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计量经济学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望而生畏;很多老师也因学生数学基础不够扎实而颇感棘手。针对这种“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现象,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创新思路 实验操作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现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对于掌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经济问题至关重要。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并愈加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和支持,纷纷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并加大了教学硬软件的改善力度。虽然计量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各类高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我国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建设、教学理念及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滞后的特征。因此,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提升我国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水平,丰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
目前,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几乎都以讲授为主,对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却涉及较少,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形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一般来说,教师们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比较吃力,反应也比较慢,缺乏兴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容易和教师形成互动,造成一种教师“自问自答”、学生“不问不答”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照本宣科,课程内容单一。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量知识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讲课没有针对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上机操作缺乏,PPT内容单调无趣,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缺少全面生动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会运用计量知识对目前的经济热点等进行更深入的计量理论分析,理论实践脱节严重。
2、课程衔接困难,课时安排不合理
计量经济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一门课程,但融入了数学与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是经济理论、数学与统计学的有机结合。浓厚的数学味使得本来数学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更加望而却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学的系统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数据的收集过程和计算方法,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统计指标的概念,更好地把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并为进一步应用和发展计量经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多数高校普遍存在高等代数、数理统计课程设置与计量经济学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数理统计学,一般院校开设的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授内容主要侧重于概率知识,不利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掌握。
目前,我国多数院校已经把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普遍用一个学期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没有细分为多门课程,而且我国各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学生很难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任课教师为了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忙于追赶进度,对所有知识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则没有足够的学时保证,对方法的实际应用也重视不够。而有的教师只是有选择性的讲解,影响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系统学习。
3、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操作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应用,大多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重理论方法体系讲授,轻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学生学完课程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运用软件。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设置计量上机操作的课时。据统计,在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中,能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学生不足2%。由于课时短、课程之间相互衔接不顺畅,导致目前我国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多地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授课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快讲授内容,甚至占用实验课时以讲授理论知识。这是导致当前许多高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联系不紧,方法与实例结合不够,学生“学”与“用”严重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们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对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却涉及较少,使得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的思路
1、增加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偏少,不仅难以保证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充分讲授,更无暇顾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应用能力的指导,因而教学效果不佳。李子奈将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定位为“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并首次将计量经济学体系划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与非经典计量济学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提出本科阶段应该以初、中级内容为主题,适当引入高级内容,即引入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方法。
美国高校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特征,且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以有利于不同基础或者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关课程。比如麻省理工大学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包括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非线性计量分析、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等近10门课程。哈佛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包括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等。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多媒体教学是必备的教学方式,但除此之外,应该辅以板书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教学印象。另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两者应统筹规划,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安排适当的上机实验,由教师结合案例讲授Eviews软件的应用,学生再实际上机操作软件进行应用。及时的实验安排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国高校应该增加教学课时,针对不同学科丰富教学内容,把计量经济学细化专业化,比如针对金融学专业设置时间序列分析,对本科硕士讲解的难易程度也要有区别。教学中理论实践相结合,针对现实问题,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经济理论与计量分析相结合,可以针对现实问题建立正确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同时要加强软件操作能力的教学实践,增加学生上机的课时,考试及平时作业形式多元化,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计量的兴趣。
2、主辅修结合,加强课程衔接,夯实计量经济学基础
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真正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处理及运算能力,而且特别有益于培养学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和理论素养。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
同时,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如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案例和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微观、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以及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加强课程的衔接,夯实基础,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计量知识,学以致用。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应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重点结合现实中的经济案例进行讲解,加强软件在课堂上的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通过布置适当的练习或作业,使学生在教与学、学与练的过程中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及方法,亲身感受计量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内涵。同时,还应当结合专业性的论文进行实例剖析,强调创新性的思维与移植应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也很重要。学生可以根据案例了解建模需要的经济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时,要注意进行课堂讨论与启发式教育。教师可通过举例子、提问、现场操作软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结合社会经济热点和经典问题,让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本质内容,从而轻松学会和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或自由选题,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应用所学计量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并完成一篇小型课程论文,以此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课程论文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介”,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课程衔接困难,课时安排不合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操作等问题。因此,增加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主辅修结合,加强课程衔接,夯实计量经济学基础;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成为建设我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谭砚文、陈珊妮: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5).
