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销售与市场》风雨无阻地陪我度过15个年头。
我是2003级市场营销的学生。还记得大二那年,老师给我推荐了一本专业杂志,就是《销售与市场》。
在自习室里,我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认真地写在笔记本上。慢慢地,我读懂了部分专业案例。《销售与市场》文章里前沿的营销知识和优秀的案例分析,总是能让我眼前一亮。
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我爱上了市场营销。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学生,对文字天生敏感。我像品文学一样地读案例、记案例、背案例。为了更好地吸收营销知识,充分理解案例,准确研究市场数据,我创办了市场营销专业刊,向全校师生展现“80后”营销专业学生的张扬个性。
我做了两年的主编,编辑了近百个行业案例,撰写期刊话题。在重新编辑和撰写话题时,我努力地学习《销售与市场》的案例采编方式,这让我不仅提高了商业应用文写作能力,还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专业技能基础。
《销售与市场》一直赋予我专业和勇气。初入业务岗,我面对着复杂终端,更多时候,即使抽丝剥茧,也无法找到销量下滑的原因。每周五的销售例会,漫长难熬。每每听着总监主持的例会,从心底的崇拜却因等级问题只能选择仰望。
我一直在等,等一个能够实现对望的机会。基层业务员渴望被关注,管辖的市场被重视,但想在近30人的基层队伍里脱颖而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广州是个多雨的城市,夏日的暴雨让终端销量持续下滑。
每次销售例会,总监都会问各区域的业绩,他给每人仅5分钟的汇报时间,一般由业务主管汇报。有一次,业务主管请假,总监破例地问了我所在的团队。为了把握机会,我一直在思考着用哪个专业观点来回答问题。我想起《销售与市场》的渠道版曾经讲过关于终端销量持续下滑的原因。我胸有成竹地引用文章中的部分观点加终端实际情况分析着,当我总结到暴雨不能成为销量下滑的原因时,全场寂然。那一刻,我能感受到总监的平视。
会后,总监叫我去办公室,他和我说了一句话:“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是8点半,我一般7点半就到公司了。”那一刻,我非常兴奋。
从此,我也选择7点半到公司,不断地向总监请教,从渠道运营到终端动销,从商务谈判到会议营销,从市场策划到跨界合作,总监耐心地逐一教授,我乐在其中,认真学习。从此之后,我的成绩总在刷新纪录:
业绩:覆盖率占100%、店面份额占15%、市场份额占12%;市场:第一个把手机海报贴进餐饮店和美容院;第一个实现跨界合作:手机与啤酒;第一个把终端门店做成新品上市的秀场……
最终,我把区域市场变成了样板市场。
作为一名南漂女生,每一次,我想哭时,都会想起《销售与市场》路长全老师的名言:不管手上的牌有多烂,一定会有解决方案。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4年,我尝试创业,在电脑城租了一个柜台做手机生意。电脑城是批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行间的竞争充斥着阴谋,我被陷害了,面对着一张5万元的恶意窜货罚单,我感到天快塌了。
窜货是工厂不能触犯的底线,为了维护渠道的区域利益,严罚窜货商是工厂对市场秩序的态度。发生窜货,工厂只罚省级代理商,再由代理商层层追责到窜货商。
那时,区级代理商找到了我,告知我罚单下来了。可是我并没有主动恶意窜货,我不想认罚。于是我开始在《销售与市场》的往期雜志中找案例想办法解决罚单事件。
终于在管理版中找到一篇文章叫《良性窜货打市场》,虽然文中提到的是啤酒行业的良性窜货方法,但对我的这个事件来说,有一个观点能为我洗白,即“用滚雷的办法引出大经销商,找到真正对经销该产品有兴趣的主力经销机构”。
我主动找到省级代理商的老板,告诉他:关于这张罚单,我认罚,但请他给我一个解释机会。
座谈会上,我阐述了一个观点:渠道成员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我们的共同目的是完成品牌建设,把品牌蛋糕做大。要做大蛋糕,只能用“滚雷”的办法才能吸引到真正有实力的终端。
为了支撑观点,我特意撰写了一份区域渠道运营计划书,计划书分成两个部分:
1.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电脑城的批发/零售现状、消费动机、消费特点等。
2.终端动销策划案,重新包装产品,打造区域产品特色,用产品结构来实现动销目的。最后,重点强调:本人不需要通过恶意窜货来实现获利,对于自己所在的区域市场,我比任何人都懂,我才是那个真正对产品有兴趣的主力终端。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厂经过深入调查,确认了我被陷害的事实,而这份计划书也得到了青睐,省级代理商的老板成了我的伯乐。
我曾把自己比作一只蜗牛,从不羡慕黄鹂鸟的一飞冲天,只希望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销售与市场》就如同树藤,我沿着它,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葡萄树”。而立之年,我已实现财务自由。感谢《销售与市场》多年来的陪伴,在此由衷地说一声:你是我成长的功臣。
祝愿《销售与市场》越办越好!
