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探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e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本文旨在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着眼于当今大学生思想特点,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科学定位个性化教育模式、建立统一性要求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等途径,探讨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这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开展什么教育”和“怎样教育”的根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就是要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促使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个体智能强项的发展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个性优化、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
  (一)个体差异是对大学生实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之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而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世界,德国哲学家曼弗雷德·弗兰克说,“人在任何时刻都不是同一个人。人们不能通过诸如分类这样的活动来发现个体性。个体性是某种完全有生命的、具体的、肯定的东西,反之(每一种)图式都仅仅是否定的东西。这就是说,是从个体性本身而来的一种抽象”,这种观点强调的就是个体本身属性具有差异性。同时个体由于生活条件、教育影响、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等外在条件的差别,必然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个性品质与特征,并表现为能力倾向和行为上的差异,即个性。
  正因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境况,增进每个人的实践智慧,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和进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现代大学生思想特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新的生存环境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活动呈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人性苏醒、人格独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主流,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紧跟社会和学生实际,区分层次,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地发展,成为具有健康的思想品德、宽厚的知识技能、活跃的创新思维、充分的自由个性的综合性人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现代教育学认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个性鲜明突出的人,往往富有创造性,而个性平淡、一般化的人,则缺乏创造性。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既不能发扬真理,也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出发,特别重视个性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个性化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家、民族、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都把加强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基本策略。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提出要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21世纪的中国需要大批创造性人才的现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将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重要任务。
  二、现代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习惯于从社会需要出发,强调用社会要求去“统一”思想,“塑造”品格,比较偏重个体的社会化,对个体价值关注不够;偏重统一、宏观的导向价值,而不注重培养甚至抑制善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个体;偏重培养单向度思维和经验性思维,而不注重培养多向度思维和理性思维。目前,我国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统一的教育评价方法。这种教育体制的欠缺,是对学生个性及其发展要求的忽视甚至压抑,使教育更多地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压力而不是学生的内在需要。
  正是由于这种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教育目标设定上,难以摆脱狭隘的实用主义取向和艰涩的工具化意向,片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理性”,忽视了其在塑造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公民,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目的理性”。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大多是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而对人的基础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关注偏少。三是在教育实践中,更多采用强制性管理方法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教育对象的内心认同和真实转化,漠视教育对象个性发展的具体反映和现实需求。这些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走向极端,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为了纠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偏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三、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措施
  基于大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有益的嘗试。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作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教育者,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追求自身完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就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同样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因此,我们要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规范要求的同时发展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实现从规范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建构“生命化”教育:面对人的有机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和规律,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努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命取向,全面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为人的需要生成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时也应避免三种误区:一是惧怕个性教育,认为学生有个性就会影响集体的教育;二是过分强调个性,把个人与群体对立起来甚至以个人需要代替群体需要;三是认为强调个性教育,就是在否定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学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学历,较大部分辅导员实践经验丰富,但相对而言,我国辅导员队伍还存在许多问题。美国高校中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有的甚至是管理方面的专家,这些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提高了教育的实效。相比之下,我国高校部分辅导员在理论知识、研究技能、应变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为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从源头上、理论上提供专业化建议及解决办法的能力比较缺乏。我们需建立一支能从实践中掌握规律,又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育者队伍,让高校辅导员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由“保姆”、“服务员”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任课教师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为主,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辅助,大多忽视了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认识产生的教育作用。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到“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充分强调了专门任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总体要求下,高校应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将专任教师纳入到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另外,目前部分高校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这也是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办法,是培养学生尤其是个性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的重要举措。导师上课之余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促进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构建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能发展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搭建多彩平台,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实施个性化的、特点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充实教学内容、实施弹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弹性”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不能将目标仅仅局限于传授相关理论,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锐地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反馈的各种信息,并对教育进程和教育内容做出适时调整,使教育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第二,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及建立多样化、科学化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事实上,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传统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弊端
  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教育理念蕴含于载体之中,如组织文化艺术节、参加各种比赛、参与社会公益、进行志愿者服务等,使学生的潜能从愉快的活动中萌芽,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四)建立统一性要求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少不了对学生的评价,但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价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传统理念的偏差,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统一性和标准化,可能导致传统的评价体系中的“好”与“坏”部分失真。
  建立新的评价方法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原则。评价体系应该既有统一要求,又有灵活性,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情况作综合评价,同时也是个性式的考察,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形成基础坚实又具有个性特色的知识能力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个性。二是时代性、开放式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着眼大局,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心灵,与大学生思想产生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测量和评价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三是多视角、多维度评价原则。多视角评价可包括自我评定、同伴评议、辅导员评定、任课教师评定等,多维度评价有学习能力评价、特长评价、道德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通过各种多样化评价,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五)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成长与学生发展都需要良好环境的滋润与呵护。适宜的环境会使人的个性健康发育,反之,歧视和排斥的氛围将导致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扭曲甚至扼杀。当前备受重视的素质教育理论所倡导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是,要真正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還需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去努力,使三方形成个性教育的最大整合力。社会和家庭分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宏观和最微观的环境,其二者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而三者中,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最具塑造力的是学校。前文探讨的教师队伍、教学理念、教学载体都是学校环境的一部分,其他诸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适当的正面激励、教育者的认同、团结的班级氛围、轻松的生活氛围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环境因素。
  
  作者简介:黄昆明(1981—),女,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大赛背景  自2011年至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承办的,特别是针对针织行业职工技能的专业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分别是2011年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2012年全国纺织行业“龙星杯”横机工职业技能竞赛、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
期刊
发展振兴文化艺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艺术管理人才.当前我国综合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还要创新体系,丰富相关课程项目内容,着力构建实践化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艺术管理人
文章创设了住房压力指数,作为衡量购房者住房压力大小的指标,利用房价收入比界定了住房压力合理及不同压力程度的区间,并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国外中心城市的实际对住房压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传统城市色彩因素规划设计的审美水平已经渐渐落后,传统的城市色彩较为单一,缺乏美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已逐渐步
由于小剧场戏剧在物理空间上打破了传统大戏院一分为二的远观模式,并且小剧场戏剧空间充满着空、变、近、小、虚、动的特点,随之带来改变的就是观演关系的变化.本文将从小剧
摘 要: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结构严谨,系统脉络清晰,学生学习起来需要循序渐进,逐步递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层渗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既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方便因材施教和层次推进,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关键词: 分层合作教学 初中生物 生物分组实验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从小学来到初中之后,学习任务有所增加,同时学生从学习态度,到
一个地区快递行业的发展与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小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义乌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快递行业也在义乌获得了广阔的发
当前,我国化纤行业“新常态”特征日益凸显,聚酯涤纶行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即将迎来“十三五”的关键时期,探讨未来一段时间内聚酯涤纶行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寻求优化存量、破解产能迷局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10月22~23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化纤协会聚酯及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聚酯工业长丝分会2015年年会”及“2015中国(海沧
摘 要: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寻找到相对稳定的“问题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展示学习内容,提出问题,以问题或悬念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围绕教学情境中提出的问题,依据课堂中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对话、讨论甚至辩论,展开多向思维活动。要适时评价、反馈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生物课堂 “问题式”教学法 实施策略  在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