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具有生活性与真实性。文章要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可在实际中,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有的指导过于简单。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要么抄袭,要么捏造事实,要么毫无内容,更有甚者,不知如何下笔。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才能将学生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带动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写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方向明确。指导得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习作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因而,教师的作文教学应以生活为出发点,教育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引导学生写自己做过的或看到过的事,真正做到“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清除其害怕作文的心理,使他们乐于写作,主动地去提高作文水平。
三、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而,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或是写物,都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什么是特征?就是人或事物独有的特点,具有与他人或事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写秋天,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的稻田”“落叶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大雁往南飞”……其实,因为地域的不同,稻田不一定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南方的许多树四季常绿,很少有变黄的,更不会见到“纷纷落下”的情况,只有亲自带学生到田野去看一看,才能把秋天的景色写真写活。
如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时,要求学生对自己写的人物进行一星期的观察,从人物的相貌特征、性格特点到做事、待人等,都要写在日记上。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日记交流,我一边巡视旁听,一边提示指导,帮助学生回忆生活,挖掘生活素材。经过学生们的交流和教师的启发、提示,学生们都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把自己想的、观察的写作素材抖了出来,许多平凡的、真实的、新鲜的事被他们信手拈来。如有个学生写爸爸农忙时勤劳耕作,农闲时参加村里的建筑队到别村给人建楼房;有个学生写奶奶瘫痪了,妈妈不嫌脏,给奶奶擦洗;有的写邻居的王叔叔搞蔬菜种植致富了……这些生活中平常的、真实的事,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学生通过观察,写出了内容充实、具体、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四、创设实践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广阔天空。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面,教师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各种学习竞赛、游戏活动、运动会等。另外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四季游,参观制作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还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
五、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写日记,不具形式。可写片断、写小景、写看到的事,写自己做的事都可以。坚持写日记,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叙事说理水平。比如学生在家煮饭糊了,可以记下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这就是篇很好的日记。对学生日记,一定要检查,看学生写的态度认真不认真。好的要给予表扬,指导其作为写作材料;不好的指导批评,并鼓励他们写。如有一个学生在日记写了他到河边放牛,和伙伴们在沙滩窑红薯吃的事,我在日记后写上评语:“这件事多么有趣啊!你能写《有趣的一件事》吗?相信你能行!”该学生后来真的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六、鼓励学生多阅读,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作文选》及其他阅读材料。《作文选》选登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作文选》和其他阅读资料。但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抄袭,而是从阅读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增长知识,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另外,还可以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如关于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语句等。只要符合自己的文章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地放在自己的文章里,如果文章让人读了合适,组合严密,没有硬塞的感觉,就说明把“借”的东西写活了。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個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真善美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正确引导,从内容入手,使学生乐于写作,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教师要方向明确。指导得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习作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因而,教师的作文教学应以生活为出发点,教育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引导学生写自己做过的或看到过的事,真正做到“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清除其害怕作文的心理,使他们乐于写作,主动地去提高作文水平。
三、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而,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或是写物,都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什么是特征?就是人或事物独有的特点,具有与他人或事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写秋天,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的稻田”“落叶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大雁往南飞”……其实,因为地域的不同,稻田不一定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南方的许多树四季常绿,很少有变黄的,更不会见到“纷纷落下”的情况,只有亲自带学生到田野去看一看,才能把秋天的景色写真写活。
如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时,要求学生对自己写的人物进行一星期的观察,从人物的相貌特征、性格特点到做事、待人等,都要写在日记上。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日记交流,我一边巡视旁听,一边提示指导,帮助学生回忆生活,挖掘生活素材。经过学生们的交流和教师的启发、提示,学生们都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把自己想的、观察的写作素材抖了出来,许多平凡的、真实的、新鲜的事被他们信手拈来。如有个学生写爸爸农忙时勤劳耕作,农闲时参加村里的建筑队到别村给人建楼房;有个学生写奶奶瘫痪了,妈妈不嫌脏,给奶奶擦洗;有的写邻居的王叔叔搞蔬菜种植致富了……这些生活中平常的、真实的事,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学生通过观察,写出了内容充实、具体、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四、创设实践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广阔天空。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面,教师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各种学习竞赛、游戏活动、运动会等。另外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四季游,参观制作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还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
五、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写日记,不具形式。可写片断、写小景、写看到的事,写自己做的事都可以。坚持写日记,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叙事说理水平。比如学生在家煮饭糊了,可以记下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这就是篇很好的日记。对学生日记,一定要检查,看学生写的态度认真不认真。好的要给予表扬,指导其作为写作材料;不好的指导批评,并鼓励他们写。如有一个学生在日记写了他到河边放牛,和伙伴们在沙滩窑红薯吃的事,我在日记后写上评语:“这件事多么有趣啊!你能写《有趣的一件事》吗?相信你能行!”该学生后来真的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六、鼓励学生多阅读,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作文选》及其他阅读材料。《作文选》选登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作文选》和其他阅读资料。但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抄袭,而是从阅读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增长知识,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另外,还可以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如关于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语句等。只要符合自己的文章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地放在自己的文章里,如果文章让人读了合适,组合严密,没有硬塞的感觉,就说明把“借”的东西写活了。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個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真善美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正确引导,从内容入手,使学生乐于写作,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