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山寨成风、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化时代,皮克斯工作室拒绝走捷径,坚持精雕细刻,不仅是精益求精工作作风的体现,是对设计宗旨的回归,而且提升了艺术和商业相融合、创意转化的效益,具有极佳的示范性。
皮克斯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最有创新活力、创造了最多商业价值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之一,其代表作品《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在全球获得了热捧。皮克斯的存在和延续,其实颇具偶然性。
1985年,苹果公司放逐了其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后者虽然失意,但凭借苹果公司先前获得的巨大商业成功而带来的股票溢价,就有了东山再起的现金储备。乔布斯在当时做了两项投资,一是创办NEXT电脑公司,二是花了1000万美元从乔治·卢卡斯手中收购了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创建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NEXT公司失败了,而皮克斯获得了成功,1995年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动画作品,并于2006年被乔布斯以7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迪士尼。
请注意,乔布斯是在1986年接手并创建的皮克斯,而这个工作室推出《玩具总动员》是到了9年后的1995年,这期间他还不断抛售苹果公司的股票,以维持皮克斯的运转。如果不是乔布斯,换做其他商界巨头(即便是IT、互联网业界的其他领袖),谁甘愿等待那么长的时间,而非折价把这个工作室给甩卖出去?乔布斯做出上述看似“不理性”选择,固然有乔布斯独特个性影响其商业判断的因素,但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恐怕是:首先,乔布斯看好皮克斯这样一个工作室可以很好地融合好莱坞企业文化和硅谷科技的前景;第二,乔布斯对执掌皮克斯的负责成员感到满意;第三,皮克斯独有的创新机制和工作氛围,正是他所欣赏并在日后复制到了苹果公司的。
皮克斯成功的秘密,首先就在于坚持“质量是最佳的商业计划”,这与美国商业界包括好莱坞、硅谷其他许许多多标榜“创新”、“卓越”的公司只注重短期利益形成了鲜明对比。
皮克斯本质上属于“圆梦产业”,即通过精心雕琢故事,达到用故事激发团队的创意激情,进而为顾客打造梦想成真的魔幻瞬间。在这个山寨成风、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化时代,皮克斯工作室拒绝走捷径,坚持精雕细刻,不仅是精益求精工作作风的体现,是对设计宗旨的回归,而且提升了艺术和商业相融合、创意转化的效益,具有极佳的示范性。
经营并转化创意,当然不能落入普通行业、多数企业注重管理形式的窠臼,皮克斯真正做到了“营造充满创意的工作环境”,注重让员工在健康、幸福和创意的影响和氛围下工作。皮克斯的员工经常在一起分享股市、激发灵感,在办公区内伫立、行走、玩耍,“在真人大小的皮克斯的模型堆里静享一杯拿铁……在奥运会比赛尺寸的泳池中游水嬉戏,或是在园林般的旖旎庭院中散步游逛”。玩乐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保证了创意真正能融合到工作中,也让真正的自我激励型人才得以涌现。
创新、创意从提出到转化,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在许多企业,集体工作却意味着对个人创意的抑制,皮克斯打破了两者之间的间隔,让艺术成为一项集体活动,让团队协作与个人充分发挥得以完美契合。
皮克斯之所以长期得以保持创新活力,与其恪守的创新理念与标准相关:企业领导人要对创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确保从上至下每位成员都表现出同样的兴趣;一线领导要对整个团队的创意构思给予鼓励和帮助,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支持成员尝试新颖的工作方式,从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使用明确的管理方式,对公司发展起到长远、切实的作用。
皮克斯的成功可以复制。皮克斯与谷歌、塔吉特等其他行业的一些成功企业,都可归类为“游乐场型企业”。《皮克斯:关于童心、勇气、创意和传奇》书中归纳出这样10余项建议(皮克斯成功法则):故事为王,让故事成为容纳创意的空间或平台;运用“故事板”,设法将想法视觉化;鼓励即兴创新,包容失败;推行“加法原则”;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与客户或供应商)的“并肩合作”;建立模型,尝试、学习、再尝试;在必要时转换视角;加强业务培训,充分激发员工潜能;注重企业、流程、团队内部的透明度,实现坦诚展示和交流信息;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为每一点成绩的获得庆祝;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等等。
