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构建中,可以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倡导个性化阅读、帮助差生发展、缔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多元化评价等多种途径加以优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和谐教育理念,聚焦课堂,关爱学生,为全力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的课堂倾注真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建构
构建和谐课堂的实质就是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意味着学生敞开心灵、激荡智慧、畅所欲言,老师作为“平等的首席”,转换角色,使教学水乳交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是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理想课堂。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建构小学语文和谐课堂进行了一番较为深入的探索。
一、把握目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设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教师教学智慧以及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是教与学和谐相长的基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注重五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期达到和谐进入课堂的目的。
(1)运用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物观察去感知、获得直观体验,从而激起学习的欲望,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课文。
(2)借助图画创设情境。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
(3)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运用音乐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在优美、舒适的旋律中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情感。
(4)扮演角色创设情境。在表演中发展儿童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在玩乐当中学习知识。
(5)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上五种方法互为支配,互为补充,在和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有机整合。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此教学片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爬山虎的“爬”,也可以通过实境创设,让学生光脚在光滑的湿地板上前行,通过脚趾的本能弯曲体验着爬山虎的“巴”住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奥秘。
二、弘扬个性,在个性阅读中自主成长
强化个性阅读,就要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认知方式、个人兴趣体验,进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只有放开学生,并对学生产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给予鼓励,才会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信心,促进学生独立阅读习惯、个性阅读方式的形成,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赛读、演读、分层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第三、四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默读课文,感受困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等标出。 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等标出。
(2)分组对读,面对困难。请一组学生读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克服困难的方法。
(3)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4)师生赛读: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学生感情激昂,语气坚定,置身于情境中)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个性化阅读,可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再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告别的那一段时,窦桂梅老师是这样指导朗读从而深化学生感情的。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志愿军,劝说大娘回去:
(1)“志愿军”劝说,可大娘不走。
(2)“志愿军”请求,可大娘舍不得走。
(3)“志愿军”恳求,大娘还是依依不舍。
(4)“志愿军”哀求,大娘还是恋恋不舍。
(5)“志愿军”命令,大娘仍是没有离开。
在隆隆的车声中,在“再见了亲人”“再见了朝鲜人民”“再见了志愿军”声声感人的话语中,学生哽咽着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中,先是十几个学生,最后到全班学生。
三、关注差生,追求整体的和谐发展
关注差生成长、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差生的知识面窄,学习不讲究方法,学习习惯差,自制力低下,常常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落后,是课堂教学一个极不和谐的因素,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差生,关键是从激励入手,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目标激励、尊重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成功激励、关怀激励、表扬激励、实践激励等多种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缓解差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上进情怀,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
如在诵读《美丽的武夷山》时,我是这样辅助一位学生的:
(学生**,学习习惯差,朗读能力差,语文成绩差,学习信心无)
师:美丽的武夷山,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请学生**为我们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站起身来,耷拉着小脑袋,一字一顿,声音很低)
师:**同学,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已经可以连贯地把一段话读完了,如果你能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请再读一遍。
(同学鼓掌加油)
(生**直起身子,一字一顿,声音响亮)
(师生一起鼓掌) 师:不错,要是把句子再读连贯些,略带微笑,美美地读一遍就更好了。想再读一遍吗?
(生**会意地点点头,声音响亮,连贯中略带晦涩与自信)
(全班鼓掌,生**满意地坐下)
四、注重生成,缔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生成中缔造民主氛围是和谐教学的主要手段。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搭建民主互动的平台,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1)“巧用学生的话”,自此及彼,趁热打铁。课堂上,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它是教师“胸中有整体”教学观的体现。
(2)“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课文的主旨是不要听奉承话,否则会上当受骗,但有的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却对狐狸大加赞赏,认为狐狸爱动脑筋,不怕失败,直到成功为止。这的确是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且有合理的因素,我们就要珍视、呵护。
(3)“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一位教师教学《养花》时,一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疼,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感悟出老舍养花的乐趣后,又进一步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正确认识。
五、多元化评价,助长学生成功体验
多元化评价是沟通老师和学生心灵的彩虹,是和谐课堂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随时运用准确性、真实性、机智性、幽默性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加油站”。多元化评价主要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和评价样式的多元化四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发挥好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从教师一元评价转向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相互学习、帮助、辅导,让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导航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针对学生个性和班级群体的评价,不仅限于知识、能力上,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质疑精神及对美的感受程度等许多方面。如我们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学中可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改变学生排斥评价、甚至惧怕评价的现状,让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和谐教学既是一种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秉承和谐教育理念,聚焦课堂,关爱学生,为全力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的课堂倾注真心。
[参 考 文 献]
[1]李新华.为探究性学习构建和谐心理环境的教学策略初探[J]. 天津教育,2006(6).
