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大产业也逐渐向信息化迈进。当然,农业也加入到了实现信息化的浪潮之中。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在农业信息化取得可喜的成绩的同时,应清醒的认识到它与其他领域相比所存在的落后的方面。农业是立国之根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推动这个产业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务之急是要确立更大更远的目标,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信息化;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1 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比一部分发达国家滞后。所以,只有认清农业经济现状,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式推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1.1 农民对信息化了解甚少
21世纪以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电脑、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也日渐普及。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居民依然没有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他们不能及时与在远方的亲人取得联系,对于国家的发展现状,对于外界新鲜的事物,也是一无所知。相关的调查显示,农民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或者亲朋好友去了解一些外界的消息,而作为城市人所依赖已久的网络,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及。长此以往,这些偏远地区的居民的世界会越来越小,世界在他们眼里发展的也越来越慢。
1.2 消息的延迟性
有关数据显示,信息的时效性在农户和国家统计局之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信息的实效性是其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消息从发布到接受的时间如果过长,信息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如工厂因规模扩大要招聘大量工人,周边很多农户青年待业者在知道这个消息时,名额已经被其他待业者占满了。由于信息在农户这里失去了实效性,耽误了多少人工作的机会。
1.3 缺乏对信息的分辨意识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下,农民无一不是每天早出晚归,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农民生性纯朴善良,很难去分辨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对他们传递一些关于外界虚假的信息,农民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并且全盘接收的。如此可见,农民对于虚假信息的分辨能力实在低下。
2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随着国家对于网络普及工作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圈子也逐渐扩大到了部分农民家庭,深受农民的喜爱。如此一来,网络受众群体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2.1 信息化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信息化的组织体系的大力提倡与支持,许多地方已经摆脱信息化方面的空白,很多县级以上的农业部门中出现了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信息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地从中得到解决办法。
2.2 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平台
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与信息传播速度是不容小觑的,农业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网。任何人通过浏览这个网站,都可以找到大量可靠的信息。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农民和农业部门几乎实现了面对面交流。农业部门及时更新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学习到农业上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这种网络服务正向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农业形式扩大。
2.3 加强了信息采集和资源开发渠道
早些年,信息的采集受到设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在收集信息时往往不够及时迅速,而资源的开发渠道更是没有起到一点实际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信息采集和资源的开发渠道也日渐完善。研究发现,很多地区已建立了完备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覆盖农业和市场等方面。这些新增渠道可以统计最新的信息,并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进而农业信息化将朝健康的方向推进。
2.4 信息的覆盖面正逐步扩大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部会通过多种渠道将信息进行大范围传播,如通过农业信息网站、报刊、电视和广播等。目前。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渠道的信息。信息的发布速度更快,范围更大,会逐渐向预期的效果靠近。
3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问题
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在整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是落后的,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应找出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探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通过不断摸索与改进,才能保证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开发。
3.1 计算机使用较少
计算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其在农业上至今未有大作为,甚至处于相对很低的水平。导致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很小就离开了学校,甚至有些人大字不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
3.2 信息人才缺乏
目前,农村的信息网络未实现全覆盖,农村的信息交流滞后。还有很多人不足够了解信息化。农村中缺乏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又能把握最新农业技术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3 信息技术缺乏
当前,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农村中不够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比较少,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成都低。同时,虽然信息产业正积极向农村发展,但很多人不能抓住这一机遇,导致这些技术没有发挥出其作用。最终呈现出信息技术没有落到实处,无法解决当前农村的实际问题,更不能满足农业多方面的需求。
4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
现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经济信息化无疑是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的。而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因此,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也相当重要。
4.1 对信息化服务方式创新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但创新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目前,可以抓住电话和电视的较高的普及率这一特点,去发展信息网络。用电话和电视所采取的信息服务模式来配合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未来要致力于发展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使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平台。
4.2 信息资源共享信息
制定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标准的以及实施有利于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的共享,凡是与农业相关的部门可以定期进行交流,能更快地建立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利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农业信息的推广与传播,让农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4.3 对应用系统的创新
现阶段,进行创新要从农产品的预警、市场监管以及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3个角度来做。首先,建立农产品的预警系统,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以及价格的进行跟踪调查,避免产品过多出现滞销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跟风的现象,对于某一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应该客观冷静的分析,而不能一时冲动。其次,市场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在市场中出现虚假的农产品信息,威胁到群众的健康时,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对问题商家进行调查甚至,必要时可采取强硬措施将其关闭。同时,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妥善处理屡犯不改的农户商家。最后,农场科技的信息更新要迅速及时,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让农民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其发展动态。例如,农民在掌握了一些蔬菜种植技术后,会大大提高生产率,增加他们的收入。
