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网建设的四点思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网应是教师的网,是学生的网。校园网应该为教学服务,并且应十分注重资源的网络化运用,注重资源的充分共享—对校内的教师共享,对校内的学生共享。理想的校园网规划建设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建设、应用建设、资源建设、人员建设。
  一、关于校园网规划问题
  优良的长远规划,最佳的实现选择是校园网高效运营的基础,然而能够用于校园网系统的软、硬件以及相关技术种类繁多,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寓现代教育思想与管理于当今及未来的校园网应用技术中,是校园网总体规划的终极目标。
  二、关于校园网建设分步实现的问题
  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网要达到预期规划设想通常都是通过分期逐步实现的,这除了技术性原因之外,经济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在第一期校园开始之初,承建方应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的内容,依据有限资金的原则,按照需求的轻重缓急从总体规划分离出相应的一期建设解决方案供校方取舍。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承建方就可以据此制定出详尽的校园网建设一期方案,供学校选择、审核后实施。由于总体规划的校园网是分期建设实现的,因此每一期校园网方案(尤其是第一期)都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框架下充分考虑后期的需求,待时机成熟平稳地过渡到后期建设,比如布线系统,在一期工程中有些节点规划了但是并不布线,而有些节点在某一期建设中布了线但不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在网络系统建设中,部分设备可以考虑在升级换代后淘汰给后期的一些下级点使用等,这样整个校园网建设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从而发挥最大的效能。
  三、关于校园网规划的几个重要内容
  1.做好本校的需求分析
  校园网总体规划是依据校园网规划建设的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今技术发展的现状而提出的应用设想。这些设想应当根据可预见的技术发展趋势,把今天的现实与明天的可能都包含在内,但实现这些设想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校园网的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需求轻重缓急,划定实现的范围。
  2.做好网络系统设计
  主要包括校园络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包括安全)技术、设计原则以及设备性能介绍,选择的技术依据、解决方案等。
  3.做好布线系统设计
  主要包括校园网布线工程设计、技术依据、设计标准和系统选型、质量管理措施、检测内容等。
  4.做好应用系统设计
  校园网建设的一切都围绕着应用系统展开的。校园网建设的是否成功可以在该系统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该系统应当是服务于教学、教研及学校管理等众多环节的综合系统而不能仅仅是一个Internet的浏览,就目前成熟的应用而言,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手段。
  B、提供网络服务,方便是师生教研。
  C、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D、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校园网的应用系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为社会上广泛使用的通用系统,二为已开发出来的针对校园网的应用系统,三为针对各校具体实际专门开发的系统,学校应把重点放在第三种类上。
  除了以上4个主要内容外,还应有“投资概算”、“项目实施管理的方法”、“工程验收的方法”、“培训及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四、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的网络技术发展情况看,建设校园网的网络系统本身并不困难,可以很快建成,但建设网上的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和使用人员队伍则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如没有很好的规划,将这几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可能就会走弯路。教育部有关部门和一些科研机构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作出如下总结:建设校园网必须从校园网规划时就应把关系到校园网应用的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和使用人员队伍的培训等任务作为工作重点来考虑,这几部分应占校园网建设总投入的35%以上来保证它的真正落实,其中5%左右用于使用人员培训。只有反映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需求和适合学校特点的应用,即真正实现信息化学校的效果,才是校园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学校务必高度重视。
  校园网能否真正顺利实现,最大的瓶颈实际上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理想的校园网规划建设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建设、应用建设、资源建设、人员建设,其中人员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校园网应用教学的关键,实现的手段是培训和制度建设:
  师资队伍培训要达到四个目的:
  (1)思想观念。培养教师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逐步加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动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意识
  (2)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创造性思维理论,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主要培训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中,并了解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的变革和促进作用,了解国内外典型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项目的宗旨和目标。
  (3)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利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能力,并获得利用网络教学支援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的能力。
  (4)综合应用。培养教师所依据进行的教学理论,选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在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的热潮扑面而来,计算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研制开发使操作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容易,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人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这种变化,总之整个世界正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什么都在变,作为其他行业基础的教育当然也要变,而且应该变得更早变的更快。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它是一种单向
期刊
《奥斯特的发现》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判断。教材中由通电直导线旁小磁针偏转就得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过于武断。教材中直接给出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有重结果轻过程之嫌。笔者以为若能改进为一堂探究课,不仅能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目标,还可以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客观规律表述中的智慧之美。  首先是对“奥斯特实验”
期刊
数学是理工科类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学生年龄特点、思维水平及缺乏空间观念的限制,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知识。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直观、生动等多方面特性,及时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分解、组合、分析,能够帮助学
期刊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提出:“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并能在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其视觉及听觉器官,从而使注意力
期刊
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恰当的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更能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也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使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提供给大家,供教师们参考。  一、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受直接兴趣
期刊
当前初中物理的新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本人认为:与普通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经常表现出下面的一些优势。  1.时间的延长与缩短  声学中的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是在瞬间发生的,而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可采用动力画慢放的方式, 使短暂的过程缓慢再现,一目了然。光的传播也可做类似的处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空间的放大与缩小  在
期刊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激活英语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感知吸收和消化语言知识,许多教师都尽可能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件以其图形、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既容易解决“动”的问题,又不改变问题的性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尤其是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诱导学生思
期刊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笔者最近课件制作评观摩了不少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公开课, 有两点体会: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 更贴近生活。然而,在教师们积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 由于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实验探究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物理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所谓结合,并非是二者的简单堆砌,而是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服务。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一
期刊
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值时,如果x1出现的次数为f1次,x2出现的次数为f2次……xk出现的次数为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X =(x1f1+x2f2+……+xkfk)/n  其中f1/n是x1的权重,f2/n是x2的权重,依次类推。  一说到平均值,人们就会想到(x+y)/2,其实它是加权平均数的的特例,也就是x和y各乘以权重1/2相加,即:x/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