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骨膜移植再生软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机 构】
:
云南省人民医院,650032 昆明,云南省人民医院,650032 昆明
【出 处】
:
中华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3年13期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研究骨巨细胞瘤(GCT)的性质,作者采用流式细胞计对45例GCT的52个标本进行细胞核DNA定量分析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发现随病理学分级的增加,异倍体百分数、S期细胞百分数依次增加,且高于以前的报道。为阐明GCT的潜在恶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本结果,作者认为应将GCT分为二类。治疗时无论其病理分级如何,均应以潜在恶性或恶性对待。建议不再用良性骨巨细胞瘤这一名称。
锁骨下动脉损伤是平战时较为少见而严重的损伤,常因未能控制大出血而死亡。30年来我所共处理四肢动脉损伤196例,其中锁骨下动脉伤9例,占4.6%。经救治本组无1例死亡,患肢循环均良好。作者强调,应充分认识锁骨下动脉损伤的严重性,迅速控制大出血和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本文对此类动脉损伤的诊断、手术切口和损伤血管的修复方法进行了讨论。
腰椎运动节段不稳是下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腰椎运动节段的3轴12向活动中,轴向旋转活动既重要,又不象伸屈、侧弯那样容易检测。本文通过用普通X线机摄腰椎主动扭转的前后位相经过选点测量,代入旋角公式,或查旋角表,即可以测得各运动节段的轴向旋转角度及腰椎总体的轴向旋转角。这种方法经对照实验在旋角30°范围内误差不超过0.5°。它简便易行,不用添置特殊设备,很适用于我国对腰椎轴向旋转稳定性的临床诊断和科研
采用Panjabi的三球电测法,测量正常和一侧小关节部分切除、全部切除后,8个腰椎运动节段的三维空间运动。共有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载荷形式,分五步加载,最大载荷10Nm。分析了主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的变化,并对方法学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小关节对维持腰椎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尤其对扭转载荷提供较大抵抗。
采用独特的方法研制成胶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生物玻璃三种生物材料,并进行了代替骨移植的实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胶原羟基磷灰石成骨性能较好,适于作骨缺损腔充填材料。生物陶瓷与宿主骨结合紧密,适于连接大段骨缺损。生物玻璃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作假体和内固定材料。
本实验采用体外软骨细胞培养方法,观察了维生素C、维生素E、硒、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自由基清除剂对受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自由基损伤人胚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对软骨细胞合成DNA,基质蛋白多糖及胶原能力的测量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作者认为上述自由基清除剂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自由基造成的人胚软骨细胞损伤无明显防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