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Nemo,让鱼爸爸不辞辛劳地横跨大半个地球寻找;在台湾,也有这样一个不停寻找Nemo的鱼老板——邰港科技董事长方祖熙。
为了摆脱传统水族馆的削价竞争,方祖熙投入3亿元(新台币,下同),把荧光基因植入鱼体内,独创荧光鱼,不仅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最酷发明,也从传统的水族贸易商摇身变为海洋生技公司。
继荧光鱼之后,他又以基因培育的海水鱼,继续投入浩瀚的基因复制工程,他说:“要不断创新,才不必担心被人赶上。”
跟着方祖熙巡视位于台北市民生东路的荧光鱼旗舰店后,下一站,要到“邰港科技”位于北县五股的研发中心,他自己抓了钥匙,钻到停在一旁的休旅车。“董事长,怎么没请司机啊?”他腼腆地笑着说:“自己开比较方便嘛,而且公司还在起步,能省一点是一点。”我瞄了一眼,车上还印着“邰港”字眼,方祖熙不好意思地说:“平常还可以拿来送货,开太好的车容易被绑架啊!”
专利刊“时代”亮眼
虽没有排场,可是方祖熙发明的荧光鱼,不但获得十多项专利,更在200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全球40项最酷发明之一,为台湾唯一的人选者。这尾荧光小鱼登上《时代》后,“邰港”业绩直线上升,去年度营业额已有3.6亿元,较之前成长3倍,更在今年4月完成上市挂牌,目前股价在16元上下。
“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生态桌,我们最新的专利。这个桌面是强化玻璃,还有气压式开关,另外我们有免换水微生物制剂,所以不用担心鱼缸清洁问题。你看,这样一边喝咖啡,一边赏鱼,很不错吧!”方祖熙得意地裂嘴笑着。
“我们还有研发成长时间较短的教材鱼,让小学生的自然课除了蚕宝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他边说边拿起了教材本开始解说,我却被眼前的Nemo(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吸引住目光。
“哎呀!这个是我们的新产品,基因培育的海水鱼,以前要海水鱼,都要出海去捕,通常都要下药才行,不但破坏生态,捕回来的鱼也常因药物伤害到内脏,大多只能活几个月。现在我们基因复制的,活四五年都没问题。”
鱼体植基因 发光
“大家都说发明荧光鱼厉害,其实没什么,荧光基因和鱼本来就有,我们做的,只是把荧光的基因转植到鱼体内而已。”
方祖熙擅长的,就是把本来平凡无奇的鱼类,透过创意与科技的结合,创造话题,才让“邰港”从一间不起眼的传统水族贸易商,摇身一变成为海洋科技公司。
五专机械科毕业后,方祖熙就到家族经营的“台港贸易”工作。“台港贸易”当时是台湾最大的观赏鱼贸易跟批发商,从东南亚及香港引进观赏鱼种,也从台湾近海搜购鱼类卖到香港。
“时机好的时候,一尾红龙可以卖到40几万元,东南亚甚至还有饲养红龙的公司股票上市。”方祖熙回忆说。好赚的生意大家抢,上世纪90年代观赏鱼的市场蓬勃,竞争也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各水族贸易商开始削价竞争,毛利从原本的五成一路降到仅剩二成。
产学界携手 生机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方祖熙不断思考,从扩大门市到经营鱼缸设备、饲料、水草等肥料,甚至创办《观赏鱼杂志》,却始终不敌众多对手瓜分市场。“后来我们开始到处找新奇的鱼种,还跟着远洋渔船出海。”可是,辛苦找到的鱼,不但数量少又不易存活,连获利也有限,他决定自行研发。
