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是首钢的一个车间调度员,却成了百事可乐的市场总监;他之前从未卖过啤酒,却完成了中国啤酒市场上销量第一的品牌整合;他刚刚成为国内啤酒销量第一品牌的大功臣,却又突然离去,接过一个二线啤酒品牌的CEO重任。从默默无闻到声誉日隆,侯孝海的每一次抉择,都让业内大跌眼镜。
他之前一直成功,之后能否继续成功?传奇之后,能否继续书写传奇?
百事可乐:我的命运因它改变
1996年,毫无销售经验的侯孝海,开始啃菲力普-科特勒大部头的《营销管理》,开始和千万业务代表一样走街串巷、扫店铺货。
3个月后,侯孝海在成都公园的长凳上写出一长篇市场分析报告,大得导赞赏,甚至竞争对手也争相传阅。
从销售代表,到经理助理、销售经理、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市场总监,侯孝海像坐了直升机一样升官。其间,他战功卓著:任销售经理期间,连续7个月30%的增长幅度、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实施车销模式,打破名牌不能下乡的魔咒;年销量突破800万件,远超对手……
1997年,年仅29岁的侯孝海成了四川百事可乐的老大。
华润雪花:它是一个好东家
2002年,侯孝海从百事可乐到了华润雪花啤酒,并先后担任销售发展部总经理、销售部总经理、市场总监。一个从没卖过啤酒的营销人,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懵懵懂懂开始了中国啤酒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整合。
2002年的雪花啤酒,快速扩张后已小有规模,有了26家啤酒厂,但它仍在二线阵营里挣扎,还入不了老大(青岛、燕京)的法眼。但26个厂,数十个区域品牌,十几个销售公司,各有各的打法,各有各的招数。没有统一的品牌,没有统一的市场策略,如同26只猫,多则多矣,何来强大?
但要整合,谈何容易!统一品牌?以何为主,以何为辅?雪花为主?卖不动!统一操作?我区域公司这套操作很有效呢,让我放弃不做,每个区域公司都是利润中心,亏了谁负责?!一个策略出来,下面阳奉阴违软抵硬抗,怎么得了?
一大堆问题摆在侯孝海面前。
后来侯孝海谈到雪花啤酒的成功整合,将成绩归功于雪花团队。他认为,是三点共存,才保证了雪花整合的成功。
1.雪花的职业团队。与其他品牌不同,雪花啤酒的管理团队都是职业经理人,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操作方法。
2.高层的高度统一。在2002年,必须整合已经是雪花啤酒整个管理团队的共识。分歧只是在于整合的方式方法、时机选择上。于是,公司采取“坚持+妥协”的策略——坚持整合的方向,在具体实施上有限度地妥协,先分点试行,循序渐进,再择其有效方法总结提升,最后再全面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雪花啤酒在每次会议上都争取做到了“有事必决,决而必行,行之必果”。一个问题,拿到会议上来讨论,就必须要讨论出解决方案、实施步骤、过程监控来。这正是许多企业最欠缺的。
3.允许一定程度的试错。整合是雪花团队从未做过的事情。“只要你认为可能成功的,你就可以去做,不怕犯错,就怕不做。错了我至少可以知道这样是不行的。”因此侯孝海才能放手而为,主导完成了雪花啤酒的品牌整合、渠道改造,并在2006年以500万千升的年销量一举夺得啤酒业销量第一。
但客观地说,除了侯孝海自己列举的三点外,他自己的外企背景和快消品营销经验,对雪花啤酒成功整合居功至伟。2002年的啤酒界,无论是渠道结构还是营销手段,都是非常落后的,而侯孝海的加入,使雪花啤酒最早进行了分销模式创新,如增强渠道的可控性、增加合作伙伴、专注终端、与经销商利益共赢等。
此外,由侯孝海总结王群命名的“侯八条”,成了雪花啤酒渠道变革的理论基础。侯孝海主导编写的《雪花啤酒销售手册》,更是规范、统一并提升了雪花啤酒的营销手段,成为市场上攻城略地的销售利器。
至于创造了享誉业界的“非奥运营销”,侯孝海则说:“这并不是我个人心血来潮的妙手偶得。而是雪花啤酒一直以来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结果。”
“雪花是个好企业,我非常怀念那个团队,雪花未来还会更好。”虽然已与金星结下新欢,但侯孝海仍然旧情不忘。
金星啤酒:为它冉发少年狂
2007年12月,侯孝海突然离职雪花、加盟金星又着实让业界大吃一惊。