4.4 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无论何时,数字农业建设,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数字农业可以使信息化带动市场化,进而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整个社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稳步实现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在发展中的不足,并积极改善,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农业经济;信息化;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1 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比一部分发达国家滞后。所以,只有认清农业经济现状,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式推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1.1 农民对信息化了解甚少
21世纪以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电脑、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也日渐普及。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居民依然没有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他们不能及时与在远方的亲人取得联系,对于国家的发展现状,对于外界新鲜的事物,也是一无所知。相关的调查显示,农民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或者亲朋好友去了解一些外界的消息,而作为城市人所依赖已久的网络,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及。长此以往,这些偏远地区的居民的世界会越来越小,世界在他们眼里发展的也越来越慢。
1.2 消息的延迟性
有关数据显示,信息的时效性在农户和国家统计局之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信息的实效性是其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消息从发布到接受的时间如果过长,信息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如工厂因规模扩大要招聘大量工人,周边很多农户青年待业者在知道这个消息时,名额已经被其他待业者占满了。由于信息在农户这里失去了实效性,耽误了多少人工作的机会。
1.3 缺乏对信息的分辨意识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下,农民无一不是每天早出晚归,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农民生性纯朴善良,很难去分辨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对他们传递一些关于外界虚假的信息,农民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并且全盘接收的。如此可见,农民对于虚假信息的分辨能力实在低下。
2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随着国家对于网络普及工作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圈子也逐渐扩大到了部分农民家庭,深受农民的喜爱。如此一来,网络受众群体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2.1 信息化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信息化的组织体系的大力提倡与支持,许多地方已经摆脱信息化方面的空白,很多县级以上的农业部门中出现了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信息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地从中得到解决办法。
2.2 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平台
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与信息传播速度是不容小觑的,农业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网。任何人通过浏览这个网站,都可以找到大量可靠的信息。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农民和农业部门几乎实现了面对面交流。农业部门及时更新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学习到农业上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这种网络服务正向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农业形式扩大。
2.3 加强了信息采集和资源开发渠道
早些年,信息的采集受到设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在收集信息时往往不够及时迅速,而资源的开发渠道更是没有起到一点实际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信息采集和资源的开发渠道也日渐完善。研究发现,很多地区已建立了完备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覆盖农业和市场等方面。这些新增渠道可以统计最新的信息,并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进而农业信息化将朝健康的方向推进。
2.4 信息的覆盖面正逐步扩大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部会通过多种渠道将信息进行大范围传播,如通过农业信息网站、报刊、电视和广播等。目前。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渠道的信息。信息的发布速度更快,范围更大,会逐渐向预期的效果靠近。
3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问题
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在整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是落后的,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应找出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探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通过不断摸索与改进,才能保证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开发。
3.1 计算机使用较少
计算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其在农业上至今未有大作为,甚至处于相对很低的水平。导致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很小就离开了学校,甚至有些人大字不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
3.2 信息人才缺乏
目前,农村的信息网络未实现全覆盖,农村的信息交流滞后。还有很多人不足够了解信息化。农村中缺乏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又能把握最新农业技术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3 信息技术缺乏
当前,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农村中不够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比较少,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成都低。同时,虽然信息产业正积极向农村发展,但很多人不能抓住这一机遇,导致这些技术没有发挥出其作用。最终呈现出信息技术没有落到实处,无法解决当前农村的实际问题,更不能满足农业多方面的需求。
4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
现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经济信息化无疑是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的。而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因此,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也相当重要。
4.1 对信息化服务方式创新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但创新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目前,可以抓住电话和电视的较高的普及率这一特点,去发展信息网络。用电话和电视所采取的信息服务模式来配合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未来要致力于发展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使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平台。
4.2 信息资源共享信息
制定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标准的以及实施有利于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的共享,凡是与农业相关的部门可以定期进行交流,能更快地建立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利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农业信息的推广与传播,让农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4.3 对应用系统的创新
现阶段,进行创新要从农产品的预警、市场监管以及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3个角度来做。首先,建立农产品的预警系统,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以及价格的进行跟踪调查,避免产品过多出现滞销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跟风的现象,对于某一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应该客观冷静的分析,而不能一时冲动。其次,市场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在市场中出现虚假的农产品信息,威胁到群众的健康时,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对问题商家进行调查甚至,必要时可采取强硬措施将其关闭。同时,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妥善处理屡犯不改的农户商家。最后,农场科技的信息更新要迅速及时,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让农民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其发展动态。例如,农民在掌握了一些蔬菜种植技术后,会大大提高生产率,增加他们的收入。
4.4 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无论何时,数字农业建设,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数字农业可以使信息化带动市场化,进而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整个社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稳步实现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在发展中的不足,并积极改善,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