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对高中化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立足于当今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水反应”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何将化学学习策略运用渗透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化学学习策略的质量,使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策略 钠与水反应
今天,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在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同时,对人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所以,学生在校园中所学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化学教师应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上升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要将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具备了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受用终身。
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就是在化学学习活动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的规则、程序、方法、技巧及对其进行筛选、使用及调控的方式。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难度明显增加,尤其是必修一前两章内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一连串理论性知识的呈现,让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这时候强调学生的学习策略就至关重要。必修一的第三章有关金属性质的学习,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从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变。
策略1: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内容,教师采用讲授方法,学生上课紧跟老师思路,对教材中有关该化学反应的重要的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采取直接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后再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点的练习巩固。
策略2:教师在教室对教材实验进行演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掌握该实验的实质。课后自己再总结课堂实验结论等要点,做题训练巩固。
策略3:学生在实验室按照老师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和思考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掌握反应的有关方程式。课后自己利用实验报告册总结课堂实验结论等要点,进行巩固练习。
策略4:学生在实验室按照老师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实验中仔细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的现象对反应的产物究竟是氧气还是氢气做出猜测,也就是提出假说;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如用排水法收集产物气体,同时在老师指导下对证据进行收集从而验证假说,最终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策略5: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总结其他金属,如镁、铝、铁与水的反应情况,甚至可以通过分类学习的思想进一步探究钠、镁、铝和铁与氧气的反应,与盐酸等其他物质的反应。得出金属的特性和共性,系统地将金属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策略6:学生在课后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图1为班级一位同学根据“钠与水反应”这个知识点展开绘制的思维导图。
在以上的前四种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堂当中,第一种策略,学生只是单纯倾听或者观看,信息的获得途径非常单一,结果会是对钠与水反应的事实和结论留下的印象都不深刻;第二种策略,学生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具体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留下的印象生动、深刻、鲜明,使原本抽象的结论与实时、具体的实验现象相结合,使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记忆更加深刻;第三种策略,该实验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眼、手和脑共用,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鲜活又深刻的知识,使得记忆效率得到提高;第四种策略,更加深刻更加主动的思维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并完整体验了自然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具体的情境、过程与结论的获得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五、六种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中在第五种策略中,强调学习策略中的归类与整理,以及共性与特性的总结。这种学习策略是靠学生后天慢慢习得的,也是较高层次的策略。如果学生能掌握一种这样的学习策略足以能撑起一个学科,如果能较多用到这样的策略,则整个学习过程将会收获很多,成绩也一定会有所体现。
通过对“钠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学习策略的研究,发现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教学当中至关重要。教师应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施教影响学习者对化学学习策略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让学生学习各种化学学习策略,注意让他们选用化学学习策略,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联系的机会[1]。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本学科领域的丰富知识背景,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策略和经验;能够把自己解决化学问题及学习化学的经验升华到一定高度;有较强的传授化学学习策略的意识,能根据学生的特征和任务的需要,行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适宜的策略。
一、良好的化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科课程学习质量的需要
學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和积极态度的习得。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当内化过程能积极、主动、顺利完成时,学习化学的效率就高。而内化过程的有效完成,必须取决于内化过程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即学习策略。所以,学习策略的优劣极大地影响化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如一个擅长于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识记化学知识的学生,就能将钠与滴加了酚酞的水溶液的反应现象联想为“芙蓉犹红”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浮,熔,游,红),从而很容易地记住在其他学生看起来枯燥、孤立的实验现象[2]。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愿望越强烈、对化学学习结果的期望越高,越是认为自己能调节自己的内部认知活动,越是认为自己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越是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掌握它。
二、良好的化学学习策略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心理发展看,“自立的愿望是每个孩童的天性”,这不仅是孩童的天性,少年阶段,青年阶段的独立意识更强,他们对接触的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认知方式,都愿意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力求依靠自己努力克服挫折和困难。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立能力,并努力依靠自己时,情绪就高涨,智力就提高;反之将下降。这就是说,独立从事某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心理发展。然而使独立学习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立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策略,这样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懂得如何摄取不同性质的化学知识,摄取什么化学信息,贮存什么化学信息,提取什么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等等。
总的来说,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至关重要。高一的化学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化学学习策略的质量,才能学好化学。在高二,甚至高考备考的过程中,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也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施英超.中学生学习策略及其优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陈秀英,刘成刚.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7(9).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策略 钠与水反应
