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反馈校正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工科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迫切现状,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多种原因,并结合我校机械设计专业本科生培养工作的经验,提出以“反馈校正机制”和“多源知识融合”理论为前提的适时反馈校正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提升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交叉融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体系 反馈校正机制 多源知识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38-02
  一、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1.国内外现状
  我国本科生教育步入高速化进程以来,办学规模和教学条件均有改善。但是人才供求市场却出现了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招不到合适能力毕业生的“怪圈”。《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在49个排序国家中居于末尾。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工科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存在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专业面窄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究其原因在于: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产学研合作不到位,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
  为走出“怪圈”,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于2009年起先后启动了针对本科生教育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和“CDIO计划”,并将提高本科生工程能力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改革内容。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把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
  2.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卓越培养计划”和“CDIO”的试点专业,是江苏省“全程参与、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的“实验载体”。从近些年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来看,存在着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培养标准不能很好的体现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要求,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度不高;
  (2)虽有相当数量的博士教师和教授,但教师的科研方向多样化、课题小型化,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难以形成本专业的特色面向对象;
  (3)培养环境单一、培养过程封闭、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等导致课程体系严重滞后于行业技术要求。
  为此,本文提出以行业用人需求为驱动构建符合“现场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研究基础上,形成本专业的特色面向对象,建立面向多源知识融合建立具有适时反馈校正功能的培养标准与课程体系。
  二、适时反馈校正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1.课程体系的重构目标
  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设计与综合能力的双重培养,以培养具有特色研究方向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学内容,以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创建“全程参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的重构思路
  针对上述研究目标,制定课程体系的重构思路如下:
  (1)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与特色研究方向的内涵描述
  1)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构建本学科领域专业型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涵。
  2)根据学院传统优势及服务社会特需行业的需求明确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
  (2)专业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3.课程体系的重构重点
  (1)组建由企业和学校构成的专家团队,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现场工程师”要求的教学改革顶层设计。
  (2)采取层次分析法和全面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确保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关联校正措施的数学路径以指导校正措施的选择。
  4.课程体系的重构措施
  (1)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组建由企业和学校构成的专家团队,构建本专业本科生“现场工程师”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
  (2)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课程的功能属性,机械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可划分为: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四个模块。但现有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看,存在各模块课程间的联系不够以及课程设置和相关内容的选取不合理问题。
  为此,提出借鉴“多源知识融合”的原理和方法,从影响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核要素分析入手,根据社会的现有需求及未来发展加入主观判断与识别,对多个相关的分布式知识来源进行精炼、融合与重构,开展相应的课程体系架构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课程内容整合。
  1)模块化课程框架构建
  依据“现场工程师”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影响本学科领域所确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前沿发展的内核要素分析入手,借助功能实现矩阵,遵循课程设置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独立开课、同步推进、相互支持”的原则,重新构建分层次进阶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2)课程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课程内容应遵循以下的原则:精炼课程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融合多学科知识要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工程应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3)实践平台建设
  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路、独立开课、同步推进、相互支持”的原则,组织校企联合师资团队,共同实施,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方法,构建“理论和实践双支持”、“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彰显我校“学以致用”办学理念、体现专业型本科生培养目标。
  (3)适时反馈校正机制的建立
  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难点在于研究制定课程体系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合理的设定反馈参数,分析反馈信息对体系的影响,不断修订体系构架及内容,逐步达到课程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
  反馈与校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因此,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对反馈校正机制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标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答辩、研究报告、产品设计等多种方法评价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与技术,全面构建课程体系的质量标准与决策体系以确保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关联校正措施的数学路径,指导校正措施的选用,不断修正体系构架及内容。
  三、结束语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着重论述了课程体系中适时反馈与矫正的原则和重要性。以“反馈校正机制”和“多源知识融合”理论为前提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不仅可以推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邢 博.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J](第6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
  [2] 李建辉.论高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作[J] .高等理科教育,2007,(2).
  [3] 李一民.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及资源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171);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一般资助课题(编号:GY201306、2014YB10) ;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一般资助课题(编号:JG20130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而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中国画与青花瓷通过笔墨写意完美结合,表现的特点反映着中国人对世界的感知和艺术思维方式,表现了中国人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方式对世界的把握。  【关键词】瓷器 中国画 青花瓷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5-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4-02  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一书序言中提出:“我们呼吁成人能走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儿童喜爱的并能有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改变那种过去教育压迫儿童的状况。”由此可见,“儿童精神”的核心是从小就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力,活在儿童当下,有充分的生活体验促进成长,此递进的三个层次为幼儿
期刊
【摘要】为适应高中新课标的要求,教育资源整合正在全面普及。普通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阶段,易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科学、全面地推广心理教育是加强学生人格塑造及实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育资源整合 普通高中 心理状况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0-02  【Key
期刊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城市居民的欢迎。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增加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但居民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仍受到设施数量、设施类型、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限制。社区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与设计对社区体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社区体育设施的可达性与服务水平是很多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
  在长期的研究讨论中,可达性理论延展出了空间及非空间的多重涵义,其中广义可达性受城市空间环境及社会居民主观意识的共同影响,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研究体育设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在村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村民生活劳作、产品贸易、文化娱乐、休憩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乡村风貌与民俗传承的重要载体,营造乡村公共空间特色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经历了“新农村”、“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等建设过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乡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乡村已经不再是封闭的熟人社会,而是伴随着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生活的融入,形成村民“离乡入城”甚至是“去农化”趋势。因此,直接导致农田撂荒、产业萧条,乡村“老
【摘要】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智慧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正的让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的精神达到契合。  【关键词】教师 智慧 引领 学生 走进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9-01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教学中应达到“自由对话”的境界,在字句间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意会”,让学生、教师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孩子在父母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父母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器、成才。文章试图通过对望子成龙、望子成器、望子成才——父母对孩子的三大不同期望进行解读分析,反思教育的目的,及教育该如何培养人。  【关键词】龙 器 才 教育目的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50-02  一、浅析龙、器、才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全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正是在适应这种实际需要孕育产生出来的两种高等教育模式。本文就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高职高专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01-02  The discussion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作为为社会输出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要渠道之一,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社会需求量大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失,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可行的目标。因此,如何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工商模拟市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工商模拟市场在东莞市中职学校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优势及问题,并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关键词】工商模拟市场
期刊
【摘要】学风建设作为独立学院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成才成长方面,特别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在学风建设方面引入管理学的柔性管理机制,开创了学风建设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学风建设 柔性管理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