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职高生暑期顶岗实习已悄然兴起。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广泛的与社会接触,体验生活,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结合我校这两年来组织学生项岗实习活动,这确实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需要我们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个环节是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即组织动员工作。虽然学生有参加顶岗实习的冲动,但又有畏难情绪,即担心一个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再一个是内心深处怕吃苦,担心工作累不累。学生思想上很矛盾,处在去与不去的摇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鼓动起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社会知识更重要。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的时代,学习将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能不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学习。史载,前苏联元帅库利克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烧到苏联后,他却被贬为少将。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善于学习,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固守过时的训法、战法,导致苏军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一败涂地。不管你原来的文化基础如何高,都必须面对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只有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捕捉、检索、消化新知识的速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历史上赋予我们的重任,青年学生要敢于踏入社会,检验自己。
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充分准备。尽管顶岗实习将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上并不太难、太累,但对于90后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吃过一点苦,突然踏入社会,一天工作要lO个小时左右。虽然活不重,一开始他们还是很不适应,如果事先学生只想到工作的愉快,没有考虑到工作并不是那么轻松,思想上一时会出现很大的反差。从而会受挫、退缩。去年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我们只重视了做学生积极参加顶岗实习的鼓动工作,对学生耐苦精神估计不足,结果学生上岗后二、三天,有的一星期下来就顶不住了,纷纷给家里打电话抱怨工作累,生活如何如何不习惯。这样一说,又有许多家长对子女从小溺爱惯,马上同意让学生回去,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如何再做工作,学生、家长都不好接受,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有一多半学生打道回府啦。
第二个环节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不能把学生交给工厂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在这个环节因为学生第一次和社会零距离接触,在许多方而还需要由学校进行引导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信心和毅力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坚持。大凡学生在参加工作前往往把工作想象的很理想很美好。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深深体会到一天八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劳动虽然强度不太大,简单重复的动作在一个星期后,对工作的新鲜感就会消失殆尽。甚至产生退却的念头,这个关键时候要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立志容易践行难。选择走哪条道路,也许只需要一秒钟的思考;要在选择的道路上作出成绩,却需要一辈子的坚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上世纪40年代初,不少热血青年辗转千里来到红色根据地延安。当时正值大生产运动。他们首先领到的不是枪支弹药,而是锄头和铁锹,首先要完成的任务,不是轰轰烈烈的战斗,而是开荒种地。刚开始大家热情很高,可时间长了,有人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我是干革命来的,成天种地能成就什么事业?”在平凡枯燥的生产,艰苦清贫的生活中,有人迷茫动摇了,有人当了逃兵。新中国成立时,那些当逃兵的人赫然发现,几年前和自己一起开辟大生产运动的人,有的竟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于是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住。坚持是一种睿智和远见,越是舒适、抢手的岗位,越难以造就人,越是艰苦、冷僻的地方,越能让人脱颖而出。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恒久的坚持是成功的全部。社会越发达,竞争越激烈。要想干出一番名堂,闯出一片天地,都要吃常人所不能吃之苦,受常人所不能受之累。成功贵在坚持,难再坚持,唯有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才能无愧于我们当初的选择。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刚工作没几天,一天傍晚,一位学生找到我满腹情绪地对我说:“老师,老工人欺负我们学生。”我说到底什么情况,原来和这个学生在同一个流水线上工作的另一位老工人,今天上班时一直在和另一个老工人说话,所以活做得慢了,这个学生就得多做才行。当我知道这种情况后,我给学生讲了清朝康熙年问大学士张英的故事。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了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学生会心的笑了,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办啦。”第二天这个学生主动和那个老工人聊天,并积极地多干活,工休时又去给老工人打水。老工人很感动,诚恳的对学生说:“对不起,昨天我因为在家有点小矛盾。上班时只顾和工友诉苦了,活都让你干啦。”这个学生说:“没关系,我们年轻人就是来锻炼的,多做点不算啥。”从此以后,两个人关系处的很好,后来这个学生病了,那个老工人又是给她介绍镇上最好的医生,又让她骑自己的车子去看病。