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映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此定义表现出态度具有价值判断和感情成分,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存在表现出个人对特定对象进行评价后所具有某种看法或者体验,而态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体现出对某个对象所持有的态度不会轻易改变。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必然影响到个体对待事务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而对于体育来说,学生对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也就必然影响到学习的行为倾向和学习效果。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尤其是对体育课的态度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持消极态度,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而态度的改变,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认为:任何态度的改变在一个人的原有态度与外部处在着一些不同于此的看法(或态度)发生差异造成的。而缩小这种差异,减少被周围环境排斥的压力,人具有恢复心理协调的能力,其中方式之一就是接受外来影响,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而在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因素中,有人曾对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因素的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教师在众多因素当中排在第二位。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去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改变学生体育态度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知道那些自身条件会影响效果的产生。
一、体育教师的可信性
可信性,简而言之就是通常被他人信任的程度。对于学生来讲,体育教师是一个外部因素。而当体育教师要作为改变学生或者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信息源的时候,其可信性程度对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显而易见,体育教师的可信性程度越高,其说服力更大,反之,可信度越低,其说服力越小。可信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长性和可靠性。
1、专长性。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体育的能力;二是教育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相对而言体育能力更具有改变学生体育态度的可能。因为体育教师所持有的体育知识、信息和体育运动能力更具有专业性。阿伦森等人在作了“传达者的可信性和沟通的差异是看法改变的决定因素”的研究实验。在实验中让被试参加一项美学试验,先让被试对一段诗进行评价,然后让他们看另一个人对该段诗更好的评价。在这当中,只是告诉一部分人读的是某著名诗人之手,而另一部分人则被告之读的是某大学生的评价。让后再让他们对这段诗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看了著名诗人评价的被试比看了大学生评价的被试所改变的看法更大。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体育教师也是体育这门学科的“著名诗人”。在体育这个领域里体育教师应该成为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引导者、体育竞技与文化的传播者。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影响人对被影响对象是否公正和客观。根据态度改变理论,一位影响人(信息源)即使是专家、权威,一旦人们发现其发表某种见解的动机是基于私利,或者有偏袒性甚至属于偏见,即不可靠,那末其影响力就会下降。而对于对学生体育态度有着及其重要影响的体育教师来讲,如果仅仅只是体育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或技能,但是却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对体育领域的极端赞赏而对其他学科进行贬低(私立),或者对受教育对象因体育能力的不同而给于不同的态度(偏见),这势必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可靠性,自然也就影响到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的程度。在体育运动中,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体育运动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而在教学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教师都偏爱自己学科成绩好的学生。这在体育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美国的哈特曾在中学高年级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最讨厌的教师是:1.过度拘谨,不苟言笑,或唠叨多变,易于发怒;2.不善于或不肯运用教学技巧,对学生的学习无法提供帮组;3.不公平有偏见,甚至吹毛求疵,苛责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能力不好以及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和体育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时尽可能做到客观,公平,增加教师自己的可靠性,从而避免恶性循环。
二、喜爱性
美国学者凯尔曼曾认为,由于人们试图等同于以为被喜爱的传达者,进而往往采取那个人的态度、爱好、行为方式和服装样式,所以喜欢能引起态度变化。其意思也就可以理解为,若某人试图要过自己努力去影响他人对待某事务的态度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让受到被影响人的喜欢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得到别人的喜欢,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那么对于这种人际环境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有人总结了社会心理学家在人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得出,人与人相互吸引的条件是:
1、熟悉。社会心理学家扎琼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熟悉的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于某种对象的喜欢。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就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交往中开始的。对体育教师来讲,由于传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紧张化、不平等性。体育教师也同样如此。目前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地位与角色要发生转变的观念虽然已经形成。但是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相互排斥的,而非相互吸引。这主要在于一些教师不愿意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认为那样会影响自己的绝对统领地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其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解自己。从而要学生喜欢自己,形成一个气氛融洽的师生人际环境。由于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而肢体运动也是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最直接的、最真挚的。而这不正为我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和机会吗?
