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和赤城县自2013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县后都以农广校为主体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积极探索适应“三农”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扶持办法;同时提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迫切需求:增强职业农民吸引力;办班转向各农业基地;适当进行市场经济指导;因地制宜,分区分片进行培育;强化政府协调能力。
关键词: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10-02
1 引言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实地走访和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农民培训意愿摸底调研。调研中发现,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存在干部认识不足、培训内容与市场衔接滞后、培训时间冲突矛盾等现状,同时对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发展需求,以期为今后的培育工作提供借鉴。
2 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2.1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识不足 经过连续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批年轻力壮、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外出打工,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且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制约了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吸纳;加之参加培训的农民,基本上都承担着家里生活的重担,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微薄,生活拮据,阳光工程培训规定的连续集中培训就等于减少了这段时间的收入,即便解决了他们的食宿问题,也还是有相当多的农民不愿意参加长时间的培训。
2.2 培训与市场衔接滞后 农民培训过程中,侧重于生产技术较多,而农产品供求信息、外地市场行情偏少,且提供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因而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欠缺,不能满足群众需要,致使许多农户不愿意参加培训。
2.3 培训时间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目前组织的农民培训多数采取集中时段选择农闲的时候进行,主要是考虑到培训人员组织比较容易,且集中时段培训也方便知识的讲解传授;其次也考虑到了培训费用的集中使用效率较高。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农民却更愿意进行分农时、分时段的实地现场讲解,更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运用,每次培训时间长度最好为1d。
3 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经验
3.1 “县校合作”奠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坚实基础 1993年,怀来县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达成县校合作共识,并签订《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至今已开展了长达20a的农业科技合作。20a的农业科技合作实现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怀来县每年邀请河北农大、河北省林科院专家至少2次,深入农村定期开展农技培训,坚持划区分片、讲教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采用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咨询问答、发放资料等多种措施开展培训工作,并因地制宜,围绕不同乡镇、村庄的主导产业,开展重点内容的农技培训。县校合作以来,平均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近4 800人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8 000余份。
3.2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路径 选派优秀农村青年到河北农业大学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学习,探索培育科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在全省做出了表率。该“工程”毕业的学生既是农业先进技术进村到户到田的实践者,也是农民与学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还是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传播的“二传手”,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源”。目前该县已培养出20多名农业技术“排头兵”,将是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
3.3 “农村科技大喇叭工程”创新农民培育课堂 充分利用农广校在各县所建“农村科技广播站”,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到户活动,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对农民实施远距离教育培训,使远程教育惠及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避免了农忙时没时间参加培训,没办法获得急需的生产环节的各项技术,也解决了师资难的问题。
3.4 “筑巢引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在走访的赤城县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引进富京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康庄村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有效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进程。管委会主要负责征地、拆迁、招商、准入退出、工程发包、部门协调等,而经营公司则承担资产经营、物业管理等职能。政府出面避免了企业直接面对农户的种种困难解决了土地流转这一大难题。富京农业现已是赤城县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目前已培训了2期学员,农民可在蔬菜大棚中直接获取所需技术,此外不同技术员不定期自发的进行技术交流,提高自身技能,更好的服务农业。
3.5 信息化跟踪服务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教育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现代农业发展依靠信息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离不开信息化。赤城县通过电话跟踪、网络发布及后续实地指导等方式对培训过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接受服务率达到80%,尤其是2013年认定的100个新型职业农民达到90%。
4 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需求分析
