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贵族”如何重回超高档定位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的酒鬼传奇
  
  酒鬼酒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崛起,以一个单品牌且主销产品全部是高档产品为旗帜,一时红遍大江南北,最高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风头甚至盖过茅台和五粮液。但酒鬼的没落正像它的诞生那样迅速。
  如今中糖集团旗下的中皇公司收购酒鬼尘埃落定,“新酒鬼、好口味”的大型广告牌四处可见,一个新的酒鬼传奇似乎将要上演。
  但新酒鬼的操作让人大跌眼镜。先不说其前期用来当做救命稻草的“湘泉三千年”,单说酒鬼品牌重新定位后推出的“小酒鬼”,就让人感觉到急功近利,令本就蒙上“高档白酒二线品牌”阴影的酒鬼酒雪上加霜。品牌形象受挫也就罢了,偏偏小酒鬼也不争气,没能红遍全国。
  湖南人卖中低档白酒还行,因为胆子大、敢投广告,是中低档白酒迅速起量的常规撒手锏,可这一招用在中高档白酒身上就不行了。酒鬼怎样才能续写传奇?
  
  挑战还是跟随
  
  硬要把酒鬼往超高档白酒上靠,那是厂家一厢情愿,消费者不干——尽管曾经与茅台、五粮液相提并论,但毕竟成了没落的贵族,谁还会去套近乎?
  最近几年崛起的两个新兴高档白酒品牌——水井坊、国窖1573——之所以到现在还能与五粮液、茅台齐名,是因为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超越茅台、五粮液的层面,其核心消费群体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代富豪群。酒鬼当初号称“最贵的白酒”,也正是沾了这个光。
  但酒鬼没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挖掘下去,当五粮液、茅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时,酒鬼自甘沉沦地置人于身后,先发制人的声势丧失殆尽。
  目前的水井坊、国窖1573似乎也在走酒鬼的老路,眼睁睁地看着茅台、五粮液继续一路高歌猛进,自觉地把自己的角色从挑战者改成了跟随者。
  要知道,地位的改变,丧失的是自己赖以起家的核心消费者和衣食父母!
   重新运作的酒鬼应该如何定位?再做挑战者是否还有成功的希望?
  1.继续挑战茅台、五粮液。
  酒鬼现有的品牌形象已经不足以担起挑战者的重任,必须另起炉灶,使用全新的品牌。就其推广的“内参酒”而言,说明酒鬼对自己与政府高层的关系相当自信(依靠绝对高层消费人士来带动消费),但是,你说是内参酒大家就相信了?茅台、五粮液还专供、内供呢,谁相信了?
  2.跟随茅台、五粮液。
  当初茅台、五粮液的主流价格在200元~300元/瓶时,催生了小糊涂仙、口子窖等全国性中档白酒品牌茅台、五粮液的价格到300~400元/瓶时,地方名酒厂的中、高档白酒“忽如一夜春风来”,洋河蓝色经典、高炉家、江西四特15年、西凤15年等就此成了地方一霸。
  现在的茅台、五粮液提价到了500元~600元/瓶,你不是挑战者的话,哄抢200~300元/瓶、甚至200~400元/瓶的市场就是你最大的机会。酒鬼现有的品牌价值和曾经遗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完全可以支撑;而相比洋河等地方定位,酒鬼先前构建起的全国性品牌形象为其剑指全国奠定了基础。
  
  重新梳理市场
  
  水井坊崛起于华南,沿着京广线南下,始成燎原之势,国窖1573崛起于京城,给全国一个标杆,由首都辐射开来。一南一北,把守住了超高档品牌的标杆基地和富人聚集区。重新来过的酒鬼怎么寻找新的战略市场?
  以下或许是将来的突破点:
  1.酒鬼酒现有市场基础好的市场。纵使经受败落,但酒鬼还有一两亿的销售额,总会有一些根据地市场在支撑。那么这些准根据地市场就是酒鬼接下来需要重点开发、挖掘的市场。
  2.酒鬼酒一直还没有重点投放的市场。酒鬼酒能够卖遍全国,并不意味着它在全国都掘地三尺了,以往许多地方的消费者是冲着酒鬼的名气买来送礼,如今酒鬼可以杀个回马枪,主刮“消费风”。
  3.曾经红火又掉入深渊的市场暂不考虑。让市场死而复生不是不可能,但要耗费太多时间、精力和资金,重新开张初期没必要去打这种无谓的攻坚战。
  4.依靠对酒鬼有信心的战略市场的经销商。当前这个节骨眼,你要经销商去相信酒鬼,还不如说让经销商相信酒鬼背后的中糖公司更好些。正因为是中糖收购酒鬼,经销商对酒鬼的崛起抱有了很大希望,尤其是在战略市场。
  5.为战略市场配备战略人才。同一个市场,不同的人能操作出不同的结果。以中糖的实力和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网罗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加盟应该不是大问题。
  
