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10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继续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为广泛传承、传播和弘扬黎锦这一珍贵、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认真践行向联合国承诺的各项保护措施,近三年来,海南在黎锦的抢救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涉及法规建设、展览交流活动、项目保护基础建设、传承传播活动等。
一、加强法规建设
在法律层面上,2009年1月我省制定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2011年又制定了《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办法》;继2008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后,白沙也已经有了该条例;之后针对省政府、国家拨款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而对于传承村的命名也有了法律的规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贯彻让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对黎锦有了更深入的解读。
二、积极开展展览、交流、建档工作
由文体厅负责,省非遗中心具体实施的政府层面保护也在发展中。目前已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通过普查和专题调查,用文字、录音、照相、摄像等多种手段,全面记录该技艺及其传承人的相关信息,并抢救和收集一批承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信息的实物,分门别类,建档管理,建成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档案和多媒体数据库。展览展示活动,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深圳博览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琼粤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省各级规模不同的展览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对黎锦技艺等非遗项目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对该技艺进行研究、保护、传播、教育和普及的目的。在学术交流研究方面,如英国、圭亚那、肯尼亚专家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交流活动;接待奥地利学者、香港中学生考察黎族传统文化;组织全省文化干部考察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清华大学等高校师生考察我省黎锦技艺保护等非遗项目;以科研项目等形式与南京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多方面积极合作等。以上活动不仅从专业深度和宣传广度上在国际层面有所拓展,而且我省从业者的理论和经验上也得到提升。
三、项目基础建设
传统的黎锦所要求的原材料难觅,种植范围越来越小,手工技艺耗时长,母女相传的黎锦技艺传承方式濒于消失。在现代手工业的冲击下,黎锦传统手工技艺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不得不进行保护基础建设。根据向联合国承诺的各项保护措施中,黎锦传习馆、传承村的传习所、原材料生产基地、大型常规展示场所等有计划的在进行中。
传习馆上,五指山已建成传习馆并投入使用;保亭已在新建县文化中心三楼划出专用场地;白沙传习馆选定建在县生态文化公园,馆舍建筑设计图委托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现已完成;乐东拟在县城建立县级“黎锦技艺传习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设计效果重点突出黎族风格;东方有两种方案正在选定。
传习所是传承村建设重点工作之一,各处传承村的传习所建设情况各有不同: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的传习所面积、设施和功能较为规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番道村、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红内村较为简陋;白沙南开乡南开村传承村、东方东河镇西方村传承村基本条件已具备,正在落实中。
在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上,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每个市县150亩以上的规模。规划中今年要初步建立黎锦技艺原材料(纺料和染料)生产基地,此项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到土地使用、种植品种、种养和收获管理等诸多问题,但各地均有不同的进展。
大型常规展示场所方面,公办和民办的大型固定的常规展示场所已有多处。现有省博物馆(海口)、省民族博物馆(五指山市)、黎锦坊文化艺术展厅(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图书馆内,隶属于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保亭县)等。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已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列入规划,其中专辟有大面积的黎锦技艺展示区。
四、传承传播
目前,全省黎锦技艺相关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2名,省级11人,市县级约50人。几年来,在我省的各个保护项目中,黎锦技艺传承培训活动开展得最为出色。通过传承人收徒传艺,开办黎锦培训班、开展节庆赛事,培养和保护传承人。
传承人招收学徒像是黎族传统的母女相传,而今,还有黎锦的传承还走进了课堂,通过教学活动进行传承。如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09年开展黎锦装饰与服装设计专业,以继承和挖掘海南黎锦文化的艺术为着眼点,培养学生创作中运用黎锦纹样元素和文化符号;五指山市文化馆与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联合创办黎族织锦技艺学历班,自09年开始在农村办学点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什保、应示开办了黎族织锦技艺班的学习培训;白沙、保亭、东方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在陆续开设黎锦技艺课程。从而,扩大黎锦技艺传播渠道和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黎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还在探索阶段,在制作和销售环节上,其业态目前主要呈两种形式,一是由制作者自产自销的散发式,二是公司自产、征购、定制相结合的集中式,而集中式的又分制作者自己成立的公司和职业经营者成立的公司,前者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的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等,后者如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等。