2、尊重。阿伦森和林德在发表的《尊重的得失是人际关系吸引的决定因素》一文中说明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互原则,对原先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喜欢自己的交往对象,人们的喜欢程度最高,并明显地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评价意见从肯定变为否定的交往对象,人们的喜欢程度最低,并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这一结果说明,人们最喜欢的是对自己喜欢水平不断提高的人,而最讨厌的是对自己的喜欢水平不断降低的人。后来,其他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了阿伦森的结论。这种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用人需要自我价值的肯定来解释或许是最合适的,因为在相互交往中新出现的自我支持力量再小,也意味着自我价值的上升,反过来也一样。这个道理对于教育学生是很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和喜爱的需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用赞扬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这赞扬也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喜欢。体育运动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差异性大于智力上的差异。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就是可能由于身体原因,很多项目对于他来说都不适合,那么这样一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他的心理体验也就可想而知。为此,要赞扬学生,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爱护、引导学生。从语言上,从行动上尊重他们,而不是取笑打击和忽视其存在。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力就会提高,使学生乐意与之交往、接受指导。
三、建议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与良好体育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
1、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在体育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地,从而提升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贯通。做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体育人。
2、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公正、真诚的对待学生。使得学生把教师作为可信赖的人,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威信和对学生的影响。
3、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相互排斥与相对,而是相互接纳、认同和尊重。而这前提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同时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更多的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承认、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等上面。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一、体育教师的可信性
可信性,简而言之就是通常被他人信任的程度。对于学生来讲,体育教师是一个外部因素。而当体育教师要作为改变学生或者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信息源的时候,其可信性程度对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显而易见,体育教师的可信性程度越高,其说服力更大,反之,可信度越低,其说服力越小。可信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长性和可靠性。
1、专长性。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体育的能力;二是教育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相对而言体育能力更具有改变学生体育态度的可能。因为体育教师所持有的体育知识、信息和体育运动能力更具有专业性。阿伦森等人在作了“传达者的可信性和沟通的差异是看法改变的决定因素”的研究实验。在实验中让被试参加一项美学试验,先让被试对一段诗进行评价,然后让他们看另一个人对该段诗更好的评价。在这当中,只是告诉一部分人读的是某著名诗人之手,而另一部分人则被告之读的是某大学生的评价。让后再让他们对这段诗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看了著名诗人评价的被试比看了大学生评价的被试所改变的看法更大。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体育教师也是体育这门学科的“著名诗人”。在体育这个领域里体育教师应该成为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引导者、体育竞技与文化的传播者。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影响人对被影响对象是否公正和客观。根据态度改变理论,一位影响人(信息源)即使是专家、权威,一旦人们发现其发表某种见解的动机是基于私利,或者有偏袒性甚至属于偏见,即不可靠,那末其影响力就会下降。而对于对学生体育态度有着及其重要影响的体育教师来讲,如果仅仅只是体育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或技能,但是却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对体育领域的极端赞赏而对其他学科进行贬低(私立),或者对受教育对象因体育能力的不同而给于不同的态度(偏见),这势必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可靠性,自然也就影响到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的程度。在体育运动中,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体育运动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而在教学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教师都偏爱自己学科成绩好的学生。这在体育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美国的哈特曾在中学高年级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最讨厌的教师是:1.过度拘谨,不苟言笑,或唠叨多变,易于发怒;2.不善于或不肯运用教学技巧,对学生的学习无法提供帮组;3.不公平有偏见,甚至吹毛求疵,苛责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能力不好以及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和体育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时尽可能做到客观,公平,增加教师自己的可靠性,从而避免恶性循环。
二、喜爱性
美国学者凯尔曼曾认为,由于人们试图等同于以为被喜爱的传达者,进而往往采取那个人的态度、爱好、行为方式和服装样式,所以喜欢能引起态度变化。其意思也就可以理解为,若某人试图要过自己努力去影响他人对待某事务的态度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让受到被影响人的喜欢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得到别人的喜欢,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那么对于这种人际环境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有人总结了社会心理学家在人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得出,人与人相互吸引的条件是:
1、熟悉。社会心理学家扎琼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熟悉的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于某种对象的喜欢。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就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交往中开始的。对体育教师来讲,由于传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紧张化、不平等性。体育教师也同样如此。目前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地位与角色要发生转变的观念虽然已经形成。但是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相互排斥的,而非相互吸引。这主要在于一些教师不愿意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认为那样会影响自己的绝对统领地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其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解自己。从而要学生喜欢自己,形成一个气氛融洽的师生人际环境。由于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而肢体运动也是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最直接的、最真挚的。而这不正为我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和机会吗?
2、尊重。阿伦森和林德在发表的《尊重的得失是人际关系吸引的决定因素》一文中说明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互原则,对原先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喜欢自己的交往对象,人们的喜欢程度最高,并明显地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评价意见从肯定变为否定的交往对象,人们的喜欢程度最低,并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这一结果说明,人们最喜欢的是对自己喜欢水平不断提高的人,而最讨厌的是对自己的喜欢水平不断降低的人。后来,其他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了阿伦森的结论。这种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用人需要自我价值的肯定来解释或许是最合适的,因为在相互交往中新出现的自我支持力量再小,也意味着自我价值的上升,反过来也一样。这个道理对于教育学生是很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和喜爱的需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用赞扬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这赞扬也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喜欢。体育运动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差异性大于智力上的差异。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就是可能由于身体原因,很多项目对于他来说都不适合,那么这样一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他的心理体验也就可想而知。为此,要赞扬学生,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爱护、引导学生。从语言上,从行动上尊重他们,而不是取笑打击和忽视其存在。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力就会提高,使学生乐意与之交往、接受指导。
三、建议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与良好体育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
1、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在体育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地,从而提升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贯通。做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体育人。
2、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公正、真诚的对待学生。使得学生把教师作为可信赖的人,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威信和对学生的影响。
3、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相互排斥与相对,而是相互接纳、认同和尊重。而这前提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同时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更多的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承认、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等上面。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