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美术高考一年热似一年,再加上许多高校不断扩招,也就使得更多的学生及家长热衷于报考美术院校,家长是把孩子学习美术当成了一种升学的途径。当然,也有不少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而大力鼓励学生去学美术,于是很多中学都纷纷开设了美术班。各地美术统考的人数近几年由几千人增至几万人,学美术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地上升着。目前全国招收本科美术生的院校不下500所,专科更是达到了1000多所。
考生如此之多,其基本艺术素质却不是全都是令人满意的。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美术考生有一些从来没参观过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缺乏基本的艺术审美能力,更别说艺术鉴赏能力了,而在绘画技法方面也不懂想象和创作。这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怎能支持未来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呢?这些问题是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
我们知道,各个时期的考试形式都带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是都为当时选拔及培养美术人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与开放以及目前美术院校的不断扩招和种种就业优势,学习美术更是被视为通往大学殿堂及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这一系列繁荣和光鲜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时代对美术院校的发展要求变了,社会对美术毕业生的知识需求也变了,同时大量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结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专业结构等都变了,美术考试中原来没有的问题、困惑也出现了。面临如此多的变化,美术高考内容与形式却基本一成不变,仍然是一考定乾坤的考试形式,仍然是以素描头像、色彩静物为主的考试内容。甚至有的院校形成了若干年固定不变的考试内容,使不少深谙此道的学生通过完全的死记硬背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考试成功的目的。美术本是一门充满灵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摹写,实在是可悲可叹。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
现有的招生制度误导了考生对文化理论的轻视,在思想上极可悲地形成了文化课成绩跟不上可以到美术专业中去碰运气的社会共识,把美术专业视为文化课成绩落后学生的收容所。这让不少学生在高中时就学习松懈、心存侥幸,认为文化课没有学好还可以考美术专业,从而养成了懒惰浮躁的习性。而侥幸考上大学的很多学生就更是不把文化理论课当成一回事了,逃课成了家常便饭。不少艺术类学生甚至以文化课优异为耻,因为很多高校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意思就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是成反比的,所以说文化好似乎就代表着你的专业不好,从而更加酿成了学生对文化理论课诸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重要课程的不重视甚至厌弃。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也同样缺乏兴趣,对很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一知半解或闻所未闻。由此可见,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而且在这样一条越走越窄的艺术道路上将与世界越行越远。当然,最近两年我们也看到了少数学校的可喜变化,就是开始将文化成绩也纳入了高考录取的重要范围,不似以前“重专轻文”(如今年四川美术学院在招生时就明确表示在术科上线的情况下文化考试在500分以上的将按文化成绩的高低进行录取。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录取时也强调文化与专业并重)。
二、考试内容的固化与单一导致了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
现在中国的高考美术招生考试方式主要承袭欧洲学院派体系的模式,着眼于造型、写实因素的考查,考试内容也主要是以静物、石膏、人像为主(即使有些创作类试题涉及到中国传统艺术,也是少之又少) ,考试内容固化而单一。这就导致了考生常年累月地练习几个石膏像和瓶罐蔬果的组合,而对产生在中国本土的有着深厚人文精神及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茫然不知。许多人不但不知中国各朝各代的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不知道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的区别,不知道“瘦金体”为何,甚至连毛笔也不会执。而有些对中国书画艺术有浓厚兴趣且有一定水平的青年却由于不会画石膏而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至于世界闻名的一些艺术形式及多元化发展趋势(,估计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是闻所未闻吧。
三、对创造能力的湮没
罗丹曾说:“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发现。”世间万物涵容着无限丰富的美但这需要我们目光敏锐、情感细腻并练就一双善于思维的眼睛去观察,才可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而目前的美术高考制度只鼓励考生在形体上作亦步亦趋的摹写和无休止的磨练,把艺术基础训练偏狭地降为匠人式庸碌的手艺。
四、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设计类专业越来越被普及和重视,设计类专业的学科分类也越来越细,如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设计等等。而美术高考基本局限在素描、色彩、速写等考试内容,笔者认为这些更偏重于绘画类。当然,作为设计专业,绘画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既然考生填报不同的艺术专业,是否也应该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呢?考绘画类的以素描、色彩为主,考设计类的以设计基础为主,不要一根竿子打死一船人。例如有些选择设计专业的学生其本身设计基础不错,但由于在素描上的功夫稍逊一筹便名落孙山;而有些学生虽然素描色彩不错,但对设计一窍不通,只会匠人一般地摹绘石膏像。如此一来,我们所需要和培养的设计人才和绘画人才都会不尽人意,而考试内容与考生报考专业相错位的影响或许就不是短暂的了。