明年,即2013年将是兑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的保护措施的最后一年,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作出很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规划中的工作尚待努力完成。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的兑现承诺 ,更重要的是要将黎锦技艺这一优秀的民族瑰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一、加强法规建设
在法律层面上,2009年1月我省制定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2011年又制定了《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办法》;继2008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后,白沙也已经有了该条例;之后针对省政府、国家拨款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而对于传承村的命名也有了法律的规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贯彻让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对黎锦有了更深入的解读。
二、积极开展展览、交流、建档工作
由文体厅负责,省非遗中心具体实施的政府层面保护也在发展中。目前已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通过普查和专题调查,用文字、录音、照相、摄像等多种手段,全面记录该技艺及其传承人的相关信息,并抢救和收集一批承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信息的实物,分门别类,建档管理,建成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档案和多媒体数据库。展览展示活动,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深圳博览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琼粤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省各级规模不同的展览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对黎锦技艺等非遗项目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对该技艺进行研究、保护、传播、教育和普及的目的。在学术交流研究方面,如英国、圭亚那、肯尼亚专家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交流活动;接待奥地利学者、香港中学生考察黎族传统文化;组织全省文化干部考察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清华大学等高校师生考察我省黎锦技艺保护等非遗项目;以科研项目等形式与南京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多方面积极合作等。以上活动不仅从专业深度和宣传广度上在国际层面有所拓展,而且我省从业者的理论和经验上也得到提升。
三、项目基础建设
传统的黎锦所要求的原材料难觅,种植范围越来越小,手工技艺耗时长,母女相传的黎锦技艺传承方式濒于消失。在现代手工业的冲击下,黎锦传统手工技艺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不得不进行保护基础建设。根据向联合国承诺的各项保护措施中,黎锦传习馆、传承村的传习所、原材料生产基地、大型常规展示场所等有计划的在进行中。
传习馆上,五指山已建成传习馆并投入使用;保亭已在新建县文化中心三楼划出专用场地;白沙传习馆选定建在县生态文化公园,馆舍建筑设计图委托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现已完成;乐东拟在县城建立县级“黎锦技艺传习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设计效果重点突出黎族风格;东方有两种方案正在选定。
传习所是传承村建设重点工作之一,各处传承村的传习所建设情况各有不同: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的传习所面积、设施和功能较为规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番道村、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红内村较为简陋;白沙南开乡南开村传承村、东方东河镇西方村传承村基本条件已具备,正在落实中。
在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上,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每个市县150亩以上的规模。规划中今年要初步建立黎锦技艺原材料(纺料和染料)生产基地,此项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到土地使用、种植品种、种养和收获管理等诸多问题,但各地均有不同的进展。
大型常规展示场所方面,公办和民办的大型固定的常规展示场所已有多处。现有省博物馆(海口)、省民族博物馆(五指山市)、黎锦坊文化艺术展厅(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图书馆内,隶属于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保亭县)等。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已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列入规划,其中专辟有大面积的黎锦技艺展示区。
四、传承传播
目前,全省黎锦技艺相关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2名,省级11人,市县级约50人。几年来,在我省的各个保护项目中,黎锦技艺传承培训活动开展得最为出色。通过传承人收徒传艺,开办黎锦培训班、开展节庆赛事,培养和保护传承人。
传承人招收学徒像是黎族传统的母女相传,而今,还有黎锦的传承还走进了课堂,通过教学活动进行传承。如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09年开展黎锦装饰与服装设计专业,以继承和挖掘海南黎锦文化的艺术为着眼点,培养学生创作中运用黎锦纹样元素和文化符号;五指山市文化馆与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联合创办黎族织锦技艺学历班,自09年开始在农村办学点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什保、应示开办了黎族织锦技艺班的学习培训;白沙、保亭、东方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在陆续开设黎锦技艺课程。从而,扩大黎锦技艺传播渠道和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黎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还在探索阶段,在制作和销售环节上,其业态目前主要呈两种形式,一是由制作者自产自销的散发式,二是公司自产、征购、定制相结合的集中式,而集中式的又分制作者自己成立的公司和职业经营者成立的公司,前者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的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等,后者如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等。
明年,即2013年将是兑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的保护措施的最后一年,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作出很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规划中的工作尚待努力完成。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的兑现承诺 ,更重要的是要将黎锦技艺这一优秀的民族瑰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