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林业标准化回顾

来源 :品牌与标准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标准化是组织林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林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标准化的作用,在于科学管理林业,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扩大森林面积,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节约木材,降低成本,积累资金,保证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林业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辽宁省林业厅为了加强木材的统一管理和节约木材,参照《国家木材标准》,结合省内的森林资源情况,1960年制定了电柱、小径原木、交手杆、一般原木、车辕材、大柴等6个地方标准,经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发布为《辽宁省地方木材标准》,正式印刷出版,由辽宁新华书店发行。
  1980年6月18日~8月26日,省林业厅组织技术人员分别对辽南的旅大地区,辽西的锦州、阜新、朝阳地区,辽北铁岭地区,辽东的抚顺、本溪、丹东地区及沈阳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重点走访了8个市(地)、17个县(区),调查对象有木材生产单位(国营、社队林场)、东部林产工业公司、辽西辽南的木材公司、地区煤矿、渔业、木材加工企业和建筑部门等。通过实地考察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电柱、交手杆、车辕材、小径原木等标准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同时根据辽宁省对木材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坑木和几种木材规格标准和木材检验规则等13个标准,经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于1980年12月26日由辽宁省标准局的第十八通告发布为《辽宁省地方木材标准》。
  辽宁省地方小煤矿,每年需要坑木大约11万立方米。除外省调入4~5万立方米外,60%~70%使用地方木材小径原木代用。根据省煤炭管理局统计,发去的代用木材利用率仅占50%,其余50%改变了用途,浪费很大。
  根据煤矿使用的坑木情况,把坑木尺寸和径级指标作了修订,解决了过去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的矛盾,实施新的《辽宁省地方木材标准》后,每年可节省木材2万立方米,节支2003万元人民币。为满足辽宁省农村盖房的需要,修订原标准檩材的尺寸标准,受到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节约了木材,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
  辽宁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在1975年~1978年收集了大量伐倒木树实测材料及历史积累资料,应用测树学理论,根据统计学原理,选用最优方程和最新计算手段,编制出22个树种(组)的一元立木材积表,7个树种(组)的二元立木材积表及11个树种(组)相应的树高、断面积、储积量表,计40个经营数表标准。1983年经辽宁省林业局组织专家审定通过,辽宁省标准局发布为辽宁省地方标准。
  这些标准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在辽宁省森林资源普查、林业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及科研中应用,都认为符合辽宁林业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大,精度高,可靠性强,能满足全省各项林业工作的需要。
  首先,它解决了林业生产中最有实际意义的森林蓄积量的测定问题,在森林资源清查、林业规划设计及林业生产中,再也不用依靠伐倒大量的树木,实测其材积量,避免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解决了大面积的森林调查材积量的计算。
  据省林业厅统计,“六五”期间,辽宁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在应用经营数表后,节约木材为(8800~12329)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337603~1849350)元。
  “六五”期间,全省林业生产应用经营数表节约木材为(10710~17105)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69650~256575)元,上述两项合计节约木材(19590~29434)立方米,折合人民币(29381~44151)元。
  上述标准曾获辽宁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林木种子和苗木是造林的重要材料。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质量,首先必须抓好林木种子和苗木标准化工作。苗木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活率。辽宁省主要树种近40种。林业厅于1982年~1983年,组织技术人员对全省12个苗圃40个树种进行实验、调查,起草了《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通过试点和示范,经过三年时间完成了28个树种苗木质量标准审定稿。1984年经过有关技术专家审定通过,省标准局审批、发布为辽宁省地方标准。
  同年,省林业厅举办各类标准培训班28期,培训500多人次,印刷标准宣传资料2万余份,大力宣贯标准、生产检查验收、严格按技术标准执行,在林业生产中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省林业厅调查统计表明,1985年全年造林成活率为81.9%,其中丹东、本溪、抚顺三个市分别达到90.6%、89.9%、89.5%,是辽宁造林史上成活率最高的一年。1985年春季造林成活率比1984年提高8.8%,达到85.5%,全省造林平均成活率第一次达到85%以上。
  据凤城县弟兄山镇标准化委员会统计,由于该镇认真贯彻《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造林成活率由1984年的50%上升到1985年的95%,也是造林历史上的首创记录。
  辽宁省东部山区各县有丰富的耳木资源,是我省木耳主要产区,每年需要耳木蓄积量几万立方米,木耳单产低,产量不稳定。影响木耳产量的因素,除菌种品系和管理水平外,耳木直径大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选择最佳的耳木直径,丹东市标准计量局于1980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时间,在三个县(凤城县、岫岩县、宽甸县)七个试验地进行不同直径耳木与木耳产量关系的试验,结果证明,耳木细,产量高。
