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名医观点 】
“中医有最正统的血脉”
王晓东 四川省成都市名中医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中医有几千年历史沉淀,很多东西是从很早之前就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和西医的微观学相比,中医更看重的是宏观的东西,讲究天地人,人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的,中医讲究人类和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调和情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所以中医的用药,也都是来自大自然。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中医用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中医关键词:把历史展示给你看
体验人:席拉拉 28岁 大学讲师
去看中医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每一个柜子上面都用发黄的纸片贴着一味中药的名字,感觉它们已经在这里很久了,在时光中守护着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病人默默地围坐在旁边,不会大声喧哗打扰医生听诊。没有了城市的焦躁和紧迫,却有各种草药的气味,感觉回到了很久远的过去。我最喜欢看药师抓药,速度极快却有条不紊,在几百个抽屉之间穿梭,从容不迫地走来走去,拉开一个抽屉,再关上一个,感觉就像是精通炼金术的魔法师,各种材料加一点,就抓成了一道为你独配的药。
我一直在营门口立交桥旁边的一个诊所看中医,那个诊所可能只有七八平米大,只放着一个很古旧的红木药柜和一张小小的坐诊台,可是每次张医生坐诊都会挤满了人,每天100多个号,没有一个人吵闹,都静静地在那间小诊所里坐等着。
张医生是中医学院很出名的教授,60多岁,头发都白了,但是脸色白里透红,一看就知道身体很好。每次他就诊前,他的学生就会给他泡上一杯加了枸杞和人参的茶,铺好座位上的坐垫和桌上号脉的垫子,之后围坐在他身旁,随着他对每一个病人的诊视而飞快地做笔记。张医生的脾气非常好,对每一个病人都是和颜悦色,详细地询问病人的饮食、睡眠和各种情况,虽然每天要看100多个号,可是从来没见过他有一次不耐烦。
还让我感觉到历史沉淀的是中医号脉开药的过程,他们并没有像西医那样特别细致的教科书,很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研究和经验。比如从中医理论来说,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差异,有的差异还会很大,例如寒性和热性体质。有时即便表现的是非常相似的症状,病因也很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即便是感冒,中医也要根据病因来下药,在热天感冒是风热感冒,需要吃一些例如板蓝根、夏桑菊之类清热的解表药,而在冷天受寒感冒则是风寒感冒,如果再吃板蓝根一定会加重病情,这时就要吃羌活这类的温里药。这些都是需要医生靠自己多年经验来判断完成的。
“中医有最正统的血脉”
王晓东 四川省成都市名中医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中医有几千年历史沉淀,很多东西是从很早之前就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和西医的微观学相比,中医更看重的是宏观的东西,讲究天地人,人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的,中医讲究人类和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调和情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所以中医的用药,也都是来自大自然。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中医用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中医关键词:把历史展示给你看
体验人:席拉拉 28岁 大学讲师
去看中医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每一个柜子上面都用发黄的纸片贴着一味中药的名字,感觉它们已经在这里很久了,在时光中守护着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病人默默地围坐在旁边,不会大声喧哗打扰医生听诊。没有了城市的焦躁和紧迫,却有各种草药的气味,感觉回到了很久远的过去。我最喜欢看药师抓药,速度极快却有条不紊,在几百个抽屉之间穿梭,从容不迫地走来走去,拉开一个抽屉,再关上一个,感觉就像是精通炼金术的魔法师,各种材料加一点,就抓成了一道为你独配的药。
我一直在营门口立交桥旁边的一个诊所看中医,那个诊所可能只有七八平米大,只放着一个很古旧的红木药柜和一张小小的坐诊台,可是每次张医生坐诊都会挤满了人,每天100多个号,没有一个人吵闹,都静静地在那间小诊所里坐等着。
张医生是中医学院很出名的教授,60多岁,头发都白了,但是脸色白里透红,一看就知道身体很好。每次他就诊前,他的学生就会给他泡上一杯加了枸杞和人参的茶,铺好座位上的坐垫和桌上号脉的垫子,之后围坐在他身旁,随着他对每一个病人的诊视而飞快地做笔记。张医生的脾气非常好,对每一个病人都是和颜悦色,详细地询问病人的饮食、睡眠和各种情况,虽然每天要看100多个号,可是从来没见过他有一次不耐烦。
还让我感觉到历史沉淀的是中医号脉开药的过程,他们并没有像西医那样特别细致的教科书,很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研究和经验。比如从中医理论来说,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差异,有的差异还会很大,例如寒性和热性体质。有时即便表现的是非常相似的症状,病因也很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即便是感冒,中医也要根据病因来下药,在热天感冒是风热感冒,需要吃一些例如板蓝根、夏桑菊之类清热的解表药,而在冷天受寒感冒则是风寒感冒,如果再吃板蓝根一定会加重病情,这时就要吃羌活这类的温里药。这些都是需要医生靠自己多年经验来判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