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同样是快乐的课程,但还是有老师把它变成机械的、枯燥的,完全是题海战的课程。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怪现象,几乎所有上物理系的学生都不喜欢物理,可能只是高考中物理得了高分,或阴差阳错的步入物理系。笔者有一个大学同学每逢考试,就开始被物理折磨的抓耳挠腮,还奚落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等,说他们把物理搞得这么复杂,难为学习的人。可见,这种为考试而学习,为混文凭而学习,为找工作而学习的人是讨厌物理的。他们为什么没有培养起物理的兴趣呢?这是因为从初中开始,有些老师就把他们探索的兴趣浇灭了,把他们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变成只追求正确的答案,追求满分的学霸。近几年,笔者经过教学的实践后,才真正理解物理,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教育,什么才能让学生迸发探索的火花。下面笔者谈几点感悟。
真诚等待学生的思考
大家会发现,讲公开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的时候,老师很着急,因为丢了老师的面子,要么让学生坐下,要么找一个声音响亮的学生代替。潜在的语言就是“你说的很差劲,你很丢我的面子”。以至于推理出——你是一个笨学生。一次让人上进的机会就在教师无声的语言里击退,并侮辱了个体的人格。
笔者在研读了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后,学到一个最重要知识就是“wait time”(等待时间)。此时我们作为教师,千万要耐心等待,此时学生正在努力挣扎表达自己观点,或者在边思考边表述自己还不成型的观点,而老师恰好在关键时刻打断了学生的思考和努力。记得这个学期的公开课,我在122班讲课。有一名叫王一民的学生,平时他就不善于表达,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课堂上,该学生展示,笔者选择让王一民第一个表达,那么多的老师坐在后面,更是给孩子传达了更大的压力,他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就用一双真诚的眼睛关注着他,耐心的等待着,一边心里慢慢数着“一秒,二秒,三秒”还没数到六,王一民就开口了,刚开始还是有些结巴,我就用清晰的语言重复给大家转达他的表述,后来,王一民说的越来越流利。我仿佛看到了影片《国王的演讲》——“in this grave hour”,仿佛一个心理学大师治好了乔治六世口吃的病。后来在课堂上,王一民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说话也越来越流利。
让学生在公开课上展示自我
少评判,少修正。同样在公开课上,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立刻评判学生的错误,然后教师急于做出修改。给人的感觉就是,“我是一个总出现错误的学生,老师总是比我厉害”。然而,老师的感觉却是“我怎么教出这么笨的学生,我怎么能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岂不知,错误也是有道理的,错误也是经过学生思考过的,有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正确”不该是老师和学生追求的首要目标,“积极思考”才是学生追求的首要目标。谁敢保证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一开始还没成型时就一定准确无误。例如,122班的公开课,李颖同学站起来展示的问题明显是有错误的,我并没有评判她的对和错,而只是把她的观点清晰地重复给学生。李颖和其他学生立刻意识到错误,李亚鹏立即站起来修正,这样的讲课方式,对于李亚鹏和李颖都会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许教师所应该做得工作就是把问题和冲突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摘下那个可爱的苹果。
有一个发现的眼光。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和陈校长进行讨论。陈校长说,飞机如果飞得足够高的话就落不下来了,在当年113班的公开课上讲牛顿第一定律,用到“理想模型法”就有学生说到站到山上扔石头扔的更远,山越高扔的越远,如果山足够高的话,就有可能把石头扔到地球外面去。陈校长和那名学生与当年牛顿思考的问题是一样的,牛顿由此推出了牛顿定律,而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笔者以为,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些思想的伟大之处而已。这样的思考,有很多、很多,可是我们为了考试有一个所谓标准的答案,扼杀了质疑,令人痛心!