“那时候刚好认识海洋大学的教授,他们愿意提供我技术支持。坐着等死,不如大胆冒险。”1996年,方祖熙投资3亿元,成立“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同时与台大、海洋大学、“中研院”合作,公司更名为“邰港科技”。
同时,他还研究包括医药品、水族处理剂、滤材等周边商品,“这样才不会这个产品没出来,公司就完了。我们的研发策略就是初阶、中阶、高阶同时进行,当高阶还在研究的时候,初阶的产品就可以先卖。”方祖熙说。
2001年,邰港终于成功结合了基因转植以及基因工程二项技术,在青将鱼或金斑马鱼的受精卵胚胎内,植入荧光鱼基因片,培育出第一尾全身发亮的荧光鱼,却碰上了纳莉台风,“当时我们公司就在忠孝东路,整个店都淹掉了,刚出炉的荧光鱼顺着大水游了出去,呵呵,也算游出一条生路啦!”方祖熙自嘲地苦笑。
全球走透透 参展
一场纳莉风灾,让方祖熙损失了二三千万元,却也让他学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现在“邰港”的种鱼得分三四个地方存放,确保安全。
有了特殊的荧光鱼,接下来就是怎么把鱼卖出去,由于“邰港”是观赏鱼贸易起家,方祖熙便自己带着鱼跑遍全世界各地,“因为产品特殊,销售就变得相对简单,可是我也不敢掉以轻心,还是亲自去找老客户,不只联络感情,还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除了老客户外,方祖熙还到处参加展览,水族展、居家布置展、景观设计展,只要能让荧光鱼露脸的地方都去。2003年,包括英国《动物星球频道》(Animal Planet)、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远东经济评论》等知名国际媒体,都前来报道“邰港”的荧光鱼。
在荧光鱼的带动下,“邰港”不仅知名度大增,营收也一口气从1996年的1.2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6亿元,营收中七成是外销,同时还帮日本、美国等国际公司代工水族饲料。
研发不间断 再冲
为了不被同业模仿,方祖熙让荧光鱼不孕,以防止同业繁殖,可是市面上仍出现不少直接将鱼染上荧光剂的仿冒荧光鱼,而且每尾仅要价20元至30元。为了不被仿冒品打败,方祖熙仍不断研发各种新款荧光鱼,至今已发布了15种荧光鱼。目前,每尾荧光鱼售价约50~60元,毛利率高达六成,“这下子再也不用担心削价竞争了吧!”
他说:“以前为了让产品尽快上市,仅以成长速度快的小型鱼为主。现在我们也朝中型鱼发展,最新产品是中型的神仙鱼,未来10年要做什么,我都想好了。”
方祖熙的Nemo虽然已经游到了没人竞争的蓝海,但他开发新的Nemo的工作却永远都不会停止。
(责任编辑/袁红)
为了摆脱传统水族馆的削价竞争,方祖熙投入3亿元(新台币,下同),把荧光基因植入鱼体内,独创荧光鱼,不仅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最酷发明,也从传统的水族贸易商摇身变为海洋生技公司。
继荧光鱼之后,他又以基因培育的海水鱼,继续投入浩瀚的基因复制工程,他说:“要不断创新,才不必担心被人赶上。”
跟着方祖熙巡视位于台北市民生东路的荧光鱼旗舰店后,下一站,要到“邰港科技”位于北县五股的研发中心,他自己抓了钥匙,钻到停在一旁的休旅车。“董事长,怎么没请司机啊?”他腼腆地笑着说:“自己开比较方便嘛,而且公司还在起步,能省一点是一点。”我瞄了一眼,车上还印着“邰港”字眼,方祖熙不好意思地说:“平常还可以拿来送货,开太好的车容易被绑架啊!”
