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太后与黄芪“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中药黄芪的别名。黄芪称为“王孙”,见于甄权的《药性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所著的《本草纲目》,黄芪,旧作“耆”,长也,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黄芪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作用。
据《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脑卒中说不出话来,遍请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熏蒸,柳太后当天晚上就有所好转。又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了。
柳太后患脑卒中,是年老体弱、气血失调的结果。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恰中病理。再加上蒸汽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袁枚与黄芪
袁枚,浙江钱塘人,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还是一位烹饪专家,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此书是我国饮撰食事中一部重要著作,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史料。
有一年夏天,已过古稀的袁枚因贪吃患了痢疾,腹痛、腹泻。经医生治疗,病情仍无明显好转。这时,一位医生以袁枚年高体弱为由,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导致闭门留寇,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审时度势,当邪气盛时,需要引邪外出,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他的一位老友张止厚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患者不能服用。后来,袁枚坚持服了大黄,疾病痊愈了,遂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竞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诗中的“将军”即大黄别名。
袁枚系实证,吃补药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故而病情加剧。此后当机立断,改弦易辙,改用清热解毒、泻下通腑的大黄,终使病情转危为安。可见用药须对症方有效。
苏轼与黄芪
孤灯照影夜漫漫,
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欹簪羞彩胜,
黄耆煮粥荐春盘。
——苏轼
黄芪不仅是一味名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由苏轼诗中的“黄耆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曾用加味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先以600毫升水煮黄芪30克取汁,加入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煮熟,日服两次,为复方黄芪粥,收效颇著。民间盛传黄芪煨大枣、黄芪虫草炖山甲为久病体虚大补良方。
总之,药食皆宜、补药之长的黄芪应用广泛。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取黄芪加防风、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适量煎服,可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冒,等等。
据《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脑卒中说不出话来,遍请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熏蒸,柳太后当天晚上就有所好转。又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了。
柳太后患脑卒中,是年老体弱、气血失调的结果。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恰中病理。再加上蒸汽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袁枚与黄芪
袁枚,浙江钱塘人,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还是一位烹饪专家,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此书是我国饮撰食事中一部重要著作,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史料。
有一年夏天,已过古稀的袁枚因贪吃患了痢疾,腹痛、腹泻。经医生治疗,病情仍无明显好转。这时,一位医生以袁枚年高体弱为由,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导致闭门留寇,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审时度势,当邪气盛时,需要引邪外出,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他的一位老友张止厚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患者不能服用。后来,袁枚坚持服了大黄,疾病痊愈了,遂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竞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诗中的“将军”即大黄别名。
袁枚系实证,吃补药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故而病情加剧。此后当机立断,改弦易辙,改用清热解毒、泻下通腑的大黄,终使病情转危为安。可见用药须对症方有效。
苏轼与黄芪
孤灯照影夜漫漫,
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欹簪羞彩胜,
黄耆煮粥荐春盘。
——苏轼
黄芪不仅是一味名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由苏轼诗中的“黄耆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曾用加味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先以600毫升水煮黄芪30克取汁,加入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煮熟,日服两次,为复方黄芪粥,收效颇著。民间盛传黄芪煨大枣、黄芪虫草炖山甲为久病体虚大补良方。
总之,药食皆宜、补药之长的黄芪应用广泛。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取黄芪加防风、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适量煎服,可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