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对160例新鲜尿样分别采用尿液干化学法、显微镜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尿液RBC、WBC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干化学法只起尿液常规检查的初筛作用,探讨出了尿液检验中显微镜检查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重要性。
关键词:红细胞 白细胞 显微镜检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7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53-01
尿液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尿干化学法因其灵敏度高、快捷、标本用量少、重复性好等优点,已逐步在基层医院普及。但是尿干化学法还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如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这两种方法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点及不足。本文分别用干化学法显微镜检法对180例尿样进行检测,以探讨尿液检验中显微镜检查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的重要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取自住院患者晨尿中段尿液样本160份,进行尿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
1.2 检测仪器。采用优利特-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配套尿11项试纸;Olympus光学显微镜。
1.3 检测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操作,用一次尿杯留取晨尿约30mL,取10mL置于特制的塑料离心管中,将试纸条浸入2s后取出,放于分析仪上作干化学检测。完毕后将尿液于15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剩余0.2mL左右,混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以高倍镜仔细观察,并计数每个视野内红细胞、白细胞的数目,记录方式为:×个细胞/HP,×个管型/LP。
1.4 参考范围及结果判定。连续镜检10个视野:WBC:0~5个/HP,RBC:0~3个/HP,超出此范围则判定为阳性。假阴性:干化学法正常,镜检异常。假阳性:干化學异常,镜检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的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对180例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验分析。干化学法RBC阳性94例,占58.75%,显微镜法阳性63例,占3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32,P<0.05);干化学法WBC阳性37例,占23.15%,显微镜法WBC阳性57例,占35.6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18,P<0.05),见表1。
3 讨论
3.1 目前,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以其方法简捷、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一般可检测10项及以上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干化学分析仪原理是试剂带垫呈色反应与光、电学相结合而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从而对有形成分的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尿液成分复杂,干化学项目繁多,其检测原理各不相同,所以影响因素很多,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而尿沉渣镜检虽操作繁琐,但标准化的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沉渣分析的“金标准”,其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于镜下。
3.2 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原理: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作用催化分解过氧化物,释放出氧使邻联甲苯胺氧化而呈色。其色泽的深浅与尿中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量呈正比。多数情况下可以真实反映尿中红细胞的情况,但某些情况下与镜检结果不一致。尿路感染而出现的分泌物和某些氧化物的污染如次氯酸盐可引起干化学法假阳性,一些疾患如肾病引起尿中红细胞破坏、溶血性疾病导致血红蛋白尿等都能产生假阳性。尿液pH值低、比重低、放置时间长,尿中红细胞就会开始溶解,也会导致假阳性结果产生。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竞争性抑制反应,若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呈现假阴性。
3.3 对于白细胞的检测而言,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是基于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特异性酯酶,而这种酯酶在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血清、肾脏及尿液中均不存在,试纸反应基质是吲哚酚羟基酸酯,在酯酶作用下将其转变为吲哚酚,再经氧化而产生靛蓝,以其颜色深浅换算成白细胞数。但这只能检测胞质内含酯酶的粒细胞,而不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因此,当尿液中只有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时,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会漏诊,从而产生假阴性结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化学法尿液白细胞阳性率为23.15%,低于显微镜检尿液白细胞的3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18,P<0.05),和郑瑞卿等的报道相近。因干化学法只与粒细胞反应,不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反应,所以当大量存在有单核淋巴细胞而粒细胞数量很少时会产生假阴性。
3.4 要加强尿常规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把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如果两种方法结果明显不符,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通过本研究证实,两种操作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只有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诊断和治疗依据。
4 结语
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查对肾疾病的检测有重要意义,是泌尿系统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目前,无论多么先进的尿分析仪,都无法完全取代尿液的显微镜检查,而只能起到筛出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多次专家研讨之后也指出:在化学试剂带的质量合格和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中若有一项结果为阳性,就必须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这表明了显微镜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也无法替代。只有结合显微镜检查,才能提高尿液检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236-239
[2] 郭春霞.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结果差异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6):1051-1053
