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合法原则和合理使用原则,分析了图书馆馆藏建设中著作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意识、管理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 馆藏建设 著作权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然而,图书馆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著作权管理的问题。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作品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特别是在馆藏文献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下,图书馆著作权管理所遇到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科学的著作权管理策略,才能避免馆藏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才能保障图书馆作为著作权人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一、馆藏建设中著作权管理的原则
1.合法原则。馆藏文献作为作品,是作者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的成果,依法具有著作权,受到法律的保护。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能够为著作权人带来经济利益和精神权益。在社会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全社会对著作权越来越重视,保护越来越严格,非法侵犯著作权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图书馆必须尊重著作权,按照依法保护、合理使用的要求来开展馆藏建设。此外,图书馆自建的文献资源也具有著作权,同样依法受到保护。图书馆可以对本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合法的开发和利用。所以说,在馆藏建设中,著作权管理的基础就是一切活动要合法。合法原则不仅是对图书馆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也是图书馆的自身利益所在。
2.合理使用原则。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赋予作者对作品的垄断性权利,以此鼓励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而增进全社会的整体福利。然而,作品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才能实现。如果片面强调对作品的过度保护,那么作品将难以被社会公众所获取和利用,也就无法实现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过度保护是与著作权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为了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在著作权制度中还特别规定了对作品进行合理使用的十二种情形。图书馆可以根据合理使用的原则来利用作品,推进馆藏建设,从而让馆藏资源能够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
二、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著作权管理意识薄弱。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因此,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在于丰富馆藏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使馆藏资源能够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然而,图书馆对于馆藏建设过程中的著作权管理问题则较少关注。虽然,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士对著作权管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著作权管理知之甚少。从著作权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是晚至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近代著作权制度,而我国当代的著作权制度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全社会对著作权的理解还远未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许多工作人員很少会处理到与著作权管理相关的事务。这种情况导致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著作权管理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对著作权保护、运用、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很容易在有意无意之间发生侵犯著作权的情况,使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面临到著作权管理不当的风险。
2.缺乏著作权管理的人才。图书馆要想处理好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事宜,就必须拥有具备著作权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队伍。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主要由图书馆采编部门负责。一般来说采编部门的馆员对于采编业务比较熟悉,但是要对著作权进行有效的管理,仅仅熟悉采编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从事馆藏建设的馆员必须熟悉包括《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在内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在当前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条件下,对著作权的保护和利用必须借助一定的专门设备和技术才能实现。因此,从事著作权管理的馆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术,包括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反复制技术、反盗链技术、反恶意下载技术、电子水印、数字签名或数字指纹技术等等。由此可见,图书馆著作权管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跨越图书馆学、法律、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但是能够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馆员却比较少。
3.著作权管理制度不完善。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采购、编目、保存、控制、开发等多个环节,具体的工作任务也多种多样。但是,目前很多图书馆还没有把著作权管理作为一项专门的、常规的工作来对待。在馆藏建设过程中,有时候会考虑到著作权问题,有时候又会忽略著作权的管理,缺乏完善系统的著作权管理制度。而在馆藏建设实践中,获取或采购文献、文献编目、保存馆藏、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对馆藏文献进行汇编、为读者提供馆藏资源等各项工作都应该考虑到著作权的因素。比如,图书馆在与供应商签订文献采购合同时,如果不事先以书面形式明确著作权的授权和责任归属,那么一旦发生著作权纠纷,图书馆将可能承担本来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总之,没有系统完善的著作权管理制度,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著作权问题,导致不必要的侵权和损失。
三、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策略