专利刊“时代”亮眼
虽没有排场,可是方祖熙发明的荧光鱼,不但获得十多项专利,更在200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全球40项最酷发明之一,为台湾唯一的人选者。这尾荧光小鱼登上《时代》后,“邰港”业绩直线上升,去年度营业额已有3.6亿元,较之前成长3倍,更在今年4月完成上市挂牌,目前股价在16元上下。
“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生态桌,我们最新的专利。这个桌面是强化玻璃,还有气压式开关,另外我们有免换水微生物制剂,所以不用担心鱼缸清洁问题。你看,这样一边喝咖啡,一边赏鱼,很不错吧!”方祖熙得意地裂嘴笑着。
“我们还有研发成长时间较短的教材鱼,让小学生的自然课除了蚕宝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他边说边拿起了教材本开始解说,我却被眼前的Nemo(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吸引住目光。
“哎呀!这个是我们的新产品,基因培育的海水鱼,以前要海水鱼,都要出海去捕,通常都要下药才行,不但破坏生态,捕回来的鱼也常因药物伤害到内脏,大多只能活几个月。现在我们基因复制的,活四五年都没问题。”
鱼体植基因 发光
“大家都说发明荧光鱼厉害,其实没什么,荧光基因和鱼本来就有,我们做的,只是把荧光的基因转植到鱼体内而已。”
方祖熙擅长的,就是把本来平凡无奇的鱼类,透过创意与科技的结合,创造话题,才让“邰港”从一间不起眼的传统水族贸易商,摇身一变成为海洋科技公司。
五专机械科毕业后,方祖熙就到家族经营的“台港贸易”工作。“台港贸易”当时是台湾最大的观赏鱼贸易跟批发商,从东南亚及香港引进观赏鱼种,也从台湾近海搜购鱼类卖到香港。
“时机好的时候,一尾红龙可以卖到40几万元,东南亚甚至还有饲养红龙的公司股票上市。”方祖熙回忆说。好赚的生意大家抢,上世纪90年代观赏鱼的市场蓬勃,竞争也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各水族贸易商开始削价竞争,毛利从原本的五成一路降到仅剩二成。
产学界携手 生机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方祖熙不断思考,从扩大门市到经营鱼缸设备、饲料、水草等肥料,甚至创办《观赏鱼杂志》,却始终不敌众多对手瓜分市场。“后来我们开始到处找新奇的鱼种,还跟着远洋渔船出海。”可是,辛苦找到的鱼,不但数量少又不易存活,连获利也有限,他决定自行研发。
“那时候刚好认识海洋大学的教授,他们愿意提供我技术支持。坐着等死,不如大胆冒险。”1996年,方祖熙投资3亿元,成立“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同时与台大、海洋大学、“中研院”合作,公司更名为“邰港科技”。
同时,他还研究包括医药品、水族处理剂、滤材等周边商品,“这样才不会这个产品没出来,公司就完了。我们的研发策略就是初阶、中阶、高阶同时进行,当高阶还在研究的时候,初阶的产品就可以先卖。”方祖熙说。
2001年,邰港终于成功结合了基因转植以及基因工程二项技术,在青将鱼或金斑马鱼的受精卵胚胎内,植入荧光鱼基因片,培育出第一尾全身发亮的荧光鱼,却碰上了纳莉台风,“当时我们公司就在忠孝东路,整个店都淹掉了,刚出炉的荧光鱼顺着大水游了出去,呵呵,也算游出一条生路啦!”方祖熙自嘲地苦笑。
全球走透透 参展
一场纳莉风灾,让方祖熙损失了二三千万元,却也让他学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现在“邰港”的种鱼得分三四个地方存放,确保安全。
有了特殊的荧光鱼,接下来就是怎么把鱼卖出去,由于“邰港”是观赏鱼贸易起家,方祖熙便自己带着鱼跑遍全世界各地,“因为产品特殊,销售就变得相对简单,可是我也不敢掉以轻心,还是亲自去找老客户,不只联络感情,还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除了老客户外,方祖熙还到处参加展览,水族展、居家布置展、景观设计展,只要能让荧光鱼露脸的地方都去。2003年,包括英国《动物星球频道》(Animal Planet)、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远东经济评论》等知名国际媒体,都前来报道“邰港”的荧光鱼。
在荧光鱼的带动下,“邰港”不仅知名度大增,营收也一口气从1996年的1.2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6亿元,营收中七成是外销,同时还帮日本、美国等国际公司代工水族饲料。
研发不间断 再冲
为了不被同业模仿,方祖熙让荧光鱼不孕,以防止同业繁殖,可是市面上仍出现不少直接将鱼染上荧光剂的仿冒荧光鱼,而且每尾仅要价20元至30元。为了不被仿冒品打败,方祖熙仍不断研发各种新款荧光鱼,至今已发布了15种荧光鱼。目前,每尾荧光鱼售价约50~60元,毛利率高达六成,“这下子再也不用担心削价竞争了吧!”
他说:“以前为了让产品尽快上市,仅以成长速度快的小型鱼为主。现在我们也朝中型鱼发展,最新产品是中型的神仙鱼,未来10年要做什么,我都想好了。”
方祖熙的Nemo虽然已经游到了没人竞争的蓝海,但他开发新的Nemo的工作却永远都不会停止。
(责任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