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阅读教学作为当前语文学科中的重点,不仅仅在考试中占有较高比例,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降,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高。因此,要针对阅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程标准》中明显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展。而阅读教学,正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传递信息和理解信息的方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格品德培养提升。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内容理解,忽视情感熏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往往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理解,将文章拆分开之后让学生细读,然后复述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重点针对字、词、句进行教学,将这些简单的文本组成单位传授给学生。最后,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手法标注出来,由学生记忆掌握。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十分传统,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灌输式教学只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完成阅读理解题目,获取高分数,并没有真正地引导学生挖掘完整的内涵,也没有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整体之美,反而将文章割裂开来,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未来阅读能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二)重视默读和朗读,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犯過这样的错误:即一开始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整体大意,随后要求学生集体进行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朗读课文。最后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上的课后问题作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课堂表面上一片热闹,学生学习氛围很好。事实上,由于这种方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多答案和内容都是在教辅书中找到答案,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就算渡过难关。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学生对文章根本没有自主思考,完全是人云亦云,缺乏对文章的独特理解,更没有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并不起效,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缓慢。
(三)阅读写作分开,忽视读写合作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内容,而阅读是知识输入的重要渠道,写作则是思想输出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写作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读而读。学生在阅读中仅仅是看了个热闹,在大脑中留下了简单的印象,等过几天又会完全忘记。而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经验,在写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感悟,从而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对策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阅读的本质,也就是感悟。只有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重视阅读本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和文章作者间产生情感共通的感受,进而使学生更快获取知识和阅历,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其根本是学生朗读课文和复述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先朗读来感知全文,然后将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样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能够让学生进行语言化的表达。例如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教学时,作者在文章中记叙了自己和伯父间的几件小事,表达了鲁迅先生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对文章朗读之后总结都有哪些小事,并且能够复述出这些事情,并谈论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情景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情景中各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尊重学生主体,改变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评价方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宽松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结合个人阅历与生活经验进行的个性化行为,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和身心发育情况不同,对于一篇相同的文章,学生肯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与感受。
教师在面对学生古灵精怪甚至是离经叛道的想法时,一定要因时制宜进行引导,千万不能够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表示否定,更不能够要求每个学生心理的答案都是标准答案,否则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感受,建立起一个严谨、多元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三)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写中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些文章进行改写和续写,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要给予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既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又要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对信息的认知和重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责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程标准》中明显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展。而阅读教学,正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传递信息和理解信息的方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格品德培养提升。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内容理解,忽视情感熏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往往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理解,将文章拆分开之后让学生细读,然后复述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重点针对字、词、句进行教学,将这些简单的文本组成单位传授给学生。最后,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手法标注出来,由学生记忆掌握。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十分传统,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灌输式教学只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完成阅读理解题目,获取高分数,并没有真正地引导学生挖掘完整的内涵,也没有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整体之美,反而将文章割裂开来,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未来阅读能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二)重视默读和朗读,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犯過这样的错误:即一开始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整体大意,随后要求学生集体进行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朗读课文。最后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上的课后问题作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课堂表面上一片热闹,学生学习氛围很好。事实上,由于这种方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多答案和内容都是在教辅书中找到答案,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就算渡过难关。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学生对文章根本没有自主思考,完全是人云亦云,缺乏对文章的独特理解,更没有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并不起效,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缓慢。
(三)阅读写作分开,忽视读写合作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内容,而阅读是知识输入的重要渠道,写作则是思想输出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写作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读而读。学生在阅读中仅仅是看了个热闹,在大脑中留下了简单的印象,等过几天又会完全忘记。而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经验,在写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感悟,从而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对策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阅读的本质,也就是感悟。只有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重视阅读本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和文章作者间产生情感共通的感受,进而使学生更快获取知识和阅历,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其根本是学生朗读课文和复述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先朗读来感知全文,然后将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样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能够让学生进行语言化的表达。例如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教学时,作者在文章中记叙了自己和伯父间的几件小事,表达了鲁迅先生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对文章朗读之后总结都有哪些小事,并且能够复述出这些事情,并谈论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情景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情景中各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尊重学生主体,改变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评价方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宽松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结合个人阅历与生活经验进行的个性化行为,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和身心发育情况不同,对于一篇相同的文章,学生肯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与感受。
教师在面对学生古灵精怪甚至是离经叛道的想法时,一定要因时制宜进行引导,千万不能够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表示否定,更不能够要求每个学生心理的答案都是标准答案,否则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感受,建立起一个严谨、多元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三)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写中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些文章进行改写和续写,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要给予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既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又要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对信息的认知和重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