1.加强著作权管理意识。图书馆要加强对著作权的管理,首先必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著作权管理意识。大家要认识到著作权是一项财产权利,依法受到保护。对于处于著作权的财产权保护期限以内的作品,如果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费用,任何人不得擅自非法使用。同时任何人也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图书馆必须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来开展馆藏建设,要时刻注意避免侵犯著作权,要坚决杜绝通过非法使用作品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例如,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文献时,必须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以确保采购到的是正版的图书文献;图书馆在收集文献自建专题库、数据库时,必须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对于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作品,图书馆只能在合理使用的范围之内进行利用等等。此外,图书馆还要意识到,本馆自建资源的著作权是图书馆的重要资产,应该强化对自建资源的著作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图书馆在著作权管理方面要加大资源投入,积极运用先进的著作权管理技术。一旦发现有人侵犯了图书馆所享有的著作权,图书馆就要及时采取维权措施。图书馆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学习,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树立起牢固的著作权管理意识。 2.培养著作权管理的人才队伍。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要想顺利开展,需要有专业的著作权管理人才队伍。著作权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要加强引进具有著作权管理能力的人才。图书馆应该明确著作权管理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考虑设置著作权管理馆员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图书馆知识、著作权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对现有馆员著作权管理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应当系统的组织全体人员学习著作权法律制度,熟悉著作权保护、侵权、合理使用的各种情况,特别是要对一些在馆藏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著作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增强解决著作权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组织具有计算机技术基础的馆员学习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以便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著作权管理。
3.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图书馆只有建立完善的著作权管理制度,才能保障馆藏建设的顺利进行。馆藏建设包括文献的获取或采购、加工、保存、利用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图书馆都要明确著作权管理的具体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馆藏资源著作权的审核与保护,将著作权管理常态化。要把著作权管理工作纳入馆员绩效考核的范围,对于有突出成绩的馆员要予以表彰,对于造成失误的馆员要予以处理。具体来说,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图书馆在获取或采购文献时,要注意审查文献是否已经超过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或者经过了合法的著作权授权。在收集作品时,要先经过作者的许可,最好采用书面授权的方式。采购文献时,必须选择可靠的、合法的供应渠道,避免误购盗版文献。图书馆还要在采购合同中严格划分供应商和图书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文献著作权的归属,规定遇到著作权纠纷时承担责任的主体。如果是数字化文献,还要确定数字化文献的提供方式、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免责条款等内容。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供合法依据,并且排除法律风险。
图书馆在保存文献时,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十款的规定,可以出于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不经过作者允许,不向作者支付报酬,而对合法取得的文献进行复制。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也是一种复制行为,图书馆可以出于保存的需要对馆藏的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此外,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图书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的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纸质文献的数字化版本,但是不得从中盈利。在数字化纸质文献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得侵犯作者的人身权利,还要避免在互联网上任意传播造成侵犯网络传播权的情况。
图书馆在对文献进行加工时,未经作者许可,不得擅自对作品进行汇编、修改或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但是,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进行合理合法的加工整理所创作出的新作品,针对新的作品则享有独立的著作权。例如,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馆藏文献整理汇编成专题数据库,形成新的汇编作品,图书馆对该汇编作品的汇编形式享有著作权。但是,图书馆对新作品的著作权的行使,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图书馆将馆藏的数字化文献提供给读者时,要注意控制读者利用数字化文献的范围和方式,防止读者非法复制、过量下载等不当行为。过量下载,也叫超量下载,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标准,通常指利用专用下载工具在一定时间内批量下载电子资源,下载的文献量远超过正常阅读速度的行为。1过量下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会给图书馆带来被数据库供应商封杀、陷入法律纠纷、采购成本上升等各种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运用技术手段,对数字化文献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以防止过量下载行为。
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公开、免费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但是要避免不当链接的情况。链接技术本身并不违法,也不构成侵权,但是链接方式不当或链接标识使用的文字、图片不妥,也可能构成侵权。2图书馆在设置链接时要尊重被链接方的合法权益,不能超出合法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例如,隐藏鏈接、深度链接可能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并让用户误认作者,损害作者的利益,侵犯著作权,因此要合理合法的设置链接。
四、结语
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开展的基础。在著作权制度越来越规范的今天,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必须加强对著作权的管理。图书馆必须提高著作权管理意识,积极培养著作权管理人才,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在馆藏建设的各个环节采取正确的著作权管理措施,才能避免著作权方面的道德和法律风险,顺利开展馆藏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维,代国强.国内图书馆数据库过量下载的特点及对策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6 (14):25-27.
