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口才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家思想缜密,文采飞扬,但多是“讷于言而敏于写”。殊不知,国内很多作家竟是“口笔相硬”,口才也相当了得!其反应之机敏、应对之聪慧、口才之犀利,令很多人自叹不如!
  现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刘绍棠,一生著作颇丰,《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地火》《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作品一度成为国内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刘绍棠虽以笔为武器,但口才也没有“荒废”。一次,他参加记者招待会,收到现场一位外国记者的提问纸条:“共产党不是伟大、光荣、正确和战无不胜的吗?为什么连‘现代派’和‘存在主义’都要抵制,怕得不得了呢?”
  刘绍棠看了一眼这张不怀好意、带有挑衅性质的纸条,当即站起身,一拍自己的胸脯,说:“你们说我的身体好不好?”
  现场的记者看了看刘绍棠健壮的体魄,异口同声地说:“棒!”
  刘绍棠接过话茬:“那么你们说,我为什么不能吞食苍蝇呢?”一句巧妙的设喻。声东而击西、犀利而准确地回答了那位记者的提问。刘绍棠的现场作答赢得了满堂喝彩!
  因一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而蜚声中外的当代女作家谌容也是一位反应机敏、口才了得的人。某年夏,谌容到美国访问。在某大学演讲时,突然遇到一位学生的提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这种提问带有一定的政治深意。回答颇费思量。谌容冲台下一笑,然后对那位提问者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而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
  这番回答从侧面回击,可谓答得机敏巧妙,令对方无懈可击、无言以对。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人间烟火》《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等作品。熟悉梁晓声的人,都认为他是位“大智若愚”型的文艺工作者,其实,梁晓声的口才也非常好。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梁晓声。采访的记者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采访一段时间后,他让摄像停下来。然后跟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答应。
  那位记者便把话筒递到梁晓声嘴边:“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这个问题显然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很不好作答,一不留神就会“上套”。梁晓声略为一怔,马上反问那位记者:“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是好是坏?”
  梁晓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一句反问,“王顾左右而言他”,令那位英国老牌记者顿时语塞。别有用心的采访也就就此“夭折”了。
其他文献
1965年5月间,年过古稀的毛泽东,来到阔别38年的由他老人家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作为当时年轻的公安干部,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公安厅负责的这次特殊的警卫工作。4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保卫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点点滴滴,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护卫毛主席上山  1965年4月的一天,在省公安厅会议室内,厅长周克用召集由机关各处室抽调的30余名年轻力壮、表现优秀的干部
期刊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会有这么繁荣发达的互联网一样。那么未来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  能上网的隐形眼镜。你能想象某一天上网只用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
期刊
我的故乡在湘赣边界的萍乡市西部小山村。那是一个平凡而美丽的地方。我退休后,在悠然自得的岁月里,有时回老家看看,平日里关注着故乡改革和发展的新闻报道,也总爱打听故乡的建设情况。故乡山水的变迁,让我魂牵梦绕。  钟鼓山名不虚传  解放初期,我在故乡的东桥小学读高小,在校门口右侧每日能见到那座呈丹霞地貌的钟鼓山。钟山似钟,鼓山如鼓,两山之间夹一山,形似香炉,名日香炉寨。三山相连。便构成了钟鼓山。在夕阳的
期刊
去年春节,我带着全家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家乡——佐陂村。当汽车驶入村落时,翠绿的竹林映入眼帘,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山涧潺潺流淌,秀丽的风景、优美的生态环境,真迷人;一排排雪白的新房张贴着大红的春联,悬挂着喜庆的灯笼;公路上的轿车、摩托车、电动车来往穿梭,走亲访友的人群川流不息,呈现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当车停在老家门口时,村上的许多人潮水般地把我们围住,族上几位长者高兴地说:“你们回家了,新年好!过去全
期刊
从薄薄的纸页中放飞灵感  字行里迸发出爽朗的笑声  咀嚼苦涩、甜美的沧桑岁月  聆听茫茫人海里的天籁之音  默默地为他人编织嫁衣  在汉字大海里选玉淘金  每一滴汗水都催生白发  像春蚕吐丝,忙碌不停  采撷井冈山的红色火种  照亮读者的眼睛和心灵  意蕴深远的诗词绘画  似庐山飘来的朵朵彩云  精心描绘生活的诗情画意  用慧眼与智慧捕捉美的精灵  在无私奉献中陶冶人格与情操  怀揣一颗永不泯灭的
期刊
万福是吉安县最大的乡镇,圹东又是该镇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圹东街农贸市场上一角,设有一个书摊,每天吸引着不少农民朋友和中小学生前来这里看书借书。书摊的主人是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名叫刘慕蕾。据说这是他开办的农家书屋的第三个书摊点。  刘慕蕾原是小学教师,平日里喜欢订报买书。1996年退休时,他家里已有上千册图书和大量报刊。如何让这些书报继续发挥作用,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当他看到本镇净坑村老师
期刊
江西新余市。袁河之南,良山腹地。  这里,是新钢公司山上片生产基地。在苍翠碧绿的山谷中,星罗棋布地居住着众多的新钢员工和家属。吴银皋的家,就坐落在白云深处。  别以为仙境般的大山深处就没有丑陋现象。早几年。这里也发生过一起邻里纠纷,冲突双方先“文攻”,后“武卫”,乱石为器,红砖横飞。就在打得不可开交的关键时刻,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眼看制止不住。便果断地往对打双方中间一站,以年迈之躯中止了“战争”的再
期刊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电工,凭着“性本善”的爱心,19年来照顾了14位非亲非故的老人,他孝敬老人的义举在浮梁大地广为流传,他就是浮梁县供电公司江村营业站电工胡发善。近日,胡发善被评为“景德镇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泥瓦匠变身电工  江村乡是浮梁县较偏远的乡,距离县城近80公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胡发善1952年出生于这个乡的诰峰村,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有3公里。由于家庭贫困,没念几年书他就当学徒做
期刊
翻版“彭字案”和“小悦悦事件”  《广州日报》2011年8月31日的文章《“扶不起”的老太太,各地频现翻版“彭宇案”》说,2011年8月28日下午,武汉一电动车主因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老太,反被老太认定是撞人者。就在车主自认倒霉,准备赔200元了事时,在数名现场目击者的坚持下,交警判定这起事故并非交通事故,让车主离开现场。无独有偶,在江苏如皋,也有监控视频证实,一位被老太认定是在路边撞倒自己的大
期刊
夕阳如火,把西天的云霞烧得通红。  老人引颈望望远方,看来没人再光顾他的生意了,便将乱七八糟散放了一地的工具收进工具箱里,扛起写着“临时修车处”的小木牌,朝马路对面走去。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车铃声骤然响起。老人躲闪不及,被撞翻在地。木牌倒在一旁,箱中的工具骨碌碌滚了一地。骑车的姑娘赶紧把老人扶了起来。  老人拍拍身上的泥土,嘴里“咿咿呀呀”嚷着——原来是个聋哑人。姑娘的脸一下红到耳根,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