今天,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在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同时,对人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所以,学生在校园中所学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化学教师应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上升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要将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具备了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受用终身。
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就是在化学学习活动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的规则、程序、方法、技巧及对其进行筛选、使用及调控的方式。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难度明显增加,尤其是必修一前两章内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一连串理论性知识的呈现,让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这时候强调学生的学习策略就至关重要。必修一的第三章有关金属性质的学习,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从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变。
策略1: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内容,教师采用讲授方法,学生上课紧跟老师思路,对教材中有关该化学反应的重要的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采取直接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后再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点的练习巩固。
策略2:教师在教室对教材实验进行演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掌握该实验的实质。课后自己再总结课堂实验结论等要点,做题训练巩固。
策略3:学生在实验室按照老师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和思考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掌握反应的有关方程式。课后自己利用实验报告册总结课堂实验结论等要点,进行巩固练习。
策略4:学生在实验室按照老师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实验中仔细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的现象对反应的产物究竟是氧气还是氢气做出猜测,也就是提出假说;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如用排水法收集产物气体,同时在老师指导下对证据进行收集从而验证假说,最终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策略5: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总结其他金属,如镁、铝、铁与水的反应情况,甚至可以通过分类学习的思想进一步探究钠、镁、铝和铁与氧气的反应,与盐酸等其他物质的反应。得出金属的特性和共性,系统地将金属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策略6:学生在课后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图1为班级一位同学根据“钠与水反应”这个知识点展开绘制的思维导图。
在以上的前四种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堂当中,第一种策略,学生只是单纯倾听或者观看,信息的获得途径非常单一,结果会是对钠与水反应的事实和结论留下的印象都不深刻;第二种策略,学生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具体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留下的印象生动、深刻、鲜明,使原本抽象的结论与实时、具体的实验现象相结合,使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记忆更加深刻;第三种策略,该实验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眼、手和脑共用,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鲜活又深刻的知识,使得记忆效率得到提高;第四种策略,更加深刻更加主动的思维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并完整体验了自然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具体的情境、过程与结论的获得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五、六种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中在第五种策略中,强调学习策略中的归类与整理,以及共性与特性的总结。这种学习策略是靠学生后天慢慢习得的,也是较高层次的策略。如果学生能掌握一种这样的学习策略足以能撑起一个学科,如果能较多用到这样的策略,则整个学习过程将会收获很多,成绩也一定会有所体现。
通过对“钠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学习策略的研究,发现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教学当中至关重要。教师应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施教影响学习者对化学学习策略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让学生学习各种化学学习策略,注意让他们选用化学学习策略,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联系的机会[1]。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本学科领域的丰富知识背景,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策略和经验;能够把自己解决化学问题及学习化学的经验升华到一定高度;有较强的传授化学学习策略的意识,能根据学生的特征和任务的需要,行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适宜的策略。
一、良好的化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科课程学习质量的需要
學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和积极态度的习得。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当内化过程能积极、主动、顺利完成时,学习化学的效率就高。而内化过程的有效完成,必须取决于内化过程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即学习策略。所以,学习策略的优劣极大地影响化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如一个擅长于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识记化学知识的学生,就能将钠与滴加了酚酞的水溶液的反应现象联想为“芙蓉犹红”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浮,熔,游,红),从而很容易地记住在其他学生看起来枯燥、孤立的实验现象[2]。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愿望越强烈、对化学学习结果的期望越高,越是认为自己能调节自己的内部认知活动,越是认为自己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越是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掌握它。
二、良好的化学学习策略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心理发展看,“自立的愿望是每个孩童的天性”,这不仅是孩童的天性,少年阶段,青年阶段的独立意识更强,他们对接触的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认知方式,都愿意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力求依靠自己努力克服挫折和困难。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立能力,并努力依靠自己时,情绪就高涨,智力就提高;反之将下降。这就是说,独立从事某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心理发展。然而使独立学习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立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策略,这样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懂得如何摄取不同性质的化学知识,摄取什么化学信息,贮存什么化学信息,提取什么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等等。
总的来说,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至关重要。高一的化学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化学学习策略的质量,才能学好化学。在高二,甚至高考备考的过程中,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也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施英超.中学生学习策略及其优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陈秀英,刘成刚.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