种,以使玉米易感病叶龄期不与害虫活动期相遇。
  3. 做好种子处理。一是种子精选,选用无病毒病田块或地区制的种子,种子要求大、饱、净、纯;二是用内吸性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压低种子带毒率,抑制传毒害虫在苗期的传播为害,减少初始毒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
  4. 及时耕翻灭茬,减少毒源基数。对沟边、路边、田边杂草,应及时采取人工或化学方法除去,以破坏传毒昆虫的生存环境,有效减少毒源基数。
  5. 阻击虫源毒源。灰飞虱、蚜虫对玉米病毒病的流行起着传毒媒介的作用。对此,抓住关键时期,采用化学防治,实施田外封锁,防止迁入传毒,控制传毒虫源,扼制致病毒源,是防治玉米病毒病的重要手段。对前茬作物如蔬菜、油菜等,要在早春防治灰飞虱、蚜虫及病毒病;对田块周围杂草,要在玉米播种前消灭传毒媒介;对在田作物如小麦、棉花等,要在玉米出苗前防治好灰飞虱、蚜虫及病毒病。
  6. 注重栽培管理。一是结合玉米苗期疏苗、间苗、定苗,及早拔除矮化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减少再侵染毒源。二是合理调节水肥,酌情增施磷钾肥,喷施调节剂,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玉米苗期,减少害虫传毒机会,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三是尽早进行田间除草,捣毁传毒害虫栖息繁衍场所,减少初始毒源传播。可采用人工或药剂除草,药剂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选用40%乙莠水悬浮剂或50%杜阿合剂550~575毫升/亩,对水3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亦可在玉米3~5叶期用药剂处理茎叶。
  7. 喷药保护。一是在玉米刚出苗时和齐苗期,每亩分别用10%吡虫啉20克 乙酰甲胺磷40毫升 1.5%植病灵30毫升进行喷施;在玉米幼苗期(3~4叶期前)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 10%氧乐氰菊乳油15~20毫升 1.5%植病灵30毫升对水30千克进行喷雾,间隔5~7天1次,连喷2~3次。以上两种配方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二是田间发现有灰飞虱、蚜虫时及时用药防治,尤其要注重灰飞虱4月下旬的活动盛期,5月上中旬的转移盛期和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迁飞盛期的防治。三是田间一旦发现有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应在发病初始期喷施病毒灵等药剂,连喷3次。
  (作者联系地址:刘宜贵 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川东农场农业科 邮编:224133;姚存应 杜长敏 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川东农场种子公司 邮编:224133)
其他文献
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农民王水生中学毕业后,当过工人,卖过菜,但收入都不高,生活过得平平淡淡。一天晚上,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科学养鸡千只,能获万元产值”的信息后,便产生了养鸡的想法。   1997年,王水生在温泉镇利用几间旧瓦房办起了小型养鸡场,引进种鸡600只。由于养殖经验不足,当年效益平平。王水生并不灰心,在新华书店买了几本科学养鸡的书,抽时间钻研养鸡技术,并订阅了大量的科学种养方面的报刊杂志,通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鸣庄村科技示范户、返乡农民工水仁忠,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种养结合,效益明显。在种植上,粮菜结合、间作套种;在养殖上,以养牛为主,猪牛并举,收入颇丰。  水仁忠全家5口人,2006年以前,他本人在外打工,家里的其他人耕种6亩土地,全家老少辛苦一年,只能解决温饱,难以跨进富裕的门槛。2006年,水仁忠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立足本土创业。在《科学快报》、《科学种养》等科技报刊
雏鹅体质弱,羽毛还未丰满,抵抗力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必须人为给它创造一特殊环境,并加强饲养管理,这一过程称为“育雏”。育雏时间一般为10~15天,这一阶段在鹅生长发育过程中是最关键的。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育雏室的选择    育雏室选择很重要,要选择光线好、通风干燥、宽敞、保温的房舍。育雏室的大小要按育雏鹅的数量来计算,可按15~20只/米2来安排。    
流行性出血热(EHF),儿童发病较少,尤其婴幼儿病例报告更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3岁以下幼儿出血热病例报告如下.例1 男,2岁,因发热、腹泻水样便夹有粘液每日10次、伴有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