通过这件事使学生认识到主动投入真诚的友好感情,是打开交往之门最好的钥匙。主动交往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而精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第一个环节是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即组织动员工作。虽然学生有参加顶岗实习的冲动,但又有畏难情绪,即担心一个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再一个是内心深处怕吃苦,担心工作累不累。学生思想上很矛盾,处在去与不去的摇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鼓动起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社会知识更重要。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的时代,学习将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能不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学习。史载,前苏联元帅库利克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烧到苏联后,他却被贬为少将。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善于学习,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固守过时的训法、战法,导致苏军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一败涂地。不管你原来的文化基础如何高,都必须面对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只有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捕捉、检索、消化新知识的速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历史上赋予我们的重任,青年学生要敢于踏入社会,检验自己。
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充分准备。尽管顶岗实习将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上并不太难、太累,但对于90后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吃过一点苦,突然踏入社会,一天工作要lO个小时左右。虽然活不重,一开始他们还是很不适应,如果事先学生只想到工作的愉快,没有考虑到工作并不是那么轻松,思想上一时会出现很大的反差。从而会受挫、退缩。去年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我们只重视了做学生积极参加顶岗实习的鼓动工作,对学生耐苦精神估计不足,结果学生上岗后二、三天,有的一星期下来就顶不住了,纷纷给家里打电话抱怨工作累,生活如何如何不习惯。这样一说,又有许多家长对子女从小溺爱惯,马上同意让学生回去,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如何再做工作,学生、家长都不好接受,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有一多半学生打道回府啦。
第二个环节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不能把学生交给工厂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在这个环节因为学生第一次和社会零距离接触,在许多方而还需要由学校进行引导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信心和毅力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坚持。大凡学生在参加工作前往往把工作想象的很理想很美好。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深深体会到一天八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劳动虽然强度不太大,简单重复的动作在一个星期后,对工作的新鲜感就会消失殆尽。甚至产生退却的念头,这个关键时候要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立志容易践行难。选择走哪条道路,也许只需要一秒钟的思考;要在选择的道路上作出成绩,却需要一辈子的坚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上世纪40年代初,不少热血青年辗转千里来到红色根据地延安。当时正值大生产运动。他们首先领到的不是枪支弹药,而是锄头和铁锹,首先要完成的任务,不是轰轰烈烈的战斗,而是开荒种地。刚开始大家热情很高,可时间长了,有人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我是干革命来的,成天种地能成就什么事业?”在平凡枯燥的生产,艰苦清贫的生活中,有人迷茫动摇了,有人当了逃兵。新中国成立时,那些当逃兵的人赫然发现,几年前和自己一起开辟大生产运动的人,有的竟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于是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住。坚持是一种睿智和远见,越是舒适、抢手的岗位,越难以造就人,越是艰苦、冷僻的地方,越能让人脱颖而出。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恒久的坚持是成功的全部。社会越发达,竞争越激烈。要想干出一番名堂,闯出一片天地,都要吃常人所不能吃之苦,受常人所不能受之累。成功贵在坚持,难再坚持,唯有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才能无愧于我们当初的选择。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刚工作没几天,一天傍晚,一位学生找到我满腹情绪地对我说:“老师,老工人欺负我们学生。”我说到底什么情况,原来和这个学生在同一个流水线上工作的另一位老工人,今天上班时一直在和另一个老工人说话,所以活做得慢了,这个学生就得多做才行。当我知道这种情况后,我给学生讲了清朝康熙年问大学士张英的故事。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了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学生会心的笑了,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办啦。”第二天这个学生主动和那个老工人聊天,并积极地多干活,工休时又去给老工人打水。老工人很感动,诚恳的对学生说:“对不起,昨天我因为在家有点小矛盾。上班时只顾和工友诉苦了,活都让你干啦。”这个学生说:“没关系,我们年轻人就是来锻炼的,多做点不算啥。”从此以后,两个人关系处的很好,后来这个学生病了,那个老工人又是给她介绍镇上最好的医生,又让她骑自己的车子去看病。通过这件事使学生认识到主动投入真诚的友好感情,是打开交往之门最好的钥匙。主动交往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而精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