成绩不应是评判物理教师的标准
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不具有平等的、各自独立的价值,那就不会有真正沟通,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只有逼迫。从未有过逼迫中出现伟大的科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不是谁比谁优秀的事,我们彼此具有相似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连接;我们彼此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各自拥有别人不同的理念,我们完全有理由建立和任何一个他人间的平等的关系。平等了,课堂就是幽默的、快乐的。平等了,学生才会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要迎合教师。
理智对待考试成绩。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奴隶,不是机器。孔夫子尚且讲“君子不器”。但纵观现在的教师,有几个不是奴隶,变成分数的奴隶,用分数来评判教师好坏,笔者愿意做一个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老师,如果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而被评为差教师,那就成为差教师吧!只要学生获得了真正需要的知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中学)
真诚等待学生的思考
大家会发现,讲公开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的时候,老师很着急,因为丢了老师的面子,要么让学生坐下,要么找一个声音响亮的学生代替。潜在的语言就是“你说的很差劲,你很丢我的面子”。以至于推理出——你是一个笨学生。一次让人上进的机会就在教师无声的语言里击退,并侮辱了个体的人格。
笔者在研读了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后,学到一个最重要知识就是“wait time”(等待时间)。此时我们作为教师,千万要耐心等待,此时学生正在努力挣扎表达自己观点,或者在边思考边表述自己还不成型的观点,而老师恰好在关键时刻打断了学生的思考和努力。记得这个学期的公开课,我在122班讲课。有一名叫王一民的学生,平时他就不善于表达,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课堂上,该学生展示,笔者选择让王一民第一个表达,那么多的老师坐在后面,更是给孩子传达了更大的压力,他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就用一双真诚的眼睛关注着他,耐心的等待着,一边心里慢慢数着“一秒,二秒,三秒”还没数到六,王一民就开口了,刚开始还是有些结巴,我就用清晰的语言重复给大家转达他的表述,后来,王一民说的越来越流利。我仿佛看到了影片《国王的演讲》——“in this grave hour”,仿佛一个心理学大师治好了乔治六世口吃的病。后来在课堂上,王一民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说话也越来越流利。
让学生在公开课上展示自我
少评判,少修正。同样在公开课上,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立刻评判学生的错误,然后教师急于做出修改。给人的感觉就是,“我是一个总出现错误的学生,老师总是比我厉害”。然而,老师的感觉却是“我怎么教出这么笨的学生,我怎么能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岂不知,错误也是有道理的,错误也是经过学生思考过的,有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正确”不该是老师和学生追求的首要目标,“积极思考”才是学生追求的首要目标。谁敢保证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一开始还没成型时就一定准确无误。例如,122班的公开课,李颖同学站起来展示的问题明显是有错误的,我并没有评判她的对和错,而只是把她的观点清晰地重复给学生。李颖和其他学生立刻意识到错误,李亚鹏立即站起来修正,这样的讲课方式,对于李亚鹏和李颖都会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许教师所应该做得工作就是把问题和冲突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摘下那个可爱的苹果。
有一个发现的眼光。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和陈校长进行讨论。陈校长说,飞机如果飞得足够高的话就落不下来了,在当年113班的公开课上讲牛顿第一定律,用到“理想模型法”就有学生说到站到山上扔石头扔的更远,山越高扔的越远,如果山足够高的话,就有可能把石头扔到地球外面去。陈校长和那名学生与当年牛顿思考的问题是一样的,牛顿由此推出了牛顿定律,而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笔者以为,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些思想的伟大之处而已。这样的思考,有很多、很多,可是我们为了考试有一个所谓标准的答案,扼杀了质疑,令人痛心!
成绩不应是评判物理教师的标准
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不具有平等的、各自独立的价值,那就不会有真正沟通,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只有逼迫。从未有过逼迫中出现伟大的科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不是谁比谁优秀的事,我们彼此具有相似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连接;我们彼此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各自拥有别人不同的理念,我们完全有理由建立和任何一个他人间的平等的关系。平等了,课堂就是幽默的、快乐的。平等了,学生才会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要迎合教师。
理智对待考试成绩。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奴隶,不是机器。孔夫子尚且讲“君子不器”。但纵观现在的教师,有几个不是奴隶,变成分数的奴隶,用分数来评判教师好坏,笔者愿意做一个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老师,如果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而被评为差教师,那就成为差教师吧!只要学生获得了真正需要的知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