[2]冯艳秋.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0(4).
[3]卢娟.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氛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责任编辑:符 洁)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建构
构建和谐课堂的实质就是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意味着学生敞开心灵、激荡智慧、畅所欲言,老师作为“平等的首席”,转换角色,使教学水乳交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是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理想课堂。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建构小学语文和谐课堂进行了一番较为深入的探索。
一、把握目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设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教师教学智慧以及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是教与学和谐相长的基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注重五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期达到和谐进入课堂的目的。
(1)运用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物观察去感知、获得直观体验,从而激起学习的欲望,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课文。
(2)借助图画创设情境。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
(3)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运用音乐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在优美、舒适的旋律中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情感。
(4)扮演角色创设情境。在表演中发展儿童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在玩乐当中学习知识。
(5)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上五种方法互为支配,互为补充,在和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有机整合。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此教学片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爬山虎的“爬”,也可以通过实境创设,让学生光脚在光滑的湿地板上前行,通过脚趾的本能弯曲体验着爬山虎的“巴”住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奥秘。
二、弘扬个性,在个性阅读中自主成长
强化个性阅读,就要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认知方式、个人兴趣体验,进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只有放开学生,并对学生产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给予鼓励,才会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信心,促进学生独立阅读习惯、个性阅读方式的形成,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赛读、演读、分层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第三、四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默读课文,感受困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等标出。 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等标出。
(2)分组对读,面对困难。请一组学生读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克服困难的方法。
(3)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4)师生赛读: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学生感情激昂,语气坚定,置身于情境中)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个性化阅读,可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再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告别的那一段时,窦桂梅老师是这样指导朗读从而深化学生感情的。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志愿军,劝说大娘回去:
(1)“志愿军”劝说,可大娘不走。
(2)“志愿军”请求,可大娘舍不得走。
(3)“志愿军”恳求,大娘还是依依不舍。
(4)“志愿军”哀求,大娘还是恋恋不舍。
(5)“志愿军”命令,大娘仍是没有离开。
在隆隆的车声中,在“再见了亲人”“再见了朝鲜人民”“再见了志愿军”声声感人的话语中,学生哽咽着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中,先是十几个学生,最后到全班学生。
三、关注差生,追求整体的和谐发展
关注差生成长、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差生的知识面窄,学习不讲究方法,学习习惯差,自制力低下,常常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落后,是课堂教学一个极不和谐的因素,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差生,关键是从激励入手,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目标激励、尊重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成功激励、关怀激励、表扬激励、实践激励等多种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缓解差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上进情怀,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
如在诵读《美丽的武夷山》时,我是这样辅助一位学生的:
(学生**,学习习惯差,朗读能力差,语文成绩差,学习信心无)
师:美丽的武夷山,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请学生**为我们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站起身来,耷拉着小脑袋,一字一顿,声音很低)
师:**同学,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已经可以连贯地把一段话读完了,如果你能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请再读一遍。
(同学鼓掌加油)
(生**直起身子,一字一顿,声音响亮)
(师生一起鼓掌) 师:不错,要是把句子再读连贯些,略带微笑,美美地读一遍就更好了。想再读一遍吗?
(生**会意地点点头,声音响亮,连贯中略带晦涩与自信)
(全班鼓掌,生**满意地坐下)
四、注重生成,缔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生成中缔造民主氛围是和谐教学的主要手段。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搭建民主互动的平台,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1)“巧用学生的话”,自此及彼,趁热打铁。课堂上,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它是教师“胸中有整体”教学观的体现。
(2)“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课文的主旨是不要听奉承话,否则会上当受骗,但有的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却对狐狸大加赞赏,认为狐狸爱动脑筋,不怕失败,直到成功为止。这的确是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且有合理的因素,我们就要珍视、呵护。
(3)“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一位教师教学《养花》时,一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疼,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感悟出老舍养花的乐趣后,又进一步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正确认识。
五、多元化评价,助长学生成功体验
多元化评价是沟通老师和学生心灵的彩虹,是和谐课堂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随时运用准确性、真实性、机智性、幽默性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加油站”。多元化评价主要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和评价样式的多元化四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发挥好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从教师一元评价转向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相互学习、帮助、辅导,让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导航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针对学生个性和班级群体的评价,不仅限于知识、能力上,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质疑精神及对美的感受程度等许多方面。如我们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学中可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改变学生排斥评价、甚至惧怕评价的现状,让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和谐教学既是一种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秉承和谐教育理念,聚焦课堂,关爱学生,为全力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的课堂倾注真心。
[参 考 文 献]
[1]李新华.为探究性学习构建和谐心理环境的教学策略初探[J]. 天津教育,2006(6).
[2]冯艳秋.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0(4).
[3]卢娟.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氛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