  以宽甸县八河川公社试验点为例,在6、8、10厘米三种直径的耳木中,直径6厘米耳木每立方米产量为36.16斤,8厘米耳木单产为14.74斤,10厘米耳木单产为14.74斤,比8、10厘米的耳木每立方米多产木耳21.42斤,增产幅度为143%。
  根据三年的多点试验验证,丹东市标准计量局制定了《耳木基本尺寸及材质要求标准》,把耳木直径限制在4厘米~8厘米之间。每年计划砍伐木材的枝杈、梢头都可以用来做耳木,仅丹东地区每年可节省木材3000立方米。   辽宁省林业厅制定了《耳木》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栽培黑木耳用的小径木。标准中规定树种:千金鹅耳枥(千斤榆、半拉子)、核桃楸、柞木、裂叶榆、板栗、稠李、赤杨、色木等8个树种均可做耳木。检尺长度为1.0米~1.2米,检尺直径根据不同树种而定,柞木、色木为4厘米~8厘米,槐木、裂叶榆为4厘米~10厘米,千金鹅耳枥、赤杨、稠李、栗木为4厘米~12厘米。规定枯立木(站杆材)、陈旧材不得做耳木。耳木砍伐时间应在树木冬季休眠期,即12月~翌年2月末为宜。
  耳木标准在全省实施后,使全省的木耳产量逐年提高,并节约了大量木材,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1987年,辽宁省林业厅先后又制定了《黑木耳栽培种质量要求》,对黑木耳栽培种质量做了明确规定,包括原种、选育和引进原种必须经生产验证,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验收或鉴定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系,并对质量指标、验收规则、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藏等都做了规定。《黑木耳栽培种制作技术规程》、《黑木耳栽培菌种厂技术条件》、《段木栽培黑木耳技术规程》等4个生产黑木耳的配套标准。这4个标准是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的结晶,用标准化形式固定下来,推广和应用在木耳生产实际中,去指导木耳企业和专业户,使木耳生产规程化、标准化,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林业管理标准化,就是对林业生产、科研、产品经营、生产企业等制定的管理技术文件。是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辽宁省林业厅制定,省标准局审批发布的《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细则》地方标准,就是对森林的主伐和更新、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防护林和特种林经营、作业设计、采伐管理等有关规定,也是地方法规。实施后,深受广大林区的欢迎。
  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标准化,也是林业标准化内容之一。辽宁省档案馆委托省林业厅起草的《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办法》,1983年省标准局审批、发布地方企业标准,实施后对林业生产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打好科研基础、情报搜集等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受到科技人员的欢迎。
  作者简介
  赵卫东,1935年生,辽宁省兴城市人。1951年参加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在原兴城县农业局、辽宁省计量标准局、辽宁省科技局、辽宁省标准局、辽宁省技术监督局、辽宁省标准情报研究所工作,历任辽宁省标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辽宁省标准局农业标准化处副处长、处长;辽宁省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副处长;辽宁省标准情报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辽宁省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全国农作物种子专业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标兴质量保证中心辽宁分中心主任等职务。
  (责任编辑:张晓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后评价。方法:将132例冠心病患者分成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SA组3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相匹配
目的:为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根据医药市场,设计《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案,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应以医药
在分析山东地区气象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近10年的实测气象数据,选出了平均月。研究了山东地区标准年气象参数的构成方法,求出了全省各地的采暖度日数和空调度日数,探讨了采暖
彩电综合标准化——中国标准化史上的辉煌篇章彩电综合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局、电子工业部等诸多单位共同组织的一项事关国家重大经济利益、事关干家万户的标准化课题,其精彩之处
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持续升高,极有可能让马尔代夫、威尼斯这样的旅游胜地遭受“灭顶之灾”。然而全球变暖却让生态游增加了新的卖点—气候变化之旅。全球变暖使北极的浮冰减
对青海班玛地区藏族药用民族植物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班玛地区藏族药用植物有478种,隶属于70科228属,藏族在选择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饮用方法
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宁杞1号花药培养获得的株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叶片、花器官、果实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品质,旨在获得表型良好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利用花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