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鸟类的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美、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亿的鸟类往来于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完成它们对迁徙的承诺。它们跨过高山峡谷,飞越崇山峻岭,横跨湖海,只为了一个信念,回到那片生养它们的地方。从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到炎热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从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到碧海蓝天的南太平洋,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迁徙鸟类的身影。但是所有的鸟类都会迁徙吗?什么样的鸟算是候鸟,什么样的鸟又算是留鸟呢?
留鸟
“我们在这欢笑 我们在这哭泣
我们在这活着 也在这儿死去
我们在这祈祷 我们在这迷惘
我们在这儿寻找 也在这儿失去”
这段文字可穿插在“留鸟”整个段落中,具体位置请美编定。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中已被分类学家们发现并正式命名的共达一万多种,而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种类一年四季都在一片不算很大的区域内生活繁衍,这些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通常称之为留鸟,比如常见于城市的麻雀(Passer monta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以及喜鹊(Pica pica)等,有很多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过它们出生的这座城市。随着冬天的来临,气候开始变得寒冷,越来越多的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在傍晚时分涌入北京城,落在杨树上来度过漫长的寒夜;待到日出天亮,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向郊外飞去,找寻可以果腹的东西。虽然小嘴乌鸦像上班族一样每日往返于城市与郊区间,但这数十公里的范围对具有飞行能力的鸟来说就好像我们在小区花园里的饭后散步一样,所以北京的小嘴乌鸦也属于留鸟。
小嘴乌鸦(图片的位置请视版面要求而定)
而有些留鸟在繁殖结束后会离开它们生活的那一片家园,到附近其他地方去探寻更广阔的天空,它们居无定所,什么地方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食物就去什么地方,直到春暖花开才回到繁殖区繁育雏鸟,这样的留鸟叫做漂鸟,比如煤山雀(Parus ater)、普通(Sitta europaea)等。
候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段文字可穿插在“候鸟”整个段落中,具体位置请美编定。
哪些鸟类是候鸟呢?“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最早接触到的关于候鸟的描述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通常只有春季和夏季才能见到繁殖的家燕(Hirundo rustica),繁殖结束后它们便带着当年出生小鸟往南方迁徙,在温暖的东南亚度过寒冷的冬季,待到气温回升,它们爱吃的蚊蝇开始孳生的春天,才开始成群结队地往北方迁徙。像家燕这样每年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间进行迁徙的鸟类便是通常所说的候鸟。候鸟们每年南来北往的现象很早便引起了人类的注意,在22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便指出“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讲的是每年春分之后,大雁(Anser sp.)从南方飞回北方生养繁殖,秋分后又不远千里,长途跋踄去往温暖的南方。此外,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鹂(Oriolus chinensis)、白鹭(Egretta garzetta),也都属于典型的候鸟。
白鹭(Egretta garzetta)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Anser cygnoides)在我国通常繁殖于东北地区,冬季来到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沼湿地越冬,而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这片广大的区域它们既不在此繁殖,也不在此越冬,仅是迁徙路过而已,疲倦了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下,饿了找片水草丰沛的湖泊补充点能量,但绝不在此长期逗留。还有很多像鸿雁这样的候鸟,为了便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鸟类,鸟类学家根据候鸟在不同地区的旅居情况,把候鸟细分为了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这三种类型。
名词解释
对一个地区而言,那些只在春夏才会来到这里繁衍后代,繁殖结束后便离开到南方地区过冬,翌年春天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都属于这个地区的夏候鸟,比如家燕、杜鹃等都是我们国家的夏候鸟。那些只有冬季才来到我国越冬,翌年春季又飞往更北地区繁殖,待到秋季又飞临我国越冬的候鸟,比如雪鸮(Bubo scandiacus)、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等则是我国的冬候鸟。另外还有一些候鸟,它们从更遥远的南方而来,前往更北的北方。它们将我国作为漫长旅途中的驿站,稍作停歇,既不在此谈情说爱,繁殖后代,也不做长时间的停留,这就是途径我国的旅鸟,例如红腹滨鹬(Calidris canutus)等。
红角鸮(Otus sunia)
这只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的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夏天在渤海湾一带繁殖,冬天在东南亚越冬,迁徙过程中会途径华东、华南等地,你能分清它在各个地区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候鸟吗?