4.1 增强职业农民吸引力 由于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长期投资,短期难以见到显著成效,因而对地方政府、社会、农民等都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在走访的经营主体中,他们只是在吸收其他农户一起经营种植养殖,他们的子女并没有成为其中一员。问及是否要让子女以后和自己一起经营农业时,一部分人并没有直接表达意愿,另一部分人说如果经营效益好的话可能考虑让子女加入。那么对社会而言,要倡导“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支持和重视职业农民培育的共识。对农民而言,要鼓励农二代回农村就业,制定政策支持农民创业。总之,通过各种措施,从根本上增强职业农民的吸引力。 4.2 办班转向各农业基地 在调研的6个合作社中,都提到了基地办班办学的重要性。农民都住在偏远山区,如果集中去市里培训费时费力,成本也较高。有些农民也不愿意参与培训,因为培训少则一周,即使食宿全免在他们看来这也耽误了他们赚钱的时间。此外,基地培训可以完全根据不同农时在各生产环节进行实践演示。农民一般看重眼前利益,他们不会做笔记把以后应该掌握的技术提前学习,他们更注重当前急需的技术学习。基地学校能够让学员亲自动手学习到急需的技术,学习效果更好。
4.3 适当进行市场经济指导 走访中农户提出应在发展前景上对农民进行培训,农民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并不知道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民,什么样的产品。农户信息总是存在滞后性,农户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甚至大量农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烂在地里。因此专业人员适当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指导十分必要。把市场经济理论通俗化讲解,让农民学习到市场经济理论,从而在理论指导下判断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种植什么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4.4 因地制宜,分区分片进行培育 张家口山区较多,因而不同县市,甚至同县不同村落的气候都有很大差距。如果只是集中培训没有针对性,那么同样的技术方法对不同的区域不一定同样适用。要充分利用县级专家组(退休土专家、农广校专家、外请农业院校专家和林业局专家)分区、分片培育出得力技术人员负责某一片的技术指导工作。此外,教育培训计划和书本编排上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同区域避免用同类计划和教材。
4.5 强化政府协调功能 调研发现对于各经营主体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土地流转问题。而土地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载体,因此问题不容忽视。怀来县葡萄合作社社长反应他们在土地流转上特别困难,农民即使撂荒也不把土地租给他们。而在赤城县,村委会直接面对面和农户进行沟通土地流转问题,这比企业直接面对农户困难要少得多,并且赤城县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之后再招商引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此外,政府还需协调农业保险、社会保障、技术推广等部门的工作。走访中,农民反应虽然政府及保险公司为他们上了大部分的保险费,但是遇到自然灾害时赔款远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问及原因,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土地保险和土地作物保险上界定不清,混为一谈,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因此这需要政府协调介入,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05).
[2]陈蓓蕾,统举希.地方政府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06).
[3]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04).
[4]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5]胡林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07).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10-02
1 引言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实地走访和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农民培训意愿摸底调研。调研中发现,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存在干部认识不足、培训内容与市场衔接滞后、培训时间冲突矛盾等现状,同时对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发展需求,以期为今后的培育工作提供借鉴。
2 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2.1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识不足 经过连续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批年轻力壮、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外出打工,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且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制约了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吸纳;加之参加培训的农民,基本上都承担着家里生活的重担,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微薄,生活拮据,阳光工程培训规定的连续集中培训就等于减少了这段时间的收入,即便解决了他们的食宿问题,也还是有相当多的农民不愿意参加长时间的培训。
2.2 培训与市场衔接滞后 农民培训过程中,侧重于生产技术较多,而农产品供求信息、外地市场行情偏少,且提供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因而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欠缺,不能满足群众需要,致使许多农户不愿意参加培训。
2.3 培训时间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目前组织的农民培训多数采取集中时段选择农闲的时候进行,主要是考虑到培训人员组织比较容易,且集中时段培训也方便知识的讲解传授;其次也考虑到了培训费用的集中使用效率较高。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农民却更愿意进行分农时、分时段的实地现场讲解,更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运用,每次培训时间长度最好为1d。
3 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经验
3.1 “县校合作”奠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坚实基础 1993年,怀来县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达成县校合作共识,并签订《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至今已开展了长达20a的农业科技合作。20a的农业科技合作实现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怀来县每年邀请河北农大、河北省林科院专家至少2次,深入农村定期开展农技培训,坚持划区分片、讲教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采用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咨询问答、发放资料等多种措施开展培训工作,并因地制宜,围绕不同乡镇、村庄的主导产业,开展重点内容的农技培训。县校合作以来,平均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近4 800人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8 000余份。
