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学校将由于成员的国际化,使得学校中文化差异冲突频现。那么,如何促进成员间的文化融合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然而,有专家发现: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文化因素不仅是必要因素,更是关键因素,但许多教育管理研究都忽略了文化的因素,并且根本不考虑宏观社会。他们还指出,当前很有必要进行学校跨文化管理的协同和融合研究,深入关注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将不同文化的优秀特质整合到我们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互动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如何以积极的姿态,从文化整合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并在理解和包容差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和学校文化。
什么是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一起工作和进行各种商务活动。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跨文化管理就是当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对企业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管理。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被人们称为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第一人,他在其《无声的语言》《潜在的维度》《超越文化》和《理解文化差异》等一系列著作中,为跨文化冲突的解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将文化定义为“人类行动中尚未勘测过的巨大区域,它存在于人们知觉认识的范围之外”,他还认为文化受潜在规则的约束,文化中既包括言语,也包括行动。通过研究证实了,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件事情,尤其是任务和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管理学界一致认为,“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了迎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里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而,所谓之“跨文化”,即具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众所周知,“跨文化管理”又被称为“比较管理”,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由此创造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起初仅仅是指“跨文化企业管理”,即与企业有关的不同文化群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方面中加入对应文化整合措施,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从而高效地实现管理。
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实践启示
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使得管理者在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面对国际间的文化差异。如果,无视这一客观存在,势必会给学校管理和发展带来困难,甚至于最终导致失败。
目前,国内有关学校跨文化管理的策略研究并不多;因此,以下罗列几点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策略,以供学校管理者们参考:
多元文化相容策略:实施这个策略的前提是允许多元文化并存,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 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不同的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却并不一定互相排斥,反而互为补充,二者同时运行于管理操作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跨文化的优势。美国麦当劳和肯德基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巨大成功可谓是运用跨文化优势,实现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范。
(2)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一个企业存在着两种或几种巨大的文化差异,而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日常运作管理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共同价值观管理:有企业管理研究者指出,在有两种或以上的文化在企业并存的情况下,管理者要注意对对方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在此基础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指出:“我们观察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标准。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观,有可能很难获得成功。”
强化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防止和消除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有经历和经验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作为公司的培训人员。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学校文化建设跨文化管理策略
有数据显示,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或设厂;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多数都由于跨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企业管理遭遇困境。
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在中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15%左右的企业预定寿命提前终止,其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企业不稳定因素是主导原因。那么对于一所国际化学校而言,又该如何实施“跨文化管理”呢?
由表及里,坚决扫清跨文化管理障碍
美国学者曼姆在分析合资企业文化差异案例时曾指出:中美双方发现文化差异比任何一方在合资企业开办之前预想的都大。事实的确如此,多数合资企业在文化建构上都曾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以下将借鉴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总结几点主要措施,供学校管理者们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参考:
1.表层和谐是底线——解决物质文化差异:物质作为一种实物形态,在国际化的校园中为中外的师生双方所共有,是一所国际化学校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合乎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学校物质外壳是国际化学校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外在因素。
2.内层统一是关键——解决行为文化差异:国际化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考虑到多元文化个体的存在。既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应考虑到国际文化的融合。
3.深层融合是核心——解决精神文化差异:学校精神是学校经过实践创造的文化财富,是国际化学校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应致力于学校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可以减缓文化冲突,提炼出比较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精神,从而使合作办学的双方能齐心协力、统一行动。
由此可见,国际化学校要获得健康发展,合作办学的双方就必须重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文化差异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们,实践表明国际化学校表面、浅层次的文化融合比较容易,但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则相对困难,这需要管理成员间长期的努力。因此,在推进跨文化管理时更要注重决策目标、共同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因素的沟通与融合。
团队塑造,全面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
曾经有媒体对跨国经营管理者的困境做过生动的描述:“全世界的驻外经理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夹在总公司和当地办事处之间不知所从。”
是的,对于这些跨国经营管理者而言,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博弈会一直伴随在他们管理工作的抉择中。该媒体还指出,有些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做得很好,有的则不然,这其中的差距就主要体现在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方面。
所谓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指管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协同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能力,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能力。那么,我想这就是我们欠缺的,尤其是对于教育国际化刚刚起步不久的学校管理者们。
有专家认为,要想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沟通首先就显得尤其重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在同一文化里,沟通就是管理和领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团队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员时,这种沟通过程就变得尤其复杂,各种偏见、态度、知识、习惯等都有可能成为有效沟通的“噪音”。要消除这样的“噪音”,我们要学会培养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多了解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迅速提高文化沟通的有效性;在行为上不断训练自己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提高我们的倾听能力。
著名跨文化管理专家黄伟杰先生认为,处理视野差异是建设跨文化团队的关键。而建设相对和谐、高效、国际、跨文化管理团队,是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实现国际战略的主要手段。对于中国这些已经“走出去”的学校来说,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因文化冲突而对学校管理造成的掣肘,组建跨文化的管理团队,并尽快完成适合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具备自身特色的,超越民族、国家特性的学校文化。
总之,跨文化管理,是当今教育国际化时代赋予学校管理者们的又一项挑战和考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学校怀揣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信念“走出去”的时侯,留给我们的也许决不仅仅是欣喜。毕竟,变幻莫测、充满竞争的国际环境,不是“铺满了玫瑰的温床”,机遇永远和挑战并存;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通向“教育国际化”的稳健高效的坦途。
