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0-01
诗人说,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同样,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教师,肯定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堂只有冒烟而没有燃烧的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因为“冒烟”仅仅体现了教师自我;而燃烧则是学生鲜活的主体活力的展现。
随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体性教学的提出,教学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或主动参与学习的互动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
一、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学习主动性的基础条件。怎样养成聋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心境。
其次,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聋生的不同生理、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计算机等)相结合,补偿听觉缺陷,强化学生的视觉、触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成功感的体验。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即将每个教学环节化解为几个小环节,做到既精且小,每个小环节都紧扣教学内容,并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接近,为学生搭好“学会”的台阶,感受到“学会”的乐趣。
此外,采取个人赛、小组赛、班级赛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表情让聋生充满自信,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主体活动。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明确学习主动性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真正树立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大胆质疑,勇于标新立异,认真思考,各抒己见。比如:三年级语文《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教师提出:几个小朋友在玩皮球,不小心皮球掉进树洞里,同学们帮助几个小朋友想一个拿出皮球的办法。同学们认真思考,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让学生亲自实验办法是否可行,结果都不行。让学生继续想,最后终于想出用水灌进树洞,皮球浮上来了。接着再问:如果掉进去的不是皮球,是其他的东西,是否可以浮上来了呢?通过回答、讨论和操作,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他们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问题也有很大好处。
三、重视情感因素,直观形象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虽然每个班级的聋生不是太多,但是由于受不同生理、心理缺陷的影响,可以说他们之间几乎没有相同的例子可以借鉴。教师既要面向全体聋生,又要根据聋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等因素,甚至要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聋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当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当对某项任务感兴趣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当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聋教育学指出:耳聋学生接受知识受到局限,教学时要注意发挥耳聋学生视觉器官的补偿作用,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直观形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境”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直观形象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大大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如果说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氛围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种情境。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达到体验的最终目的。我想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在教师动情引导下的自然流露。
四、鼓励学生质疑,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聋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更主动、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发掘出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从而提高聋生的整体素质,使素质教育在聋校得到真正的落实。
诗人说,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同样,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教师,肯定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堂只有冒烟而没有燃烧的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因为“冒烟”仅仅体现了教师自我;而燃烧则是学生鲜活的主体活力的展现。
随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体性教学的提出,教学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或主动参与学习的互动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
一、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学习主动性的基础条件。怎样养成聋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心境。
其次,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聋生的不同生理、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计算机等)相结合,补偿听觉缺陷,强化学生的视觉、触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成功感的体验。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即将每个教学环节化解为几个小环节,做到既精且小,每个小环节都紧扣教学内容,并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接近,为学生搭好“学会”的台阶,感受到“学会”的乐趣。
此外,采取个人赛、小组赛、班级赛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表情让聋生充满自信,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主体活动。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明确学习主动性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真正树立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大胆质疑,勇于标新立异,认真思考,各抒己见。比如:三年级语文《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教师提出:几个小朋友在玩皮球,不小心皮球掉进树洞里,同学们帮助几个小朋友想一个拿出皮球的办法。同学们认真思考,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让学生亲自实验办法是否可行,结果都不行。让学生继续想,最后终于想出用水灌进树洞,皮球浮上来了。接着再问:如果掉进去的不是皮球,是其他的东西,是否可以浮上来了呢?通过回答、讨论和操作,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他们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问题也有很大好处。
三、重视情感因素,直观形象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虽然每个班级的聋生不是太多,但是由于受不同生理、心理缺陷的影响,可以说他们之间几乎没有相同的例子可以借鉴。教师既要面向全体聋生,又要根据聋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等因素,甚至要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聋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当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当对某项任务感兴趣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当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聋教育学指出:耳聋学生接受知识受到局限,教学时要注意发挥耳聋学生视觉器官的补偿作用,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直观形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境”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直观形象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大大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如果说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氛围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种情境。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达到体验的最终目的。我想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在教师动情引导下的自然流露。
四、鼓励学生质疑,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聋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更主动、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发掘出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从而提高聋生的整体素质,使素质教育在聋校得到真正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