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文章提倡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高一学生的心理,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心脉; 特色; 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8-001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高一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大致相同。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发展也有天差地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
笔者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领悟到,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必须从“心”开始,充分考虑高一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
三、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策略
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1.精心设计——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他们的内心总要琢磨一个问题——新班级与原来的班级有何不同?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化班级环境。开学前夕,直接由班主任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利用黑板报写上几句热情洋溢的班主任寄语,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布告栏中,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给初来乍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学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教室环境,力争创设一种温馨的特色,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
第二阶段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实践表明,凡是针对性强,能唤起师生共鸣的标语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班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也可在学生中征集评选出一些标语,如“静能生慧”、“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激情点燃梦想,拼搏实现梦想”等等。班级标语随班级工作适时更新,这样可起到长期振奋人心的作用。
2.自主管理——创立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高一学生,一般来自全市各地、各校的初中,每个学校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进入新的集体后,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重新规范,依“法”治班。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让学生谈谈对优秀班集体的理解,再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最后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比如“民主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我们把考核权给予每个班委干部,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就加分奖励。每月总结,对量化总分在前十位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些都由班干部组织、操作,班长负责监督,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3.营造氛围——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抓班级精神文化,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心理外,作为一个班级,更应具有一种在长期的生活与共存中,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这便是一个集体所具备的共同心理特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3.1借助各种活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一新生,对未来无限憧憬,他们都迫切地盼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老师。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班主任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介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教学经历、性格特征,让同学们产生一种急于想和老师融为一体的强烈欲望。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另一方面,班级可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如利用教师节,让学生谈谈“我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或举行各种比赛时,请科任老师做评委,或建立“导师制”,让每位科任老师重点关注一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老师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工作作风,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
3.2利用日记效应,形成竞争互助的班风。班级日记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记载,主要记录班级一天的点滴进步和记录者个人对班级生活的切身感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心理上存在的障碍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日记给了师生梳理思想的空间,成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有力助手,传递着彼此的信任与期望。同学们的铮铮誓言“阳光总在风雨后”“勇敢面对一切挫折”“相信胜利属于我们高一(9)班”让同学们充满自信,团结互助,跃上了一个个胜利的顶峰。日记是学生完成自我疏导的一种有效做法,有效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成效,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舵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出优良的特色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科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花.关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素质教育论坛,2009,9
[2] 李建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J].成功,2010(10)
关键词:心脉; 特色; 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8-001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高一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大致相同。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发展也有天差地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
笔者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领悟到,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必须从“心”开始,充分考虑高一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
三、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策略
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1.精心设计——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他们的内心总要琢磨一个问题——新班级与原来的班级有何不同?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化班级环境。开学前夕,直接由班主任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利用黑板报写上几句热情洋溢的班主任寄语,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布告栏中,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给初来乍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学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教室环境,力争创设一种温馨的特色,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
第二阶段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实践表明,凡是针对性强,能唤起师生共鸣的标语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班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也可在学生中征集评选出一些标语,如“静能生慧”、“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激情点燃梦想,拼搏实现梦想”等等。班级标语随班级工作适时更新,这样可起到长期振奋人心的作用。
2.自主管理——创立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高一学生,一般来自全市各地、各校的初中,每个学校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进入新的集体后,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重新规范,依“法”治班。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让学生谈谈对优秀班集体的理解,再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最后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比如“民主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我们把考核权给予每个班委干部,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就加分奖励。每月总结,对量化总分在前十位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些都由班干部组织、操作,班长负责监督,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3.营造氛围——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抓班级精神文化,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心理外,作为一个班级,更应具有一种在长期的生活与共存中,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这便是一个集体所具备的共同心理特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3.1借助各种活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一新生,对未来无限憧憬,他们都迫切地盼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老师。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班主任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介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教学经历、性格特征,让同学们产生一种急于想和老师融为一体的强烈欲望。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另一方面,班级可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如利用教师节,让学生谈谈“我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或举行各种比赛时,请科任老师做评委,或建立“导师制”,让每位科任老师重点关注一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老师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工作作风,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
3.2利用日记效应,形成竞争互助的班风。班级日记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记载,主要记录班级一天的点滴进步和记录者个人对班级生活的切身感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心理上存在的障碍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日记给了师生梳理思想的空间,成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有力助手,传递着彼此的信任与期望。同学们的铮铮誓言“阳光总在风雨后”“勇敢面对一切挫折”“相信胜利属于我们高一(9)班”让同学们充满自信,团结互助,跃上了一个个胜利的顶峰。日记是学生完成自我疏导的一种有效做法,有效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成效,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舵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出优良的特色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科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花.关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素质教育论坛,2009,9
[2] 李建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J].成功,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