3.2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路径 选派优秀农村青年到河北农业大学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学习,探索培育科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在全省做出了表率。该“工程”毕业的学生既是农业先进技术进村到户到田的实践者,也是农民与学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还是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传播的“二传手”,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源”。目前该县已培养出20多名农业技术“排头兵”,将是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
3.3 “农村科技大喇叭工程”创新农民培育课堂 充分利用农广校在各县所建“农村科技广播站”,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到户活动,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对农民实施远距离教育培训,使远程教育惠及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避免了农忙时没时间参加培训,没办法获得急需的生产环节的各项技术,也解决了师资难的问题。
3.4 “筑巢引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在走访的赤城县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引进富京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康庄村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有效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进程。管委会主要负责征地、拆迁、招商、准入退出、工程发包、部门协调等,而经营公司则承担资产经营、物业管理等职能。政府出面避免了企业直接面对农户的种种困难解决了土地流转这一大难题。富京农业现已是赤城县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目前已培训了2期学员,农民可在蔬菜大棚中直接获取所需技术,此外不同技术员不定期自发的进行技术交流,提高自身技能,更好的服务农业。
3.5 信息化跟踪服务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教育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现代农业发展依靠信息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离不开信息化。赤城县通过电话跟踪、网络发布及后续实地指导等方式对培训过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接受服务率达到80%,尤其是2013年认定的100个新型职业农民达到90%。
4 张家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需求分析
4.1 增强职业农民吸引力 由于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长期投资,短期难以见到显著成效,因而对地方政府、社会、农民等都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在走访的经营主体中,他们只是在吸收其他农户一起经营种植养殖,他们的子女并没有成为其中一员。问及是否要让子女以后和自己一起经营农业时,一部分人并没有直接表达意愿,另一部分人说如果经营效益好的话可能考虑让子女加入。那么对社会而言,要倡导“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支持和重视职业农民培育的共识。对农民而言,要鼓励农二代回农村就业,制定政策支持农民创业。总之,通过各种措施,从根本上增强职业农民的吸引力。 4.2 办班转向各农业基地 在调研的6个合作社中,都提到了基地办班办学的重要性。农民都住在偏远山区,如果集中去市里培训费时费力,成本也较高。有些农民也不愿意参与培训,因为培训少则一周,即使食宿全免在他们看来这也耽误了他们赚钱的时间。此外,基地培训可以完全根据不同农时在各生产环节进行实践演示。农民一般看重眼前利益,他们不会做笔记把以后应该掌握的技术提前学习,他们更注重当前急需的技术学习。基地学校能够让学员亲自动手学习到急需的技术,学习效果更好。
4.3 适当进行市场经济指导 走访中农户提出应在发展前景上对农民进行培训,农民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并不知道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民,什么样的产品。农户信息总是存在滞后性,农户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甚至大量农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烂在地里。因此专业人员适当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指导十分必要。把市场经济理论通俗化讲解,让农民学习到市场经济理论,从而在理论指导下判断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种植什么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4.4 因地制宜,分区分片进行培育 张家口山区较多,因而不同县市,甚至同县不同村落的气候都有很大差距。如果只是集中培训没有针对性,那么同样的技术方法对不同的区域不一定同样适用。要充分利用县级专家组(退休土专家、农广校专家、外请农业院校专家和林业局专家)分区、分片培育出得力技术人员负责某一片的技术指导工作。此外,教育培训计划和书本编排上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同区域避免用同类计划和教材。
4.5 强化政府协调功能 调研发现对于各经营主体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土地流转问题。而土地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载体,因此问题不容忽视。怀来县葡萄合作社社长反应他们在土地流转上特别困难,农民即使撂荒也不把土地租给他们。而在赤城县,村委会直接面对面和农户进行沟通土地流转问题,这比企业直接面对农户困难要少得多,并且赤城县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之后再招商引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此外,政府还需协调农业保险、社会保障、技术推广等部门的工作。走访中,农民反应虽然政府及保险公司为他们上了大部分的保险费,但是遇到自然灾害时赔款远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问及原因,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土地保险和土地作物保险上界定不清,混为一谈,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因此这需要政府协调介入,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05).
[2]陈蓓蕾,统举希.地方政府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06).
[3]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04).
[4]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5]胡林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07).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