[2]胡大琴.基于案例分析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 (1):19-24.
关键词:图书馆 馆藏建设 著作权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然而,图书馆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著作权管理的问题。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作品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特别是在馆藏文献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下,图书馆著作权管理所遇到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科学的著作权管理策略,才能避免馆藏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才能保障图书馆作为著作权人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一、馆藏建设中著作权管理的原则
1.合法原则。馆藏文献作为作品,是作者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的成果,依法具有著作权,受到法律的保护。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能够为著作权人带来经济利益和精神权益。在社会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全社会对著作权越来越重视,保护越来越严格,非法侵犯著作权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图书馆必须尊重著作权,按照依法保护、合理使用的要求来开展馆藏建设。此外,图书馆自建的文献资源也具有著作权,同样依法受到保护。图书馆可以对本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合法的开发和利用。所以说,在馆藏建设中,著作权管理的基础就是一切活动要合法。合法原则不仅是对图书馆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也是图书馆的自身利益所在。
2.合理使用原则。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赋予作者对作品的垄断性权利,以此鼓励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而增进全社会的整体福利。然而,作品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才能实现。如果片面强调对作品的过度保护,那么作品将难以被社会公众所获取和利用,也就无法实现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过度保护是与著作权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为了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在著作权制度中还特别规定了对作品进行合理使用的十二种情形。图书馆可以根据合理使用的原则来利用作品,推进馆藏建设,从而让馆藏资源能够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
二、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著作权管理意识薄弱。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因此,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在于丰富馆藏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使馆藏资源能够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然而,图书馆对于馆藏建设过程中的著作权管理问题则较少关注。虽然,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士对著作权管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著作权管理知之甚少。从著作权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是晚至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近代著作权制度,而我国当代的著作权制度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全社会对著作权的理解还远未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许多工作人員很少会处理到与著作权管理相关的事务。这种情况导致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著作权管理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对著作权保护、运用、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很容易在有意无意之间发生侵犯著作权的情况,使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面临到著作权管理不当的风险。
2.缺乏著作权管理的人才。图书馆要想处理好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事宜,就必须拥有具备著作权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队伍。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主要由图书馆采编部门负责。一般来说采编部门的馆员对于采编业务比较熟悉,但是要对著作权进行有效的管理,仅仅熟悉采编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从事馆藏建设的馆员必须熟悉包括《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在内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在当前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条件下,对著作权的保护和利用必须借助一定的专门设备和技术才能实现。因此,从事著作权管理的馆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术,包括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反复制技术、反盗链技术、反恶意下载技术、电子水印、数字签名或数字指纹技术等等。由此可见,图书馆著作权管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跨越图书馆学、法律、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但是能够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馆员却比较少。
3.著作权管理制度不完善。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采购、编目、保存、控制、开发等多个环节,具体的工作任务也多种多样。但是,目前很多图书馆还没有把著作权管理作为一项专门的、常规的工作来对待。在馆藏建设过程中,有时候会考虑到著作权问题,有时候又会忽略著作权的管理,缺乏完善系统的著作权管理制度。而在馆藏建设实践中,获取或采购文献、文献编目、保存馆藏、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对馆藏文献进行汇编、为读者提供馆藏资源等各项工作都应该考虑到著作权的因素。比如,图书馆在与供应商签订文献采购合同时,如果不事先以书面形式明确著作权的授权和责任归属,那么一旦发生著作权纠纷,图书馆将可能承担本来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总之,没有系统完善的著作权管理制度,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著作权问题,导致不必要的侵权和损失。
三、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策略
