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气候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曜闻是好看的,因为是现代舞方向的艺术生,他比同龄的普通男生要高挑、腿长、会打扮、更自信骄傲,担当了女孩子暗地里漫无边际的幻想,也有着令别人艳羡的前程。连那个古板守旧到训斥学生用同一套说辞的政教主任也会跟人讲,学校里真要出个小明星了。
  他每天下午都要乘公交车去城北的舞社里练舞,跟哥们儿一起推推搡搡着做体能训练,五十个开合跳,五十个俯卧撑,有的时候会换成仰卧起坐或平板支撑。23℃的房间里也会流汗,当然更多的还是咬牙坚持的呐喊,等到快上课的时候,其他人都汗津津地把头发抓得乱糟糟,而宋曜闻会用纸巾悄悄地擦掉自己的汗,装作不经意地在镜子前整理下发型。
  迎接沈暧的目光,在宋曜闻这里是一件郑重的大事。
  一个女生如果能让人看见她就想照顾她,那毫无疑问,是很可爱的。
  宋曜闻第一次在舞室见到沈暧的那天,因为没赶上公交只好打车来上课,结果比平常要早到了些时候。他开门就看见她正低头对着手机翻找音乐,女生修长的指端关节微微下陷,在屏幕上来回滑动,手心里还攥着一张纸巾,听见开门的声音便抬头看了过来。
  这一瞬间,他觉得面前的人,有种孩子气的柔软。
  宋曜闻鲜有地关照人:“Hello!你新来的吗?”
  沈暧愣了一下,眼睛一弯:“没有,我在这里好久了,今天刚调到这个班。”


  “我叫宋曜闻。”
  “我叫沈暧。”
  两个人在阳光闪烁的教室里聊着,角落里的电子琴和吉他演奏无声的和弦,镜子里人影隔着半步的距离。宋曜闻说他最近在扒一个双人舞,练习室版本看了无数遍,还是有个别动作不流畅,梦里都是他的脸。沈暧说,谁啊?我帮你看看。
  手机怎么突然变这么慢呢,宋曜闻想。其他人陆续来了,他还是没找到那个视频。
  沈暧说,到点啦,要上课啦,休息的时候再说吧。
  然后她穿过人群,戏谑地看着宋曜闻却对着全班说:
  “我叫沈暧,你们老师出差了,所以这周的课我来带。”
  课堂顿时因为师生年龄差过小而变得活络,一个大胆的男生冒出来问:
  “老师,你成年了吗?”
  其他人也在起哄。
  三月的柳树生长出了新芽,一阵酽酽春风吹过,宋曜闻在周遭的沸腾里听见了柳絮飘落的声音。他一点也没有因为被开了玩笑而生气的感觉,只是有些烦恼,在别人看来,宋曜闻几乎没资格拥有青春期里理所当然的烦恼,但可惜老天让每个人都要有,所以十六岁的宋曜闻的烦恼,来自他必须要管沈暧叫“老师”的难过。
  沈暧讲课很好,是那种可爱的人就算一言不发坐在那儿吃一下午的零食,也可以接受的很好。但沈暧又是非常认真的,她在前面数着拍子教动作,在人群里拿着小教鞭点某个学生的胳膊肘,让他在跳的时候抬高些。
  宋曜闻已经过了靠故意犯错来争宠要关注的年纪,更何况如果现在沈暧要是单独跟他讲话,他脑子未必转得过来。
  第二天上课,他早早地来了舞室,沈暧却没在。宋曜闻把手机连上音响对着镜子翻跳那个昨晚熬夜扒下来的舞蹈,跳到一半忘了动作又回去看。接下来整节课他和沈暧都没什么互动,快下课的时候,宋曜闻连着没跟上好几个拍子,在齐整的队伍里特别突出。沈暧叉着腰按了音乐说:其他人下课,宋曜闻给我留下来不许走。
  吵嚷声在走廊尽头消失,沈暧递给他一瓶矿泉水。
  不好意思,老师,昨晚睡得太晚,所以刚才走神了。
  宋曜闻已经想好的解释没来得及用,因为沈暧提了另一个话题:“你上课前跳的舞就是你之前要扒的那个吗?”