2007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突破700万千升,蝉联销量第一毫无悬念。作为中国第一啤酒品牌整合的大功臣,侯孝海不是坐下来安享胜利果实,反而去了二线品牌金星。整个业界,包括侯的好友都认为,“侯孝海这个赌博太疯狂了”。
但在侯孝海看来,他加盟金星,至少还是有七分胜算的。
1.金星是一个有前途的企业。从市场地位来说,金星目前销量全国第四,属于第二军团老大,大有可为;从销售能力来说,一个村办企业能发展到今天,其销售能力必有过人之处,从市场格局来说,金星强势在中西部地区,目前竞争并不是非常激烈,金星拥有先发优势,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一个有前景和希望的企业,值得我为它再发一次少年狂。”侯孝海说。
2.侯孝海在雪花啤酒的经验能与金星互补。侯孝海全程参与并推动了雪花啤酒的整合过程,深知其中关键所在,因此,在整合金星啤酒时自然能驾轻就熟。
但纵观业内,空降兵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冷静分析一下。侯孝海未来至少还面临着以下两大挑战:
1.时移事异,外界期望值在变化。6年前,侯孝海加盟雪花啤酒时,外界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卖可乐的卖啤酒,失败也很正常”,但6年后的今天,侯孝海是顶着“成功整合了雪花啤酒”的光环来的,外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期待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金星啤酒董事长张铁山难免也有这种高期望值,他可能希望在短期内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迁就期望采取短视行为,还是循序渐进以求稳步成功?”可能将是侯孝海面临的另一重巨大压力。
2.另一种文化下,沟通的挑战。侯孝海在国企干过,在外企干过,唯独没有在村办企业、民营企业干过。如何与上下沟通?用怎样的方式去沟通?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如何才能让早已习惯故步自封的营销团队开始接受新的营销模式、营销方法并自发改变?这可能是侯孝海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换句话说,侯孝海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营销,而在营销之外。
对以上的压力和挑战,侯孝海想得很清楚,也早有思想准备,“和雪花啤酒整合一样,金星啤酒上下目标是一致的,这个目标坚持不变,具体的方法上有争议的,我们可以有限度妥协,循序渐进。坚持加上妥协,这是我在雪花啤酒整合过程中悟到的。”
他之前一直成功,之后能否继续成功?传奇之后,能否继续书写传奇?
百事可乐:我的命运因它改变
1996年,毫无销售经验的侯孝海,开始啃菲力普-科特勒大部头的《营销管理》,开始和千万业务代表一样走街串巷、扫店铺货。
3个月后,侯孝海在成都公园的长凳上写出一长篇市场分析报告,大得导赞赏,甚至竞争对手也争相传阅。
从销售代表,到经理助理、销售经理、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市场总监,侯孝海像坐了直升机一样升官。其间,他战功卓著:任销售经理期间,连续7个月30%的增长幅度、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实施车销模式,打破名牌不能下乡的魔咒;年销量突破800万件,远超对手……
1997年,年仅29岁的侯孝海成了四川百事可乐的老大。
华润雪花:它是一个好东家
2002年,侯孝海从百事可乐到了华润雪花啤酒,并先后担任销售发展部总经理、销售部总经理、市场总监。一个从没卖过啤酒的营销人,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懵懵懂懂开始了中国啤酒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整合。
2002年的雪花啤酒,快速扩张后已小有规模,有了26家啤酒厂,但它仍在二线阵营里挣扎,还入不了老大(青岛、燕京)的法眼。但26个厂,数十个区域品牌,十几个销售公司,各有各的打法,各有各的招数。没有统一的品牌,没有统一的市场策略,如同26只猫,多则多矣,何来强大?
但要整合,谈何容易!统一品牌?以何为主,以何为辅?雪花为主?卖不动!统一操作?我区域公司这套操作很有效呢,让我放弃不做,每个区域公司都是利润中心,亏了谁负责?!一个策略出来,下面阳奉阴违软抵硬抗,怎么得了?