[2]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3] 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2).
[4]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创新思路 实验操作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现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对于掌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经济问题至关重要。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并愈加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和支持,纷纷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并加大了教学硬软件的改善力度。虽然计量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各类高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我国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建设、教学理念及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滞后的特征。因此,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提升我国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水平,丰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
目前,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几乎都以讲授为主,对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却涉及较少,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形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一般来说,教师们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比较吃力,反应也比较慢,缺乏兴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容易和教师形成互动,造成一种教师“自问自答”、学生“不问不答”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照本宣科,课程内容单一。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量知识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讲课没有针对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上机操作缺乏,PPT内容单调无趣,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缺少全面生动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会运用计量知识对目前的经济热点等进行更深入的计量理论分析,理论实践脱节严重。
2、课程衔接困难,课时安排不合理
计量经济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一门课程,但融入了数学与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是经济理论、数学与统计学的有机结合。浓厚的数学味使得本来数学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更加望而却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学的系统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数据的收集过程和计算方法,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统计指标的概念,更好地把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并为进一步应用和发展计量经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多数高校普遍存在高等代数、数理统计课程设置与计量经济学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数理统计学,一般院校开设的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授内容主要侧重于概率知识,不利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掌握。
目前,我国多数院校已经把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普遍用一个学期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没有细分为多门课程,而且我国各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学生很难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任课教师为了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忙于追赶进度,对所有知识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则没有足够的学时保证,对方法的实际应用也重视不够。而有的教师只是有选择性的讲解,影响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系统学习。
3、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操作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应用,大多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重理论方法体系讲授,轻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学生学完课程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运用软件。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设置计量上机操作的课时。据统计,在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中,能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学生不足2%。由于课时短、课程之间相互衔接不顺畅,导致目前我国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多地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授课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快讲授内容,甚至占用实验课时以讲授理论知识。这是导致当前许多高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联系不紧,方法与实例结合不够,学生“学”与“用”严重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们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对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却涉及较少,使得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的思路
1、增加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偏少,不仅难以保证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充分讲授,更无暇顾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应用能力的指导,因而教学效果不佳。李子奈将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定位为“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并首次将计量经济学体系划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与非经典计量济学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提出本科阶段应该以初、中级内容为主题,适当引入高级内容,即引入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方法。
美国高校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特征,且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以有利于不同基础或者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关课程。比如麻省理工大学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包括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非线性计量分析、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等近10门课程。哈佛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包括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等。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多媒体教学是必备的教学方式,但除此之外,应该辅以板书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教学印象。另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两者应统筹规划,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安排适当的上机实验,由教师结合案例讲授Eviews软件的应用,学生再实际上机操作软件进行应用。及时的实验安排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国高校应该增加教学课时,针对不同学科丰富教学内容,把计量经济学细化专业化,比如针对金融学专业设置时间序列分析,对本科硕士讲解的难易程度也要有区别。教学中理论实践相结合,针对现实问题,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经济理论与计量分析相结合,可以针对现实问题建立正确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同时要加强软件操作能力的教学实践,增加学生上机的课时,考试及平时作业形式多元化,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计量的兴趣。
2、主辅修结合,加强课程衔接,夯实计量经济学基础
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真正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处理及运算能力,而且特别有益于培养学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和理论素养。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
同时,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如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案例和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微观、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以及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加强课程的衔接,夯实基础,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计量知识,学以致用。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应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重点结合现实中的经济案例进行讲解,加强软件在课堂上的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通过布置适当的练习或作业,使学生在教与学、学与练的过程中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及方法,亲身感受计量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内涵。同时,还应当结合专业性的论文进行实例剖析,强调创新性的思维与移植应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也很重要。学生可以根据案例了解建模需要的经济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时,要注意进行课堂讨论与启发式教育。教师可通过举例子、提问、现场操作软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结合社会经济热点和经典问题,让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本质内容,从而轻松学会和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或自由选题,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应用所学计量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并完成一篇小型课程论文,以此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课程论文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介”,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课程衔接困难,课时安排不合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操作等问题。因此,增加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主辅修结合,加强课程衔接,夯实计量经济学基础;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成为建设我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谭砚文、陈珊妮: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5).
[2]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3] 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2).
[4]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