  宋曜闻问:“你看见了?”
  沈暧回答:“嗯,跳得很好呀。”
  宋曜闻几乎要脱口而出“你跳舞也很好”,可转念一想她就是老师啊。
  好酸涩啊。他在此刻无比希望沈暧是个新来的,由他来教会她举手投足和第一支舞,或者自己回到什么都不会的开始,模仿沈暧,在之后的每一个动作里都有她的影子。
  但这永远不可能了。
  春天里下了一场雨,路边有积水,然而男孩子的心思更饱涨,里边有青春的想法和朦胧的感情。
  接下来几天,宋曜闻都不必再借着跳错的缘故被留下。仿佛约好了一样,他每天在课后磨磨蹭蹭收拾东西,就可以获得半个多小时的额外辅导。沈暧真的很有天赋,她教宋曜聞跳男步时很利落,给宋曜闻搭女步时也漂亮。宋曜闻甚至觉得她小改的几个衔接动作,简直是四两拨千斤,比原版还要别出心裁。
  沈暧有的时候也偷懒,她大宋曜闻两岁,在舞蹈学院读大一,有的时候指挥宋曜闻去楼下取她订的奶茶和点心。宋曜闻看着沈暧,发现她也会跟自己一样,有做起来僵硬的动作或状态不好时的崩溃。他觉得两个人好像一样,但又不一样。
  哪儿哪儿都好,宋曜闻眼里是她进步神速。
  一周很快过去,原来的老师回来,沈暧就离开了。宋曜闻每天来舞社练习,有的时候能打上招呼,有的时候看不见人。沈暧的微博关注了舞社,宋曜闻悄悄摸到了她的账号。她微博更新得不勤但很热闹,发个小表情底下也有百十来条回复。宋曜闻怕暴露,连赞也不点,可沈暧的那个小猪头像永远排在最近访问里的第一个。
  再后来沈暧就不来舞社了,宋曜闻从她微博里知道她转了系,去学设计,那是他第一次给她评论:你做什么都会很好。
  沈暧没回,宋曜闻看她跟几个熟络的朋友来往了几句,正翻着,突然蹦出来个提醒:
  沈小暧成了您的新粉丝。


  慌乱,他捧着手机只剩下慌乱,多此一举地退出又点开,仿佛确认一般,连着刷新了好几遍。   这时候,宋曜闻已经考到了沈暧的大学,成了舞蹈系的大一新生。一年没见,他突然被抓住,那片刻间他发现,柳絮还没飘散,心里很痒,他还没来得及回关就蓦地红了脸。
  这是机会吗?他恨不得马上跑到寺庙里求个签问问老天。上周一个业内知名的舞团要来舞社选拔团员,选上的可以直接签约。宋曜闻犹豫着挑选比赛作品,现在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一下子有了决定。
  宋曜闻去找沈暧问:“我们就用那支舞去比赛怎么样?“
  两个人合作的第一支双人舞,在宋曜闻心里,是以后自己退休了,得先给这支舞立个传的重要程度。
  沈暧笑了笑,和她第一次同宋曜闻打招呼时一样可爱,宋曜闻却听到了拒绝。
  “哈哈。”她解释,“我都好久没跳舞了呀!”
  宋曜闻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那你再教教我,就当是帮我。”
  沈暧愣了愣,得意又伤感地说:“你现在应该跳得比我还好吧。“
  “怎么会?”宋曜闻摇摇头,“我比你还差得远。”
  与自卑不同,他承认自己有不足,但他从来不需要自卑,也没有在谦虚,他跟沈暧之间谈谦虚太违和。
  冷静下来的宋曜闻知道这真的是没救了,明明现在已经不用再叫她老师了,明明已经变成平起平坐的人了,甚至知道她退步了,放弃了,中途易辙了。可在宋曜闻心里,她依然是不可触及的月光,和自己之间,是即便向夸父借了勇敢翻山越岭,也无法缩短的遥远。
  她似乎可以永远获得他朝圣般的注视和追随。
  这不是爱情,爱情哪里有这么气势磅礴。
  说实话,沈暧的确教不了宋曜闻了,宋曜闻的力量和情感融入在一举一动里,他在跳跃的节拍里一笔一画地写下所有的愿望,等待沈暧的回应。可是沈暧回应不了他,读不懂,或者压根就没想读。
  终于在一天练习后的傍晚,夕阳斜照进舞室,一半明亮,一半暗淡。沈暧坐在阴影里问他:“你觉不觉得我每天就只是在看着你练舞啊?”