一大堆问题摆在侯孝海面前。
后来侯孝海谈到雪花啤酒的成功整合,将成绩归功于雪花团队。他认为,是三点共存,才保证了雪花整合的成功。
1.雪花的职业团队。与其他品牌不同,雪花啤酒的管理团队都是职业经理人,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操作方法。
2.高层的高度统一。在2002年,必须整合已经是雪花啤酒整个管理团队的共识。分歧只是在于整合的方式方法、时机选择上。于是,公司采取“坚持+妥协”的策略——坚持整合的方向,在具体实施上有限度地妥协,先分点试行,循序渐进,再择其有效方法总结提升,最后再全面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雪花啤酒在每次会议上都争取做到了“有事必决,决而必行,行之必果”。一个问题,拿到会议上来讨论,就必须要讨论出解决方案、实施步骤、过程监控来。这正是许多企业最欠缺的。
3.允许一定程度的试错。整合是雪花团队从未做过的事情。“只要你认为可能成功的,你就可以去做,不怕犯错,就怕不做。错了我至少可以知道这样是不行的。”因此侯孝海才能放手而为,主导完成了雪花啤酒的品牌整合、渠道改造,并在2006年以500万千升的年销量一举夺得啤酒业销量第一。
但客观地说,除了侯孝海自己列举的三点外,他自己的外企背景和快消品营销经验,对雪花啤酒成功整合居功至伟。2002年的啤酒界,无论是渠道结构还是营销手段,都是非常落后的,而侯孝海的加入,使雪花啤酒最早进行了分销模式创新,如增强渠道的可控性、增加合作伙伴、专注终端、与经销商利益共赢等。
此外,由侯孝海总结王群命名的“侯八条”,成了雪花啤酒渠道变革的理论基础。侯孝海主导编写的《雪花啤酒销售手册》,更是规范、统一并提升了雪花啤酒的营销手段,成为市场上攻城略地的销售利器。
至于创造了享誉业界的“非奥运营销”,侯孝海则说:“这并不是我个人心血来潮的妙手偶得。而是雪花啤酒一直以来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结果。”
“雪花是个好企业,我非常怀念那个团队,雪花未来还会更好。”虽然已与金星结下新欢,但侯孝海仍然旧情不忘。
金星啤酒:为它冉发少年狂
2007年12月,侯孝海突然离职雪花、加盟金星又着实让业界大吃一惊。
2007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突破700万千升,蝉联销量第一毫无悬念。作为中国第一啤酒品牌整合的大功臣,侯孝海不是坐下来安享胜利果实,反而去了二线品牌金星。整个业界,包括侯的好友都认为,“侯孝海这个赌博太疯狂了”。
但在侯孝海看来,他加盟金星,至少还是有七分胜算的。
1.金星是一个有前途的企业。从市场地位来说,金星目前销量全国第四,属于第二军团老大,大有可为;从销售能力来说,一个村办企业能发展到今天,其销售能力必有过人之处,从市场格局来说,金星强势在中西部地区,目前竞争并不是非常激烈,金星拥有先发优势,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一个有前景和希望的企业,值得我为它再发一次少年狂。”侯孝海说。
2.侯孝海在雪花啤酒的经验能与金星互补。侯孝海全程参与并推动了雪花啤酒的整合过程,深知其中关键所在,因此,在整合金星啤酒时自然能驾轻就熟。
但纵观业内,空降兵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冷静分析一下。侯孝海未来至少还面临着以下两大挑战:
1.时移事异,外界期望值在变化。6年前,侯孝海加盟雪花啤酒时,外界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卖可乐的卖啤酒,失败也很正常”,但6年后的今天,侯孝海是顶着“成功整合了雪花啤酒”的光环来的,外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期待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金星啤酒董事长张铁山难免也有这种高期望值,他可能希望在短期内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迁就期望采取短视行为,还是循序渐进以求稳步成功?”可能将是侯孝海面临的另一重巨大压力。
2.另一种文化下,沟通的挑战。侯孝海在国企干过,在外企干过,唯独没有在村办企业、民营企业干过。如何与上下沟通?用怎样的方式去沟通?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如何才能让早已习惯故步自封的营销团队开始接受新的营销模式、营销方法并自发改变?这可能是侯孝海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换句话说,侯孝海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营销,而在营销之外。
对以上的压力和挑战,侯孝海想得很清楚,也早有思想准备,“和雪花啤酒整合一样,金星啤酒上下目标是一致的,这个目标坚持不变,具体的方法上有争议的,我们可以有限度妥协,循序渐进。坚持加上妥协,这是我在雪花啤酒整合过程中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