考生如此之多,其基本艺术素质却不是全都是令人满意的。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美术考生有一些从来没参观过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缺乏基本的艺术审美能力,更别说艺术鉴赏能力了,而在绘画技法方面也不懂想象和创作。这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怎能支持未来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呢?这些问题是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
我们知道,各个时期的考试形式都带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是都为当时选拔及培养美术人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与开放以及目前美术院校的不断扩招和种种就业优势,学习美术更是被视为通往大学殿堂及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这一系列繁荣和光鲜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时代对美术院校的发展要求变了,社会对美术毕业生的知识需求也变了,同时大量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结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专业结构等都变了,美术考试中原来没有的问题、困惑也出现了。面临如此多的变化,美术高考内容与形式却基本一成不变,仍然是一考定乾坤的考试形式,仍然是以素描头像、色彩静物为主的考试内容。甚至有的院校形成了若干年固定不变的考试内容,使不少深谙此道的学生通过完全的死记硬背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考试成功的目的。美术本是一门充满灵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摹写,实在是可悲可叹。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
现有的招生制度误导了考生对文化理论的轻视,在思想上极可悲地形成了文化课成绩跟不上可以到美术专业中去碰运气的社会共识,把美术专业视为文化课成绩落后学生的收容所。这让不少学生在高中时就学习松懈、心存侥幸,认为文化课没有学好还可以考美术专业,从而养成了懒惰浮躁的习性。而侥幸考上大学的很多学生就更是不把文化理论课当成一回事了,逃课成了家常便饭。不少艺术类学生甚至以文化课优异为耻,因为很多高校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意思就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是成反比的,所以说文化好似乎就代表着你的专业不好,从而更加酿成了学生对文化理论课诸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重要课程的不重视甚至厌弃。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也同样缺乏兴趣,对很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一知半解或闻所未闻。由此可见,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而且在这样一条越走越窄的艺术道路上将与世界越行越远。当然,最近两年我们也看到了少数学校的可喜变化,就是开始将文化成绩也纳入了高考录取的重要范围,不似以前“重专轻文”(如今年四川美术学院在招生时就明确表示在术科上线的情况下文化考试在500分以上的将按文化成绩的高低进行录取。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录取时也强调文化与专业并重)。
二、考试内容的固化与单一导致了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
现在中国的高考美术招生考试方式主要承袭欧洲学院派体系的模式,着眼于造型、写实因素的考查,考试内容也主要是以静物、石膏、人像为主(即使有些创作类试题涉及到中国传统艺术,也是少之又少) ,考试内容固化而单一。这就导致了考生常年累月地练习几个石膏像和瓶罐蔬果的组合,而对产生在中国本土的有着深厚人文精神及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茫然不知。许多人不但不知中国各朝各代的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不知道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的区别,不知道“瘦金体”为何,甚至连毛笔也不会执。而有些对中国书画艺术有浓厚兴趣且有一定水平的青年却由于不会画石膏而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至于世界闻名的一些艺术形式及多元化发展趋势(,估计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是闻所未闻吧。
三、对创造能力的湮没
罗丹曾说:“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发现。”世间万物涵容着无限丰富的美但这需要我们目光敏锐、情感细腻并练就一双善于思维的眼睛去观察,才可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而目前的美术高考制度只鼓励考生在形体上作亦步亦趋的摹写和无休止的磨练,把艺术基础训练偏狭地降为匠人式庸碌的手艺。
四、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设计类专业越来越被普及和重视,设计类专业的学科分类也越来越细,如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设计等等。而美术高考基本局限在素描、色彩、速写等考试内容,笔者认为这些更偏重于绘画类。当然,作为设计专业,绘画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既然考生填报不同的艺术专业,是否也应该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呢?考绘画类的以素描、色彩为主,考设计类的以设计基础为主,不要一根竿子打死一船人。例如有些选择设计专业的学生其本身设计基础不错,但由于在素描上的功夫稍逊一筹便名落孙山;而有些学生虽然素描色彩不错,但对设计一窍不通,只会匠人一般地摹绘石膏像。如此一来,我们所需要和培养的设计人才和绘画人才都会不尽人意,而考试内容与考生报考专业相错位的影响或许就不是短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