1.加强著作权管理意识。图书馆要加强对著作权的管理,首先必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著作权管理意识。大家要认识到著作权是一项财产权利,依法受到保护。对于处于著作权的财产权保护期限以内的作品,如果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费用,任何人不得擅自非法使用。同时任何人也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图书馆必须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来开展馆藏建设,要时刻注意避免侵犯著作权,要坚决杜绝通过非法使用作品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例如,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文献时,必须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以确保采购到的是正版的图书文献;图书馆在收集文献自建专题库、数据库时,必须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对于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作品,图书馆只能在合理使用的范围之内进行利用等等。此外,图书馆还要意识到,本馆自建资源的著作权是图书馆的重要资产,应该强化对自建资源的著作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图书馆在著作权管理方面要加大资源投入,积极运用先进的著作权管理技术。一旦发现有人侵犯了图书馆所享有的著作权,图书馆就要及时采取维权措施。图书馆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学习,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树立起牢固的著作权管理意识。 2.培养著作权管理的人才队伍。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要想顺利开展,需要有专业的著作权管理人才队伍。著作权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要加强引进具有著作权管理能力的人才。图书馆应该明确著作权管理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考虑设置著作权管理馆员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图书馆知识、著作权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对现有馆员著作权管理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应当系统的组织全体人员学习著作权法律制度,熟悉著作权保护、侵权、合理使用的各种情况,特别是要对一些在馆藏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著作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增强解决著作权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组织具有计算机技术基础的馆员学习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以便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著作权管理。
3.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图书馆只有建立完善的著作权管理制度,才能保障馆藏建设的顺利进行。馆藏建设包括文献的获取或采购、加工、保存、利用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图书馆都要明确著作权管理的具体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馆藏资源著作权的审核与保护,将著作权管理常态化。要把著作权管理工作纳入馆员绩效考核的范围,对于有突出成绩的馆员要予以表彰,对于造成失误的馆员要予以处理。具体来说,馆藏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图书馆在获取或采购文献时,要注意审查文献是否已经超过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或者经过了合法的著作权授权。在收集作品时,要先经过作者的许可,最好采用书面授权的方式。采购文献时,必须选择可靠的、合法的供应渠道,避免误购盗版文献。图书馆还要在采购合同中严格划分供应商和图书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文献著作权的归属,规定遇到著作权纠纷时承担责任的主体。如果是数字化文献,还要确定数字化文献的提供方式、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免责条款等内容。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供合法依据,并且排除法律风险。
图书馆在保存文献时,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十款的规定,可以出于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不经过作者允许,不向作者支付报酬,而对合法取得的文献进行复制。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也是一种复制行为,图书馆可以出于保存的需要对馆藏的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此外,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图书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的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纸质文献的数字化版本,但是不得从中盈利。在数字化纸质文献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得侵犯作者的人身权利,还要避免在互联网上任意传播造成侵犯网络传播权的情况。
图书馆在对文献进行加工时,未经作者许可,不得擅自对作品进行汇编、修改或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但是,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进行合理合法的加工整理所创作出的新作品,针对新的作品则享有独立的著作权。例如,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馆藏文献整理汇编成专题数据库,形成新的汇编作品,图书馆对该汇编作品的汇编形式享有著作权。但是,图书馆对新作品的著作权的行使,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图书馆将馆藏的数字化文献提供给读者时,要注意控制读者利用数字化文献的范围和方式,防止读者非法复制、过量下载等不当行为。过量下载,也叫超量下载,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标准,通常指利用专用下载工具在一定时间内批量下载电子资源,下载的文献量远超过正常阅读速度的行为。1过量下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会给图书馆带来被数据库供应商封杀、陷入法律纠纷、采购成本上升等各种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运用技术手段,对数字化文献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以防止过量下载行为。
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公开、免费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但是要避免不当链接的情况。链接技术本身并不违法,也不构成侵权,但是链接方式不当或链接标识使用的文字、图片不妥,也可能构成侵权。2图书馆在设置链接时要尊重被链接方的合法权益,不能超出合法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例如,隐藏鏈接、深度链接可能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并让用户误认作者,损害作者的利益,侵犯著作权,因此要合理合法的设置链接。
四、结语
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开展的基础。在著作权制度越来越规范的今天,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必须加强对著作权的管理。图书馆必须提高著作权管理意识,积极培养著作权管理人才,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在馆藏建设的各个环节采取正确的著作权管理措施,才能避免著作权方面的道德和法律风险,顺利开展馆藏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维,代国强.国内图书馆数据库过量下载的特点及对策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6 (14):25-27.
[2]胡大琴.基于案例分析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 (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