  宋曜闻这才发现,这一回,沈暧没有纠正过他的踩点,没有指导过他的情绪,没有为了让他更流畅地完成整个舞蹈而花心思“偷梁换柱”地改编。她都不曾跟他讨论过一句。练习时,一直是宋曜闻怎么说,她就怎么做,配合得让他觉得两个人要是一起吃饭,就真找不到比她更合适的饭搭子了。
  怎么会这样呢?宋曜闻想不明白,她那么厉害的一个人,他曾认为她是舞台上的精灵,精灵怎么会甘于平凡?
  他无措地就地蹲下,语气有些强硬地说:“那你就看着我练!”
  说完他立刻后悔了,人是他强拉过来的,又陪了这么多天,无论如何不该承担他的怪脾气。他想道歉,话刚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他看见沈暧从阴影里站起身,向自己走来,三四步的距离,她走得太缓慢。
  這是沈暧第一次在舞蹈动作之外触碰宋曜闻,她揉了揉他的头发,微微叹息着说?:“我可以看,但我不能一直看下去啊。”
  比赛那一天,沈暧没来。
  宋曜闻从舞社出来的时候,天空在下雨,打得柳絮黏在地上。十八岁的宋曜闻,不再有十六岁的烦恼和心酸。
  他恍然大悟,那捉摸不清的东西大概是崇拜,崇拜深入人心,就不再是欣赏她的动作,羡慕她的天赋,想追上她的脚步,而是神圣的信仰、神化的陪伴和神秘的力量,在每一次坚持不下去的黑夜里,想想她就能在委屈和不甘里睡个好觉。
  而当她不再是她的时候,信仰也重新归位,有了新的陪伴,自己给予自己力量。宋曜闻发现没有沈暧看着他,自己也能好好跳舞。他终于放下拖拽了很久的别扭,把沈暧和青春故事里的两年封存在雨里,重新走向初晴的屋檐外。
其他文献
软绵绵小镇  顾名思义,软绵绵小镇是个极其柔软的小镇,土地与房子比云朵还要柔软。软绵绵小镇的居民也只钟爱棉花糖这样柔软的食物。  这里的太阳软得像巧克力在舌尖化开一样,小镇居民说的话也软得像一块奶糖。夕阳因为太柔软而化在锅里,像热水一样煮开。  七月的庄园,在篱笆的位置,那朵牵牛花开放了。梦境小姐就是在一朵花的颜色中出生的,有着斑斓的眼睛,梦的衣裳。  梦境小姐就是在那时成了软绵绵小镇内心最柔软的
期刊
时至今日,我还整夜整夜地梦到那里。  小学五年级时,我随家人搬迁,离开了那个我出生的地方,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童年时代结束了。  我的家乡位于甘肃南部,那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小山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闪烁,有的只是一座连着一座的起伏的大山,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树林。  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沿着泥泞的小路走到村子对面的山上,那里有一大片野雏菊,我们会摘一大捧回家,插到透明的玻璃瓶里。花很快便枯萎了
期刊
No.1  我真的很讨厌搬家。  植物被连根拔起,就算再给安置到温室里,也历经了伤筋动骨的一番折腾,总要萎靡一段时间才会好。  我也是。更何况我的新家算不得温室,老旧家属楼,楼梯扶手生了厚厚一层棕绿色的锈,厨房一层两户公用,油烟溢出普通家常菜的味道。  所以我从不养花,搬的时候太沉了,我还有很多课本和衣服得带走,搬家公司的车按次数算钱,爸爸尽量把家具垒得严丝合缝,有的时候甚至没有我的位置,更何况花
期刊