我是2003级市场营销的学生。还记得大二那年,老师给我推荐了一本专业杂志,就是《销售与市场》。
在自习室里,我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认真地写在笔记本上。慢慢地,我读懂了部分专业案例。《销售与市场》文章里前沿的营销知识和优秀的案例分析,总是能让我眼前一亮。
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我爱上了市场营销。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学生,对文字天生敏感。我像品文学一样地读案例、记案例、背案例。为了更好地吸收营销知识,充分理解案例,准确研究市场数据,我创办了市场营销专业刊,向全校师生展现“80后”营销专业学生的张扬个性。
我做了两年的主编,编辑了近百个行业案例,撰写期刊话题。在重新编辑和撰写话题时,我努力地学习《销售与市场》的案例采编方式,这让我不仅提高了商业应用文写作能力,还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专业技能基础。
《销售与市场》一直赋予我专业和勇气。初入业务岗,我面对着复杂终端,更多时候,即使抽丝剥茧,也无法找到销量下滑的原因。每周五的销售例会,漫长难熬。每每听着总监主持的例会,从心底的崇拜却因等级问题只能选择仰望。
我一直在等,等一个能够实现对望的机会。基层业务员渴望被关注,管辖的市场被重视,但想在近30人的基层队伍里脱颖而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广州是个多雨的城市,夏日的暴雨让终端销量持续下滑。
每次销售例会,总监都会问各区域的业绩,他给每人仅5分钟的汇报时间,一般由业务主管汇报。有一次,业务主管请假,总监破例地问了我所在的团队。为了把握机会,我一直在思考着用哪个专业观点来回答问题。我想起《销售与市场》的渠道版曾经讲过关于终端销量持续下滑的原因。我胸有成竹地引用文章中的部分观点加终端实际情况分析着,当我总结到暴雨不能成为销量下滑的原因时,全场寂然。那一刻,我能感受到总监的平视。
会后,总监叫我去办公室,他和我说了一句话:“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是8点半,我一般7点半就到公司了。”那一刻,我非常兴奋。
从此,我也选择7点半到公司,不断地向总监请教,从渠道运营到终端动销,从商务谈判到会议营销,从市场策划到跨界合作,总监耐心地逐一教授,我乐在其中,认真学习。从此之后,我的成绩总在刷新纪录:
业绩:覆盖率占100%、店面份额占15%、市场份额占12%;市场:第一个把手机海报贴进餐饮店和美容院;第一个实现跨界合作:手机与啤酒;第一个把终端门店做成新品上市的秀场……
最终,我把区域市场变成了样板市场。
作为一名南漂女生,每一次,我想哭时,都会想起《销售与市场》路长全老师的名言:不管手上的牌有多烂,一定会有解决方案。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4年,我尝试创业,在电脑城租了一个柜台做手机生意。电脑城是批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行间的竞争充斥着阴谋,我被陷害了,面对着一张5万元的恶意窜货罚单,我感到天快塌了。
窜货是工厂不能触犯的底线,为了维护渠道的区域利益,严罚窜货商是工厂对市场秩序的态度。发生窜货,工厂只罚省级代理商,再由代理商层层追责到窜货商。
那时,区级代理商找到了我,告知我罚单下来了。可是我并没有主动恶意窜货,我不想认罚。于是我开始在《销售与市场》的往期雜志中找案例想办法解决罚单事件。
终于在管理版中找到一篇文章叫《良性窜货打市场》,虽然文中提到的是啤酒行业的良性窜货方法,但对我的这个事件来说,有一个观点能为我洗白,即“用滚雷的办法引出大经销商,找到真正对经销该产品有兴趣的主力经销机构”。
我主动找到省级代理商的老板,告诉他:关于这张罚单,我认罚,但请他给我一个解释机会。
座谈会上,我阐述了一个观点:渠道成员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我们的共同目的是完成品牌建设,把品牌蛋糕做大。要做大蛋糕,只能用“滚雷”的办法才能吸引到真正有实力的终端。
为了支撑观点,我特意撰写了一份区域渠道运营计划书,计划书分成两个部分:
1.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电脑城的批发/零售现状、消费动机、消费特点等。
2.终端动销策划案,重新包装产品,打造区域产品特色,用产品结构来实现动销目的。最后,重点强调:本人不需要通过恶意窜货来实现获利,对于自己所在的区域市场,我比任何人都懂,我才是那个真正对产品有兴趣的主力终端。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厂经过深入调查,确认了我被陷害的事实,而这份计划书也得到了青睐,省级代理商的老板成了我的伯乐。
我曾把自己比作一只蜗牛,从不羡慕黄鹂鸟的一飞冲天,只希望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销售与市场》就如同树藤,我沿着它,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葡萄树”。而立之年,我已实现财务自由。感谢《销售与市场》多年来的陪伴,在此由衷地说一声:你是我成长的功臣。
祝愿《销售与市场》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