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的隐形动态分层教学可以在不打乱现有班级编班现状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实现班内动态分层教学,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作业、评价过中建立目标反馈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及时的反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分层;反馈;课程改革;网络安全
1引言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师生比较小的情况下,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践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方法。经过多轮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教学,我们发现班级内部学生专业技术和方法能力差异十分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中学阶段的基础、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能力。综合这三种因素,可把学生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能独立或者教师少许指导下利用互联网工具、教材等学习资料自学专业技术。第二类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在教師的悉心指导下能很好的完成课程学习。第三类学生专业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对课程学习有困难。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类别之间会产生流动。
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像对游戏一样感兴趣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关于游戏的研究和我们自身的实践,我们认为细节有趣、能赢、互动仅仅是游戏吸引学生的辅助因素,游戏的本质是建立了目标反馈系统,即在玩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每个行为都有反馈。本文依据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内外、技能训练、作业和评价过程中建立目标反馈系统,解决学生学习目标和反馈机制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革的基础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已经开设4轮,2012年成为学校网络课程建设项目,除了从网上下载的大量教学资源,我们有自己录制的微视频、自编已经出版的教材、PPT等教学材料,能够满足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2015年上半年将把原网络安全实训室、H3C网络综合实训室合并成网络组建与安全综合实训室,面积达190平方米,分为实训教学区和探究研讨区(60平方),为大班讲授、小班研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开展探究式学习、研讨式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持。
3分层教学
3.1 课内隐形动态分层
在190平方米的网络组建与安全综合实训室设置60平方米的学生探究式学习区,在课前通过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同学可以不参加大课学习,而是到探究式学习区进行自学,学习内容有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商确定。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同学若在下一个单元不能通过系统测试,必须回到大课堂学习,实现动态分层教学。
3.2 引导优秀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已依托腾讯QQ平台在2014年建立浙江工商校友网络安全研究小组,成员都是在网络安全公司从事安全工作的毕业生,目前这些学生大部分是项目负责人推荐到安全公司的,他们很愿意指导学弟学妹的学习,乐意让学弟学妹通过网络帮他们完成一些网络渗透和测试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加大校友平台建设,使更多学生受益。
4 建立覆盖课内课外反馈系统
4.1 依托教学资源,建立树状式技能训练目标反馈系统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取自我们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纸质教材的缺点是在编写时已经假定读者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如下图假设教学内容是缓冲区溢出攻击,我们已经假设学生掌握了下载和安装、虚拟机软件配置、命令行操作等技能,因此没掌握这些技能的学生就无法完成训练,需要反馈给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前置技能。我们将构建课程所有技能的前置技能树状图,并提供补充电子教材等教学素材供学生学习。
4.2采用研讨式、辩论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网络安全职业素养
结合网络安全教学内容采用研讨、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入真实的网络安全案例,扮演和模拟不同角色,把职业道德和法律学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教学实施兼顾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
4.3建立网絡化、数字化的作业、评价反馈系统
我们把总评成绩的组成部分出勤、作业成绩实时显示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每完成一次作业分数就会增加,每迟到一次分数就会降低,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反馈。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得到教师关注,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我们将编写操作手册总结如何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正向的心理反馈,如在课堂外碰到一个成绩差、不愿表现的学生主动打招呼。
5 总结
本文提出的基于分层-反馈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改革方法主要包括分层和反馈两个部分。隐形动态分层相对传统的分层教学法更加灵活,对学生的心理不利波动影响很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设计的多个层面的反馈系统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此次和交互质量。
参考文献:
[1]Lahtinen. A Study of the difficulties of novice programmers. ACM Press,New York, NY, 2012, 14-18.
[2]Cooper S. Teaching objects-first in introductory computer science. New York, NY, 2013, 191-195.
[3]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山东外语教学,2003
注:浙江省教改项目(kg20160734)(jg201530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Ktjg201504)、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7SCG251)资助。
关键词:分层;反馈;课程改革;网络安全
1引言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师生比较小的情况下,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践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方法。经过多轮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教学,我们发现班级内部学生专业技术和方法能力差异十分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中学阶段的基础、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能力。综合这三种因素,可把学生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能独立或者教师少许指导下利用互联网工具、教材等学习资料自学专业技术。第二类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在教師的悉心指导下能很好的完成课程学习。第三类学生专业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对课程学习有困难。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类别之间会产生流动。
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像对游戏一样感兴趣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关于游戏的研究和我们自身的实践,我们认为细节有趣、能赢、互动仅仅是游戏吸引学生的辅助因素,游戏的本质是建立了目标反馈系统,即在玩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每个行为都有反馈。本文依据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内外、技能训练、作业和评价过程中建立目标反馈系统,解决学生学习目标和反馈机制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革的基础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已经开设4轮,2012年成为学校网络课程建设项目,除了从网上下载的大量教学资源,我们有自己录制的微视频、自编已经出版的教材、PPT等教学材料,能够满足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2015年上半年将把原网络安全实训室、H3C网络综合实训室合并成网络组建与安全综合实训室,面积达190平方米,分为实训教学区和探究研讨区(60平方),为大班讲授、小班研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开展探究式学习、研讨式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持。
3分层教学
3.1 课内隐形动态分层
在190平方米的网络组建与安全综合实训室设置60平方米的学生探究式学习区,在课前通过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同学可以不参加大课学习,而是到探究式学习区进行自学,学习内容有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商确定。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同学若在下一个单元不能通过系统测试,必须回到大课堂学习,实现动态分层教学。
3.2 引导优秀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已依托腾讯QQ平台在2014年建立浙江工商校友网络安全研究小组,成员都是在网络安全公司从事安全工作的毕业生,目前这些学生大部分是项目负责人推荐到安全公司的,他们很愿意指导学弟学妹的学习,乐意让学弟学妹通过网络帮他们完成一些网络渗透和测试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加大校友平台建设,使更多学生受益。
4 建立覆盖课内课外反馈系统
4.1 依托教学资源,建立树状式技能训练目标反馈系统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取自我们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纸质教材的缺点是在编写时已经假定读者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如下图假设教学内容是缓冲区溢出攻击,我们已经假设学生掌握了下载和安装、虚拟机软件配置、命令行操作等技能,因此没掌握这些技能的学生就无法完成训练,需要反馈给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前置技能。我们将构建课程所有技能的前置技能树状图,并提供补充电子教材等教学素材供学生学习。
4.2采用研讨式、辩论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网络安全职业素养
结合网络安全教学内容采用研讨、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入真实的网络安全案例,扮演和模拟不同角色,把职业道德和法律学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教学实施兼顾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
4.3建立网絡化、数字化的作业、评价反馈系统
我们把总评成绩的组成部分出勤、作业成绩实时显示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每完成一次作业分数就会增加,每迟到一次分数就会降低,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反馈。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得到教师关注,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我们将编写操作手册总结如何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正向的心理反馈,如在课堂外碰到一个成绩差、不愿表现的学生主动打招呼。
5 总结
本文提出的基于分层-反馈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改革方法主要包括分层和反馈两个部分。隐形动态分层相对传统的分层教学法更加灵活,对学生的心理不利波动影响很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设计的多个层面的反馈系统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此次和交互质量。
参考文献:
[1]Lahtinen. A Study of the difficulties of novice programmers. ACM Press,New York, NY, 2012, 14-18.
[2]Cooper S. Teaching objects-first in introductory computer science. New York, NY, 2013, 191-195.
[3]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山东外语教学,2003
注:浙江省教改项目(kg20160734)(jg201530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Ktjg201504)、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7SCG25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