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困难重重,充满未知的漫长旅途,有时一些偶然因素可能会导致它们偏离传统的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出现在正常分布区域之外的地方,这些仿佛迷失了方向的候鸟,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迷鸟。比如2012年10月,北京的观鸟爱好者王沁在内蒙古的乌尔旗汗发现了一种非比寻常的小鸟——白冠带鹀(Zonotrichia leucophrys),它们原本是分布于北美洲像麻雀一样的雀鸟,这个季节通常已飞往美国南部甚至墨西哥等地越冬,在此之前从未被我国记录,像这只白冠带鹀由于偶然原因远离了通常的分布区,出现在其他地区的鸟类就属于迷鸟。
细嘴鸥(Larus genei)主要繁殖于北非、地中海和西亚,在波斯湾等地及印度北部越冬,对于我国云南、四川这样远离他们正常分布区的地区而言,细嘴鸥可谓是迷鸟了。
留鸟
“我们在这欢笑 我们在这哭泣
我们在这活着 也在这儿死去
我们在这祈祷 我们在这迷惘
我们在这儿寻找 也在这儿失去”
这段文字可穿插在“留鸟”整个段落中,具体位置请美编定。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中已被分类学家们发现并正式命名的共达一万多种,而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种类一年四季都在一片不算很大的区域内生活繁衍,这些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通常称之为留鸟,比如常见于城市的麻雀(Passer monta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以及喜鹊(Pica pica)等,有很多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过它们出生的这座城市。随着冬天的来临,气候开始变得寒冷,越来越多的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在傍晚时分涌入北京城,落在杨树上来度过漫长的寒夜;待到日出天亮,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向郊外飞去,找寻可以果腹的东西。虽然小嘴乌鸦像上班族一样每日往返于城市与郊区间,但这数十公里的范围对具有飞行能力的鸟来说就好像我们在小区花园里的饭后散步一样,所以北京的小嘴乌鸦也属于留鸟。
小嘴乌鸦(图片的位置请视版面要求而定)
而有些留鸟在繁殖结束后会离开它们生活的那一片家园,到附近其他地方去探寻更广阔的天空,它们居无定所,什么地方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食物就去什么地方,直到春暖花开才回到繁殖区繁育雏鸟,这样的留鸟叫做漂鸟,比如煤山雀(Parus ater)、普通(Sitta europaea)等。
候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段文字可穿插在“候鸟”整个段落中,具体位置请美编定。
哪些鸟类是候鸟呢?“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最早接触到的关于候鸟的描述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通常只有春季和夏季才能见到繁殖的家燕(Hirundo rustica),繁殖结束后它们便带着当年出生小鸟往南方迁徙,在温暖的东南亚度过寒冷的冬季,待到气温回升,它们爱吃的蚊蝇开始孳生的春天,才开始成群结队地往北方迁徙。像家燕这样每年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间进行迁徙的鸟类便是通常所说的候鸟。候鸟们每年南来北往的现象很早便引起了人类的注意,在22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便指出“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讲的是每年春分之后,大雁(Anser sp.)从南方飞回北方生养繁殖,秋分后又不远千里,长途跋踄去往温暖的南方。此外,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鹂(Oriolus chinensis)、白鹭(Egretta garzetta),也都属于典型的候鸟。
白鹭(Egretta garzetta)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Anser cygnoides)在我国通常繁殖于东北地区,冬季来到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沼湿地越冬,而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这片广大的区域它们既不在此繁殖,也不在此越冬,仅是迁徙路过而已,疲倦了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下,饿了找片水草丰沛的湖泊补充点能量,但绝不在此长期逗留。还有很多像鸿雁这样的候鸟,为了便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鸟类,鸟类学家根据候鸟在不同地区的旅居情况,把候鸟细分为了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这三种类型。
名词解释
对一个地区而言,那些只在春夏才会来到这里繁衍后代,繁殖结束后便离开到南方地区过冬,翌年春天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都属于这个地区的夏候鸟,比如家燕、杜鹃等都是我们国家的夏候鸟。那些只有冬季才来到我国越冬,翌年春季又飞往更北地区繁殖,待到秋季又飞临我国越冬的候鸟,比如雪鸮(Bubo scandiacus)、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等则是我国的冬候鸟。另外还有一些候鸟,它们从更遥远的南方而来,前往更北的北方。它们将我国作为漫长旅途中的驿站,稍作停歇,既不在此谈情说爱,繁殖后代,也不做长时间的停留,这就是途径我国的旅鸟,例如红腹滨鹬(Calidris canutus)等。
红角鸮(Otus sunia)
这只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的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夏天在渤海湾一带繁殖,冬天在东南亚越冬,迁徙过程中会途径华东、华南等地,你能分清它在各个地区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候鸟吗?
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困难重重,充满未知的漫长旅途,有时一些偶然因素可能会导致它们偏离传统的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出现在正常分布区域之外的地方,这些仿佛迷失了方向的候鸟,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迷鸟。比如2012年10月,北京的观鸟爱好者王沁在内蒙古的乌尔旗汗发现了一种非比寻常的小鸟——白冠带鹀(Zonotrichia leucophrys),它们原本是分布于北美洲像麻雀一样的雀鸟,这个季节通常已飞往美国南部甚至墨西哥等地越冬,在此之前从未被我国记录,像这只白冠带鹀由于偶然原因远离了通常的分布区,出现在其他地区的鸟类就属于迷鸟。
细嘴鸥(Larus genei)主要繁殖于北非、地中海和西亚,在波斯湾等地及印度北部越冬,对于我国云南、四川这样远离他们正常分布区的地区而言,细嘴鸥可谓是迷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