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了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张扬了爱心和人梯精神。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陶先生的博爱效果从他的弟子们身上得到很好的升华。
  《创造奇葩——陶行知的弟子们》是陶先生的弟子周毅和金成林编著的。全文选编了陶行知先生约57位弟子的成长历程,借弟子们的手来再现陶先生的教育创新,给人一种更真实的感受。同时,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也不难看出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切合实际。我本人向来很尊崇陶先生及他的教育理论,但理论的东西读得多,实际的例子见识得少,为此心中总是有些许的遗憾。幸运的是这本书选编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段历程,每一个事例均真实地再现了陶先生的可亲可敬的人格,同时,也实实在在地落实了陶先生的创新教育理念。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做点调整了。另外,也觉得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我期望能将这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创造奇葩——陶行知的弟子们》这本书,全书分《东南大学篇》、《晓庄篇》、《育才篇》、《工学团篇》、《社会大学生篇》和《父子师生篇》六部分。为了真正探讨到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仔细研读了陶先生在担任东南大学教授期间,创办晓庄师范时期以及创立工学团与育才学校时期的57名成就卓著的英才的成长经历,从中读到了当年办学的艰辛,也看到了陶先生和他的弟子们以苦为乐的奋斗的背影。
  陶先生的教育方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用一致”、“小先生制”在其创办的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中始终贯彻得很好。尤其是在育才学校中,可谓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并将教、学、做结合得天衣无缝。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行知。书写:“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陶先生对王明阳的“知行合一”“翻了半个筋斗”领悟得多好啊。因为“行是知之始,知乃行之本”,陶先生正是从二者的本末中体味出不一样并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实行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陶先生有那么多优秀的弟子,这些弟子们在革命战争中和敌人斗智斗勇,在和平时代也能苦中做乐。他们个个专业之精深,品行之高尚实在令人仰慕得很。我想这主要源于陶先生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品德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他要求学生每日自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提出建立“人格长城”的口号,主张把集体主义精神融化到每一个学生的血液里,他还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这点点滴滴的思想教育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才高行端。这些学生中有一生教学的生活教育家胡晓风;有铺洒博爱,执教击拍的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陈贻鑫;也有赤脚走进音乐殿堂的著名作曲家杜鸣山;还有用心灵演奏的著名小提琴家杨秉孙;还有从孤儿到名指挥家的卞祖善;还有中国首位大提琴女教授林应荣……从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同时相伴的更有他们高洁的人格魅力。
  我以为目前职业教育普遍比较缺乏的就是后两者——学和做。我们的老师辛辛苦苦地备课、上课,耗时耗力地大量批阅作业,但多数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剖析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外,恐怕主要是老师们没有教会学生学,学校也似乎无法给学生创造出太多动手的平台。这样,教得枯燥,学得乏味,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无论条件如何,劳动创造世界是永恒的真理。陶先生的学校从小培养锻炼孩子们树立劳动观,手脑并用,创造世界,如开小路呀、建厕所呀等等。立大志,刻苦求学也是陶先生的学校永恒的主题。如有一次陶先生让学生行百里路去看《安魂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城市学生,对劳动是陌生的,对艺术的理解更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因对艺术之真善美理解不够,多矫情造作,学生之言行正是其思想的再现。因缺乏创造,就少了珍惜。一切来得太容易,丢失了也不觉得可惜。老师们也是教得过细,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隙。表面看似洋洋洒洒,应有尽有,但学生的手脑没有并用,多数学生的思维处于闭塞状态。我们这些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如果能从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取一瓢饮,也许会有一些收获的。
  陶先生一贯主张教学民主、开放,这样才能使教学更丰富鲜活,而不是生搬硬套,否则会堵死创造者。他的创造教育创造了如国家一级演员、舞蹈编导程代辉,一级演员、金鸡奖获得者贺小书。同时还创造了成千上万个革命志士……陶先生提倡的“只要有一滴血、一滴汗、一滴热情”都要有创造的精神,激励着他的弟子们创造出了一个个艺术作品。
  陶先生真善美的家教也值得我们借鉴,他是这样教导小儿陶诚的:一、民族解放的大道理要彻底明白;二、遇患难要帮助别人,肚子饿让人先吃,无饭吃时,要想法子找出饭来大家吃;三、要勇敢地活才是美的活,勇敢地死才是美的死。陶先生的四个儿子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很好地恪守着父亲的教导,做着真善美的人。
  对于教师之快乐,陶先生是这样认为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已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是老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老师,学老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学生。”他在不同时期所培养的弟子们的成才经历与创造成果,充分佐证了陶先生教育学说的成功。这一方面给我们这些育人者以启迪,另一方面也激励着成长中的莘莘学子。
  再读陶行知,学习陶行知,找回中国教育的自尊,找回中国教师的自信,找回祖国的自强。
  再读陶行知,学习陶行知,办为新教育,弘扬新文化,共享新生活,走在行知路上,塑造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赵璐.一个人与一个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现代意义.山东教育.第7、8期.
  2.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陶行知论习惯.
  3.阳红.贵阳师专学报.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启示.第38期.
其他文献
在体育课上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是每个体育教师的愿望,但现在的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肢体各部分的变化(包括心理方面),影响着他们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女生.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这方面总结了一点经验.    1 采用直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规范的教学示范非常重要,并且多采用直观教学也助于突出重难点,吸收学生注意力,引起兴趣。如现在的初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要大力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要将职业教育办成实实在在的面向市场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本身要健康持久地发展,也必须要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期刊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1 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
期刊
青春期是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觉醒发展时期。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会感到不安或恐慌,及时而正确的性生理教育,是预防和治疗各种性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一些生殖系统和外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使学生情绪稳定、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的重要保证。  早已被心理学家证明了的——现在的孩子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育滞后。有资料表明:大中城市少女月经初潮多在小学五年级,有的甚至更早,少男
期刊
【摘要】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以德治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党在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精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之所以缺乏
期刊
时光带走了往事,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岁月漂白了激情,却积累了更多的感悟。  生活原本就是公平的,虽然付出与得到往往失衡,但这种公平源于一种精神的享受。  作为教师的我们甘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青春年华甚至更多更多。  十年如一日的我赴于教育的第一线,在生活中并不祈求什么,然而物质的享受,精神的丰富令我不断地在教育行业中充实自我,力求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是我的梦想,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然而在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在全国热火朝天地推进的同时,我市教育也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宣告过去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己行不通,特别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命令式的教,学生被动地学,再加上题海战术,学生的厌学情绪一度高涨,最终导致辍学率的提高。如何使学尘变"厌''学为"爱"学,本文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 学习兴趣 主体作用 学习能力 自学方法 减负    
期刊
初中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仅靠课内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有适量的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班级内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首先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
期刊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耐力素质的练习与发展较其它素质的练习与发展更具长期性、艰苦性。因此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严肃而活泼的组织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认识共同参考:    1 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克服学生的"惰性心理"    耐力练习的特点是动作单一,活动持续时间长,加之单调枯燥的训练手
期刊
人类的繁衍就是爱的延续。  爱,贯穿于古今;爱,驰骋于天地。  爱的核心一样,爱的内涵相同。可是爱的表现却可谓形态各异,仪态万千。春风和煦是爱,暴风骤雨也是爱;热情是爱,冷峻也是爱;微笑是爱,横眉也是爱;严格是爱,宽容也是爱;关心是爱,拒绝,有时也是爱的一种。  不同的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践行爱的方式也千差万别。阅历坎坷饱经沧桑的人,往往对爱的理解会深刻独到,而且他们往往更富有爱心,不仅懂得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