[3] 唐健辰,戴芬.尿白细胞、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J].检验医学,2010,25
关键词:红细胞 白细胞 显微镜检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7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53-01
尿液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尿干化学法因其灵敏度高、快捷、标本用量少、重复性好等优点,已逐步在基层医院普及。但是尿干化学法还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如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这两种方法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点及不足。本文分别用干化学法显微镜检法对180例尿样进行检测,以探讨尿液检验中显微镜检查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的重要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取自住院患者晨尿中段尿液样本160份,进行尿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
1.2 检测仪器。采用优利特-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配套尿11项试纸;Olympus光学显微镜。
1.3 检测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操作,用一次尿杯留取晨尿约30mL,取10mL置于特制的塑料离心管中,将试纸条浸入2s后取出,放于分析仪上作干化学检测。完毕后将尿液于15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剩余0.2mL左右,混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以高倍镜仔细观察,并计数每个视野内红细胞、白细胞的数目,记录方式为:×个细胞/HP,×个管型/LP。
1.4 参考范围及结果判定。连续镜检10个视野:WBC:0~5个/HP,RBC:0~3个/HP,超出此范围则判定为阳性。假阴性:干化学法正常,镜检异常。假阳性:干化學异常,镜检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的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对180例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验分析。干化学法RBC阳性94例,占58.75%,显微镜法阳性63例,占3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32,P<0.05);干化学法WBC阳性37例,占23.15%,显微镜法WBC阳性57例,占35.6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18,P<0.05),见表1。
3 讨论
3.1 目前,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以其方法简捷、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一般可检测10项及以上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干化学分析仪原理是试剂带垫呈色反应与光、电学相结合而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从而对有形成分的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尿液成分复杂,干化学项目繁多,其检测原理各不相同,所以影响因素很多,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而尿沉渣镜检虽操作繁琐,但标准化的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沉渣分析的“金标准”,其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于镜下。
3.2 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原理: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作用催化分解过氧化物,释放出氧使邻联甲苯胺氧化而呈色。其色泽的深浅与尿中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量呈正比。多数情况下可以真实反映尿中红细胞的情况,但某些情况下与镜检结果不一致。尿路感染而出现的分泌物和某些氧化物的污染如次氯酸盐可引起干化学法假阳性,一些疾患如肾病引起尿中红细胞破坏、溶血性疾病导致血红蛋白尿等都能产生假阳性。尿液pH值低、比重低、放置时间长,尿中红细胞就会开始溶解,也会导致假阳性结果产生。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竞争性抑制反应,若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呈现假阴性。
3.3 对于白细胞的检测而言,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是基于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特异性酯酶,而这种酯酶在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血清、肾脏及尿液中均不存在,试纸反应基质是吲哚酚羟基酸酯,在酯酶作用下将其转变为吲哚酚,再经氧化而产生靛蓝,以其颜色深浅换算成白细胞数。但这只能检测胞质内含酯酶的粒细胞,而不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因此,当尿液中只有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时,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会漏诊,从而产生假阴性结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化学法尿液白细胞阳性率为23.15%,低于显微镜检尿液白细胞的3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18,P<0.05),和郑瑞卿等的报道相近。因干化学法只与粒细胞反应,不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反应,所以当大量存在有单核淋巴细胞而粒细胞数量很少时会产生假阴性。
3.4 要加强尿常规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把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如果两种方法结果明显不符,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通过本研究证实,两种操作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只有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诊断和治疗依据。
4 结语
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查对肾疾病的检测有重要意义,是泌尿系统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目前,无论多么先进的尿分析仪,都无法完全取代尿液的显微镜检查,而只能起到筛出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多次专家研讨之后也指出:在化学试剂带的质量合格和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中若有一项结果为阳性,就必须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这表明了显微镜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也无法替代。只有结合显微镜检查,才能提高尿液检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236-239
[2] 郭春霞.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结果差异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6):1051-1053
[3] 唐健辰,戴芬.尿白细胞、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J].检验医学,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