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东、中、西部三地区这一中观层面入手,分析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发现其不仅具有城乡差异性,也具有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发现,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因素;并且收入与医疗保健价格对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具有城乡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
[关键词] 医疗保健支出 地区差异 城乡差异 面板数据
1引言
医疗保健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范畴,其供求关系相当特殊。不仅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差异性突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问题也较为严重。
Newhouse的一篇研究报告发现收入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增长中超过90%的变化可以由收入的变化来解释;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1。较早的Kleiman和随后的Leu的研究也表明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1。
我们发现,国内有关医疗保健支出的研究要么是以城镇居民为例,要么是以农村居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即使是分析了二元结构下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但基本都是在全国范围这一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基本上没有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这一中观层面出发来研究医疗保健支出的相关文献。我们认为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消费支出(包括医疗保健支出),在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之间应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从地区这一中观层面上来研究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面板数据从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三大地区城镇居民之
间、三大地区农村居民之间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2我国不同区域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具有差异性
中国的医疗部门在过去的50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医疗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存在区域性差异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城乡角度看,除东部地区2008年与2009年外,东、中、西各地区中的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均是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3倍以上,即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存在城乡差异性。从东、中、西三大地区角度看,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医疗保健支出基本上都表现出东部明显大于中部,中部略大于西部的特征,即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存在地区差异性。
3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模型与数据
由于居民依据健康状况决定个人医疗保健支出,因此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也应作为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解释变量。赵忠(2006),封进、秦蓓(2005)根据Grossman(1972)模型估计了我国居民的健康需求方程,主要是居民收入、年龄、医疗服务价格、教育等因素的函数。就个体居民而论,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因健康水平不同所引起,就群体而言,如果假定一个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相似,患病概率相同,则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差异更多地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除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外27个省份的从2001至2009年的数据作为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原因为:①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人口划分的统计口径有明显变化;②四个直辖市的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与其他省份存在明显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综上,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如下:
城镇面板数据模型:
農村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UI=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该指标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FI=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该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US=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元);FS=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元);P=医疗保健价格指数,该指数实际是某省份城乡平均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医疗保健价格的变动。
为了消除因价格变化而对收入和支出产生的影响,UI与FI分别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城镇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调整以反映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收人水平;US与FS分别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调整,以反映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实际医疗保健支出。同时分析中为了减少模型拟合的异方差性,以上5个指标均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UI、LnFI、LnUS、LnFS、LnP表示。
根据截距项与系数向量的不同限制要求,面板数据模型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经典线性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斜率模型。本文用协方差分析检验方法确定模型形式。
本文三个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面板数据模型最终形式如下:
城镇面板数据模型:
农村面板数据模型:
}
3.2模型拟合与检验
为了减少由横截面数据所造成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对式(3)和式(4)采用截面加权的GLS估计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和表2:
由表2可见,对于模型(3)与模型(4),它们各自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均高于0.9,F统计量均显著,D.W统计量值也基本都接近2。由此可说明上述四个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很高。
3.3结果分析
表1中,回归系数的大小与符号说明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与医疗保健价格对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各不相同。
3.3.1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1)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三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系数均大于1,且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均大于城镇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这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居民。
(2)由表2可以看出,医疗保健价格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无显著性影响,对城镇居民有显著性影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是“小病不舍得看,大病看不起”,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因此医疗保健价格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影响不显著。
3.3.2我国区域之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1)家庭人均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不仅具有城乡差异性,也有地区差异性。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性,中部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且东部略高于西部。
(2)医疗保健价格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
由表2可知医疗保健价格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无显著影响,故此处仅从城镇居民这个角度分析。医疗保健价格的上升,对东部以及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的负效应,说明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随着医疗保健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即医疗保健价格上涨会抑制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这符合一般的消费需求定律。而医疗保健价格的上升对中部地区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4总结与建议
首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正的显著性影响,其影响程度呈现出中东西递减的趋势。医疗保健价格对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显著,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不显著,且其对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方向与程度均具有地区差异性。这是由于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程度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平衡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缩小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抑制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以降低城乡居民对高价药的负担,重点保证人民的基本医疗,尤其是中西部居民。同时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部分贫困地区的医疗补贴,降低农村与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费用,以缩小我国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的现状。
其次,本文通过比较我国城乡之间、三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医疗保健价格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更加量化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助于认识我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最终为改善城乡之间、东中西之间医疗支出的不公平性提供政策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周先波,田凤平 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差异性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恩格尔曲线模型的非参数估计[J],统计研究,2009,26(3):51-58.
[2]魏众,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26-34.