(责任编校:白水)
然而,有专家发现: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文化因素不仅是必要因素,更是关键因素,但许多教育管理研究都忽略了文化的因素,并且根本不考虑宏观社会。他们还指出,当前很有必要进行学校跨文化管理的协同和融合研究,深入关注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将不同文化的优秀特质整合到我们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互动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如何以积极的姿态,从文化整合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并在理解和包容差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和学校文化。
什么是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一起工作和进行各种商务活动。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跨文化管理就是当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对企业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管理。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被人们称为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第一人,他在其《无声的语言》《潜在的维度》《超越文化》和《理解文化差异》等一系列著作中,为跨文化冲突的解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将文化定义为“人类行动中尚未勘测过的巨大区域,它存在于人们知觉认识的范围之外”,他还认为文化受潜在规则的约束,文化中既包括言语,也包括行动。通过研究证实了,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件事情,尤其是任务和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管理学界一致认为,“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了迎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里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而,所谓之“跨文化”,即具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众所周知,“跨文化管理”又被称为“比较管理”,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由此创造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起初仅仅是指“跨文化企业管理”,即与企业有关的不同文化群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方面中加入对应文化整合措施,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从而高效地实现管理。
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实践启示
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使得管理者在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面对国际间的文化差异。如果,无视这一客观存在,势必会给学校管理和发展带来困难,甚至于最终导致失败。
目前,国内有关学校跨文化管理的策略研究并不多;因此,以下罗列几点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策略,以供学校管理者们参考:
多元文化相容策略:实施这个策略的前提是允许多元文化并存,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 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不同的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却并不一定互相排斥,反而互为补充,二者同时运行于管理操作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跨文化的优势。美国麦当劳和肯德基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巨大成功可谓是运用跨文化优势,实现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范。
(2)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一个企业存在着两种或几种巨大的文化差异,而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日常运作管理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共同价值观管理:有企业管理研究者指出,在有两种或以上的文化在企业并存的情况下,管理者要注意对对方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在此基础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指出:“我们观察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标准。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观,有可能很难获得成功。”
强化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防止和消除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有经历和经验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作为公司的培训人员。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学校文化建设跨文化管理策略
有数据显示,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或设厂;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多数都由于跨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企业管理遭遇困境。
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在中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15%左右的企业预定寿命提前终止,其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企业不稳定因素是主导原因。那么对于一所国际化学校而言,又该如何实施“跨文化管理”呢?
由表及里,坚决扫清跨文化管理障碍
美国学者曼姆在分析合资企业文化差异案例时曾指出:中美双方发现文化差异比任何一方在合资企业开办之前预想的都大。事实的确如此,多数合资企业在文化建构上都曾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以下将借鉴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总结几点主要措施,供学校管理者们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参考:
1.表层和谐是底线——解决物质文化差异:物质作为一种实物形态,在国际化的校园中为中外的师生双方所共有,是一所国际化学校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合乎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学校物质外壳是国际化学校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外在因素。
2.内层统一是关键——解决行为文化差异:国际化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考虑到多元文化个体的存在。既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应考虑到国际文化的融合。
3.深层融合是核心——解决精神文化差异:学校精神是学校经过实践创造的文化财富,是国际化学校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应致力于学校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可以减缓文化冲突,提炼出比较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精神,从而使合作办学的双方能齐心协力、统一行动。
由此可见,国际化学校要获得健康发展,合作办学的双方就必须重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文化差异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们,实践表明国际化学校表面、浅层次的文化融合比较容易,但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则相对困难,这需要管理成员间长期的努力。因此,在推进跨文化管理时更要注重决策目标、共同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因素的沟通与融合。
团队塑造,全面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
曾经有媒体对跨国经营管理者的困境做过生动的描述:“全世界的驻外经理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夹在总公司和当地办事处之间不知所从。”
是的,对于这些跨国经营管理者而言,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博弈会一直伴随在他们管理工作的抉择中。该媒体还指出,有些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做得很好,有的则不然,这其中的差距就主要体现在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方面。
所谓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指管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协同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能力,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能力。那么,我想这就是我们欠缺的,尤其是对于教育国际化刚刚起步不久的学校管理者们。
有专家认为,要想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沟通首先就显得尤其重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在同一文化里,沟通就是管理和领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团队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员时,这种沟通过程就变得尤其复杂,各种偏见、态度、知识、习惯等都有可能成为有效沟通的“噪音”。要消除这样的“噪音”,我们要学会培养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多了解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迅速提高文化沟通的有效性;在行为上不断训练自己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提高我们的倾听能力。
著名跨文化管理专家黄伟杰先生认为,处理视野差异是建设跨文化团队的关键。而建设相对和谐、高效、国际、跨文化管理团队,是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实现国际战略的主要手段。对于中国这些已经“走出去”的学校来说,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因文化冲突而对学校管理造成的掣肘,组建跨文化的管理团队,并尽快完成适合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具备自身特色的,超越民族、国家特性的学校文化。
总之,跨文化管理,是当今教育国际化时代赋予学校管理者们的又一项挑战和考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学校怀揣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信念“走出去”的时侯,留给我们的也许决不仅仅是欣喜。毕竟,变幻莫测、充满竞争的国际环境,不是“铺满了玫瑰的温床”,机遇永远和挑战并存;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通向“教育国际化”的稳健高效的坦途。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