总觉得,故乡是一个人心中最缱绻的地址。  我的故乡在北方,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小村庄。我出生时,父母早已在县城居住多年,按理说,本不应对这素昧平生的地方产生什么感情,可当年幼的我随父还乡时,竟有一种再见故人之感。  我住的是奶奶家的院子,院子年代颇久远,泛着一股很老很潮湿的味道。院外柴门蓬络藤花,一林鸟雀,总是在天光微亮时便开始喧哗。那时的清晨,吵且静,雾气流淌,阳光也流淌,湿润微凉,天地间溢满了草木
期刊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爸妈第一次把你送到幼儿园,你不知所措地站在门口时慌乱的感觉?那应该是你第一次离开家,是第一次与唯一的城堡分别。只是那时你还小,家这个概念模糊到没有概念,随着母亲的脐带融入年幼的DNA里。  后来你学习了知识,开始向往书本里那些五光十色的世界,向往高高在上的生活。  你做古诗词鉴赏,只能干巴巴地背答题术语,来填满考思想情的题目,乡愁对你来说简直比银河还要遥远。你喜欢的是“大鹏一日同风
期刊
Part1.电影  《查令十字街84号》  女作家海莲嗜好旧书,无奈囊中羞涩,淘不到想看又便宜的书籍。机缘巧合之下,她与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取得联系,两人逐渐展开神交。大量的独白和隔空对话,充满人生的哲思。  相交的多年里,弗兰克为海莲购买书籍,对她喜爱的类目和版本了如指掌;海莲则为弗兰克及其家人朋友寄去他们最紧缺的物品。在等信来的日子,时间变得很慢,无法折叠和节省。漫长的等待折合
期刊
踏上青石板,听着深沉的钟声,在烟雨的季节里走过那长长的街巷。不曾想过有红纸伞飘过,只愿看到那熟悉的青苔遍布的墙根,与光滑闪亮的石阶泛青的面庞。弥漫在江南瓦片之中、草荇之间的,不仅有湿漉漉的气息,更有诉说着故事的小调。望断江南,好似萌生的梦境。万里青色朦胧在如丝的缠绵中,恰似乌托邦的清纯,又似桃源的平静。徘徊在巷弄中,风吹走了人的思绪,却吹不走那些飘渺而梦幻般的记忆。  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到了这
期刊
1  方才坐在538路公车上,手机播放器里突然切到了黎哥的新歌,牵起了我的思绪。他的嗓音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特色,像我的青春一般温柔。  黎哥是前些年一名挺火的歌手,真名不详。他的歌曲风多变,有温暖小情歌,也有苦情芭乐。痴情于国粹的我并不习惯黎哥的风格,可每次换手机的时候,我的播放器里头总少不了他的名字。因为他“无病呻吟”的歌里,写满了我的青春。  我对黎哥是典型的“爱屋及乌”。  他也姓黎,黎海冰,
期刊
回家的路上,有点泛红的阳光透过车窗射进来,星星点点的光斑在玻璃上摇晃。看着明亮细碎的光斑,我想起故乡阳光静好的午后、笑若灿阳的外婆……  故乡有一片深蓝的海,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如雪的泡沫。小时候,外婆常常牵着我漫步海滩。当夕阳和玫瑰色的晚霞融入海水时,海上不时传来缥缈的渔歌,三五渔船由远及近,满载而归。外婆曾经出海捕鱼,总是笑着回忆捕鱼的往事,娓娓道来。印象中,外婆讲的故事都是美好的,没有伤感的结
期刊
我记得那是春末了。在路边的樱花啊桃花啊都差不多谢了的春末,在忽冷忽热的春末,我中途转了学,来到这个烟火气很足的小镇。粉墙黛瓦,曲水深巷,护城河边的青石码头,都是我不曾见过的景。  新学校不是很大,但总有很多阳光赤着脚撒欢,尤其是东边的篮球场。在这样放肆的年纪里,恣意挥洒汗水总是能让人心潮澎湃。像大多数南方校园一样,环绕着的香樟树很多,倒是衬出旁边一棵小巧的橘子树格外醒目,点点白花隐匿在招展的墨绿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