[3]罗艳虹.基于中国26省面板数据的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18-121.
[4]曹燕. 我国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特点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3):21-23.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医疗保健支出 地区差异 城乡差异 面板数据
1引言
医疗保健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范畴,其供求关系相当特殊。不仅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差异性突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问题也较为严重。
Newhouse的一篇研究报告发现收入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增长中超过90%的变化可以由收入的变化来解释;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1。较早的Kleiman和随后的Leu的研究也表明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1。
我们发现,国内有关医疗保健支出的研究要么是以城镇居民为例,要么是以农村居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即使是分析了二元结构下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但基本都是在全国范围这一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基本上没有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这一中观层面出发来研究医疗保健支出的相关文献。我们认为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消费支出(包括医疗保健支出),在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之间应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从地区这一中观层面上来研究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面板数据从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三大地区城镇居民之
间、三大地区农村居民之间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2我国不同区域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具有差异性
中国的医疗部门在过去的50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医疗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存在区域性差异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城乡角度看,除东部地区2008年与2009年外,东、中、西各地区中的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均是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3倍以上,即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存在城乡差异性。从东、中、西三大地区角度看,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医疗保健支出基本上都表现出东部明显大于中部,中部略大于西部的特征,即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存在地区差异性。
3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模型与数据
由于居民依据健康状况决定个人医疗保健支出,因此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也应作为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解释变量。赵忠(2006),封进、秦蓓(2005)根据Grossman(1972)模型估计了我国居民的健康需求方程,主要是居民收入、年龄、医疗服务价格、教育等因素的函数。就个体居民而论,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因健康水平不同所引起,就群体而言,如果假定一个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相似,患病概率相同,则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差异更多地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除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外27个省份的从2001至2009年的数据作为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原因为:①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人口划分的统计口径有明显变化;②四个直辖市的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与其他省份存在明显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综上,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如下:
城镇面板数据模型:
農村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UI=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该指标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FI=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该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US=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元);FS=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元);P=医疗保健价格指数,该指数实际是某省份城乡平均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医疗保健价格的变动。
为了消除因价格变化而对收入和支出产生的影响,UI与FI分别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城镇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调整以反映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收人水平;US与FS分别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调整,以反映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实际医疗保健支出。同时分析中为了减少模型拟合的异方差性,以上5个指标均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UI、LnFI、LnUS、LnFS、LnP表示。
根据截距项与系数向量的不同限制要求,面板数据模型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经典线性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斜率模型。本文用协方差分析检验方法确定模型形式。
本文三个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面板数据模型最终形式如下:
城镇面板数据模型:
农村面板数据模型:
}
3.2模型拟合与检验
为了减少由横截面数据所造成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对式(3)和式(4)采用截面加权的GLS估计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和表2:
由表2可见,对于模型(3)与模型(4),它们各自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均高于0.9,F统计量均显著,D.W统计量值也基本都接近2。由此可说明上述四个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很高。
3.3结果分析
表1中,回归系数的大小与符号说明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与医疗保健价格对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各不相同。
3.3.1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1)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三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系数均大于1,且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均大于城镇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这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居民。
(2)由表2可以看出,医疗保健价格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无显著性影响,对城镇居民有显著性影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是“小病不舍得看,大病看不起”,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因此医疗保健价格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影响不显著。
3.3.2我国区域之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1)家庭人均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不仅具有城乡差异性,也有地区差异性。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性,中部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且东部略高于西部。
(2)医疗保健价格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
由表2可知医疗保健价格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无显著影响,故此处仅从城镇居民这个角度分析。医疗保健价格的上升,对东部以及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的负效应,说明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随着医疗保健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即医疗保健价格上涨会抑制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这符合一般的消费需求定律。而医疗保健价格的上升对中部地区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4总结与建议
首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正的显著性影响,其影响程度呈现出中东西递减的趋势。医疗保健价格对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显著,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不显著,且其对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方向与程度均具有地区差异性。这是由于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程度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平衡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缩小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抑制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以降低城乡居民对高价药的负担,重点保证人民的基本医疗,尤其是中西部居民。同时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部分贫困地区的医疗补贴,降低农村与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费用,以缩小我国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的现状。
其次,本文通过比较我国城乡之间、三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医疗保健价格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更加量化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助于认识我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最终为改善城乡之间、东中西之间医疗支出的不公平性提供政策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周先波,田凤平 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差异性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恩格尔曲线模型的非参数估计[J],统计研究,2009,26(3):51-58.
[2]魏众,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26-34.
[3]罗艳虹.基于中国26省面板数据的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18-121.
[4]曹燕. 我国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特点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3):21-23.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