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例1 材料一、二中的下层民众对辛亥革命缺乏正确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补课”指什么?
材料一 经过辛亥革命的一位四川老人回忆说:四川军政府成立,人们问一个从成都回来的人,军政府都督蒲殿俊是怎样穿戴的,那人回答说,“他头戴金冠,插野鸡翎子,身穿大红袍,腰围玉带,足穿粉底朝靴!”而听者却都信以为真。
——《辛亥革命回忆录》(七)
材料二 据当时在南京的英国领事跟他的公使汇报说,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
——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
解析 对下层民众来说,辛亥革命的成功更多的是一次“汉人取代满人”的朝代更迭。即使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但对于千百万下层民众来说,他们所能理解的大多只是改朝换代。“官威”“皇权”等腐朽的封建思想仍然固着在他们的头脑中,革命没能从思想上解放民众。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是思想领域的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者们高举反孔大旗,批判维护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把民众从愚昧中解放出来。辛亥革命用武装斗争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则在思想领域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答案 说明了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没能从思想上解放下层民众,下层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补的是“思想启蒙”的课。辛亥革命用武装斗争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则在思想领域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
例2 材料中 “儒教革命”指什么?“造新国民”指什么?
材料三 窃以为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
材料四 儒家不革命,儒家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解析 任何国家,如果只是一种思想占统治地位,结果必然会扼杀自由,使社会陷于黑暗,况且,儒家的纲常伦理已经不符合近代文明发展,必须破除。新文化运动者们将矛头指向孔子学说及封建纲常礼教,提出“打倒孔家店”,向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旧礼教发起猛烈攻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 “儒教革命”是指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要求,进行一场“推翻孔家店”的思想文化革命。“造新国民”是指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启发民智、重铸国魂。新文化运动者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例3 陈独秀为什么认为只有德赛两先生才能救治中国?
材料五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六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解析 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把科学与人权(即民主)比为车的两个轮子,国人欲摆脱蒙昧落后,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9年1月,陈独秀在回击守旧势力对民主与科学的挑衅时,再次坚定地拥护民主与科学。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答案 20世纪的中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禁锢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唯有民主才能实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二是科技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因此需要科学。
例4 陈独秀的新思想
材料七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八 ……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解析 在《敬告青年》中,陈独秀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启示他们自觉奋斗,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敬告他们要尊崇实际,摒弃虚文,敢于批判那些陈腐教条,用理性和科学来衡量一切。陈独秀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极大地振奋了中国青年,启发了青年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积极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了运动发展,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例5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解析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李大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中国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例6 材料十中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哪位?文学革命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十 我曾仔细研究:中国这二千年何以没有真价值真生命的“文言的文学”?我自己回答道:“这都是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 文学的国语》
解析 胡适主张写文章使用有生命的白话文,代替艰涩难懂的文言文。陈独秀声援胡适,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白话文运动由此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运动,打破了文人、贵族对文学的垄断。从1918年5月起,鲁迅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文章,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树立起了新文学的典范。
答案 胡适。积极作用: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促进了文化平民化发展;有利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例1 材料一、二中的下层民众对辛亥革命缺乏正确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补课”指什么?
材料一 经过辛亥革命的一位四川老人回忆说:四川军政府成立,人们问一个从成都回来的人,军政府都督蒲殿俊是怎样穿戴的,那人回答说,“他头戴金冠,插野鸡翎子,身穿大红袍,腰围玉带,足穿粉底朝靴!”而听者却都信以为真。
——《辛亥革命回忆录》(七)
材料二 据当时在南京的英国领事跟他的公使汇报说,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
——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
解析 对下层民众来说,辛亥革命的成功更多的是一次“汉人取代满人”的朝代更迭。即使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但对于千百万下层民众来说,他们所能理解的大多只是改朝换代。“官威”“皇权”等腐朽的封建思想仍然固着在他们的头脑中,革命没能从思想上解放民众。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是思想领域的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者们高举反孔大旗,批判维护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把民众从愚昧中解放出来。辛亥革命用武装斗争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则在思想领域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答案 说明了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没能从思想上解放下层民众,下层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补的是“思想启蒙”的课。辛亥革命用武装斗争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则在思想领域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
例2 材料中 “儒教革命”指什么?“造新国民”指什么?
材料三 窃以为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
材料四 儒家不革命,儒家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解析 任何国家,如果只是一种思想占统治地位,结果必然会扼杀自由,使社会陷于黑暗,况且,儒家的纲常伦理已经不符合近代文明发展,必须破除。新文化运动者们将矛头指向孔子学说及封建纲常礼教,提出“打倒孔家店”,向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旧礼教发起猛烈攻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 “儒教革命”是指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要求,进行一场“推翻孔家店”的思想文化革命。“造新国民”是指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启发民智、重铸国魂。新文化运动者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例3 陈独秀为什么认为只有德赛两先生才能救治中国?
材料五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六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解析 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把科学与人权(即民主)比为车的两个轮子,国人欲摆脱蒙昧落后,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9年1月,陈独秀在回击守旧势力对民主与科学的挑衅时,再次坚定地拥护民主与科学。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答案 20世纪的中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禁锢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唯有民主才能实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二是科技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因此需要科学。
例4 陈独秀的新思想
材料七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八 ……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解析 在《敬告青年》中,陈独秀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启示他们自觉奋斗,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敬告他们要尊崇实际,摒弃虚文,敢于批判那些陈腐教条,用理性和科学来衡量一切。陈独秀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极大地振奋了中国青年,启发了青年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积极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了运动发展,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例5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解析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李大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中国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例6 材料十中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哪位?文学革命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十 我曾仔细研究:中国这二千年何以没有真价值真生命的“文言的文学”?我自己回答道:“这都是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 文学的国语》
解析 胡适主张写文章使用有生命的白话文,代替艰涩难懂的文言文。陈独秀声援胡适,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白话文运动由此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运动,打破了文人、贵族对文学的垄断。从1918年5月起,鲁迅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文章,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树立起了新文学的典范。
答案 胡适。积极作用: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促进了文化平民化发展;有利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