皮克斯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最有创新活力、创造了最多商业价值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之一,其代表作品《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在全球获得了热捧。皮克斯的存在和延续,其实颇具偶然性。
1985年,苹果公司放逐了其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后者虽然失意,但凭借苹果公司先前获得的巨大商业成功而带来的股票溢价,就有了东山再起的现金储备。乔布斯在当时做了两项投资,一是创办NEXT电脑公司,二是花了1000万美元从乔治·卢卡斯手中收购了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创建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NEXT公司失败了,而皮克斯获得了成功,1995年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动画作品,并于2006年被乔布斯以7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迪士尼。
请注意,乔布斯是在1986年接手并创建的皮克斯,而这个工作室推出《玩具总动员》是到了9年后的1995年,这期间他还不断抛售苹果公司的股票,以维持皮克斯的运转。如果不是乔布斯,换做其他商界巨头(即便是IT、互联网业界的其他领袖),谁甘愿等待那么长的时间,而非折价把这个工作室给甩卖出去?乔布斯做出上述看似“不理性”选择,固然有乔布斯独特个性影响其商业判断的因素,但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恐怕是:首先,乔布斯看好皮克斯这样一个工作室可以很好地融合好莱坞企业文化和硅谷科技的前景;第二,乔布斯对执掌皮克斯的负责成员感到满意;第三,皮克斯独有的创新机制和工作氛围,正是他所欣赏并在日后复制到了苹果公司的。
皮克斯成功的秘密,首先就在于坚持“质量是最佳的商业计划”,这与美国商业界包括好莱坞、硅谷其他许许多多标榜“创新”、“卓越”的公司只注重短期利益形成了鲜明对比。
皮克斯本质上属于“圆梦产业”,即通过精心雕琢故事,达到用故事激发团队的创意激情,进而为顾客打造梦想成真的魔幻瞬间。在这个山寨成风、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化时代,皮克斯工作室拒绝走捷径,坚持精雕细刻,不仅是精益求精工作作风的体现,是对设计宗旨的回归,而且提升了艺术和商业相融合、创意转化的效益,具有极佳的示范性。
经营并转化创意,当然不能落入普通行业、多数企业注重管理形式的窠臼,皮克斯真正做到了“营造充满创意的工作环境”,注重让员工在健康、幸福和创意的影响和氛围下工作。皮克斯的员工经常在一起分享股市、激发灵感,在办公区内伫立、行走、玩耍,“在真人大小的皮克斯的模型堆里静享一杯拿铁……在奥运会比赛尺寸的泳池中游水嬉戏,或是在园林般的旖旎庭院中散步游逛”。玩乐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保证了创意真正能融合到工作中,也让真正的自我激励型人才得以涌现。
创新、创意从提出到转化,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在许多企业,集体工作却意味着对个人创意的抑制,皮克斯打破了两者之间的间隔,让艺术成为一项集体活动,让团队协作与个人充分发挥得以完美契合。
皮克斯之所以长期得以保持创新活力,与其恪守的创新理念与标准相关:企业领导人要对创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确保从上至下每位成员都表现出同样的兴趣;一线领导要对整个团队的创意构思给予鼓励和帮助,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支持成员尝试新颖的工作方式,从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使用明确的管理方式,对公司发展起到长远、切实的作用。
皮克斯的成功可以复制。皮克斯与谷歌、塔吉特等其他行业的一些成功企业,都可归类为“游乐场型企业”。《皮克斯:关于童心、勇气、创意和传奇》书中归纳出这样10余项建议(皮克斯成功法则):故事为王,让故事成为容纳创意的空间或平台;运用“故事板”,设法将想法视觉化;鼓励即兴创新,包容失败;推行“加法原则”;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与客户或供应商)的“并肩合作”;建立模型,尝试、学习、再尝试;在必要时转换视角;加强业务培训,充分激发员工潜能;注重企业、流程、团队内部的透明度,实现坦诚展示和交流信息;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为每一点成绩的获得庆祝;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