  扎根市场
  
  在中国,没有一个高档品牌不是靠时间沉淀起来的,也没有一个高档品牌不是用大量的资金堆砌起来的
  (地方高档白酒除外)。白酒业一两年喝倒一个品牌,就是因为它们缺少时间的沉淀。
  看看酒鬼没落后期的一些市场操作,那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路人皆知,上市时的声势浩大,上市后的寂然无声,“席卷之势”让人记忆犹新。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酒鬼还在用20世纪90年代的思维操作21世纪的市场。
  酒鬼要想有大成,必定要从核心消费者人手,从市场基础工作做起,一个个地去培育酒店终端,花两三年时间持续推广,而不是依赖高强度的广告去轰开市场。
  中国有几个喝酒的不知道酒鬼酒?现在还值得花那么多银子再打知名度吗?即便要做,也要做一些提升品牌形象的广告,或纯促销、纯产品广告。关键还是市场基础的推进和消费者的持续培育。
  银子多了也要用到正道。
  
  重新树立核心产品
  
  成功的白酒品牌,不管是高档、中档,还是低档,有一点都是相同的:产品线中必有一款与品牌形象相匹配的产品,而且,其所占据的销售份额一般也会在80%以上,最不济也有50%以上。
  这就是核心产品原则!
  目前能够成功的白酒品牌,如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洋河、枝江、二锅头等都是如此,而浏阳河的大幅下滑,核心产品不清晰正是其最致命的硬伤之一。
  酒鬼酒前期的产品线非常清晰,后来就有点乱套了,核心产品不突出,导致资源的投放过于分散,消费者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遗留在脑海里的自然不多。
  中糖操作酒鬼不吸取以前的教训,盲目出击全产品线系列,可能会重走回头路。目前的酒鬼打造核心产品的决心不小,能否坚持就不得而知了。
  
  政府关系是柄双刃剑
  
  酒鬼在湘西的地位不用怀疑,地方政府自然是全力支持。中糖在全国的实力和人脉为酒鬼铺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对酒鬼的推广还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政府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柄双刃剑。
  通常,政府资源在市场的启动前期往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能迅速带动消费,为市场的后续推广积累资金、赢得时间,但越到后来,市场的作用就越要大过政府的作用,唯有如此,市场的启动和发展才是良性的。
  做关系让政府部门喝你的酒,变为政府部门想主动买你的酒喝,这个过程的转换最考验一个品牌的功力,也是这个品牌(仅限高档品牌)能否最终崛起、畅销的唯一依据!
其他文献
他曾是首钢的一个车间调度员,却成了百事可乐的市场总监;他之前从未卖过啤酒,却完成了中国啤酒市场上销量第一的品牌整合;他刚刚成为国内啤酒销量第一品牌的大功臣,却又突然离去,接过一个二线啤酒品牌的CEO重任。从默默无闻到声誉日隆,侯孝海的每一次抉择,都让业内大跌眼镜。  他之前一直成功,之后能否继续成功?传奇之后,能否继续书写传奇?    百事可乐:我的命运因它改变    1996年,毫无销售经验的侯
摘要: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公民法律素养的逐步提高,人们用法律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随之增多。就中国行政法治领域的现状而言,公民面对公共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的法律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究其原因是在法律关系方面,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是一个集政治与权力于一身的特殊主体。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最根本的问题归结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认,这是公民公共利益诉求资格的根基,是公民权利具体实施的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