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塑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是每一位从事舞台二胡演奏艺术活动的演奏者都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近一百年以来的二胡发展史上,二胡这件乐器无论是在乐器形制的改良、演奏技艺的提高、理论研究的进步、作品题材的)'一泛等方面都获得了突匕猛进的发展。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就是建立在一切止胡演奏的基础要素之上的上层境界。这些基础要素包括良好的乐器性能、娴熟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段等诸多方面:脱离对演奏基础要素的把握对音乐作品的“意境塑造”是不能成功完成的。本文旨在以二胡演奏艺术中意境塑造的特征及思想内涵为核心论题展开系统的论述。本文对二胡演奏意境塑造中的主体特征与思想内涵的论述包括:“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虚实相生”三个方面为二胡演奏艺术中意境塑造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止胡演奏;意境;音乐形象
  二胡作为深受我国、人民众喜爱的民族乐器,源于我国唐朝末期北方民族库莫奚的擦弦乐器奚琴。由此派生了一个庞大的擦弦乐器家族。奚琴是日前所知中国擦弦类乐器最一早的实体记载。作为这个庞人擦弦类乐器家族中的一员,二胡是经历了“胡琴”、“南胡”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后在现代的名称。在发展初期,这件乐器通常是我国各类戏曲音乐及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中运用最为泛的乐器之一。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二胡演奏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二胡音乐已不再是专门为戏曲、说唱等民族传统艺术表演伴奏托腔送韵的伴奏乐器,而是以独奏乐器的地位进入高等学府及高雅音乐殿堂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以刘天华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和以华彦均为代表的民间派为二胡音乐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华彦均留下的三首二胡曲己成为二胡曲目库中宝贵的财富。刘天华先生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与追求,把国乐改进观作为自己毕生的努力与奋斗的目标,使二胡成为高等学府中的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他还为二胡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和四十七首止胡练习曲,并在二胡的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等方面为中国的民族器乐尤其是止胡开启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新篇章,从而为止胡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同的基础。
  一、“情景交融”
  二胡曲目库中流传广泛的优秀止胡曲在意境方面均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尤其在华彦均和刘大华的作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以《二泉映月》为例,这首流传最为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二胡曲蕴涵着鲜明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特征。作品通过土题的五次变奏不断展开,引中,发展,表现了华彦均坎坷的人生道路以及对尚未泯灭的理想与信念的憧憬与追求。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则是华彦均的个人情感与无锡惠山泉的美丽景色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华彦均将其饱经世态炎凉、沧桑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坚定信念等思想感情融入到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优美景色之中。迷人的惠山泉的景色像蕴涵情的一幅画,华彦均的思想感情则像是融在这画中的一首诗,诗中含画,画中含诗,诗情画意的意境使得这首乐曲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物我同一”
  我国古代即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曾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表演领域的体现可以归纳为音乐表现对象与音乐创作土体的同一,被称为“物我同一”。“物我同一”止是意境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物我同一”在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方而有着重要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功效,演奏者如能具备“物我同一”的演奏理念即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将演奏主体的思想感情与作品表现的内容合止为一,也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到达“忘我”的境界,到达“忘我“的阶段方能进入到“无我之境”。`胡演奏家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最高的境界就是追求“无我之境”。演奏家之所以能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的内涵,最大的秘诀之一也正是通达“无我境界”。通达“无我之境”后“我”已经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融合升华后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个时候,演奏家会暂时忘记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而完全进入到乐曲所需要的意境之中,在体验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就拿阂惠芬演奏《宝玉哭灵》为例,她在谈演奏体会时说:当乐队引子一响,我就似乎看到贾宝玉从观众席中向我奔来,与我融为一体,此时到底贾宝玉是我,还是我是贾宝玉,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在演奏中到达“无我之境”的情形。此时的演奏家始终处于一种忧兮惚兮的状态之中,并不清醒。“物我同一”中的“我”指的是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合为一体后将会产生一种高于个体表现的融合后的更高的情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演奏中的意境。“物我同一”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演奏者与作曲者的同一,也就是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要与乐曲的作曲者产生时空或心理的联系而达到塑造乐曲意境的艺术观念的同一即“第一人称式”。
  三、“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二胡演奏意境的营造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法,“虚实相生”的意境特征在二胡演奏中分别作为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来体现人致可分为两个层面。声音本身的虚实变化。这也是虚实相生作为技术手段达到塑造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法。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声音是承载情感的土要载体,因此声音的变化是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手段。“二胡不同的音区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技法可以造成变化,不同乐意必然要求变化,二胡常常是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通过音色变化来细致入微的呈现感情意味。”在演奏过程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变化,虚实相生,从而塑造出韵味无穷的艺术形象.例如乐曲《江河水》中的慢板乐段,通过声音虚与实,气息的断与连等变化手段渲染了一种如泣如诉,悲痛欲绝的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虚实相生”这一二胡演奏艺术中的重要意境特征,在此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演奏此乐段,应特别注意右手在运弓过程中的“虚实”变化,右手敏锐的挂弦促使音色产生虚实的对比,在音色上这样的虚实交替进行,结合音乐情绪的层层递进逐渐达到情感的最高爆发点从而进入到乐曲的高潮部分。通过这些具体的演奏手法与处理手段最终达到塑造出该曲更高意境的艺术表现目的。
  美学层面的“虚实相生”是上文所论及到的塑造乐曲意境的艺术手段,艺术手段是建立在技术手段之上的,也就是说要实现“虚实相生”在美学层面的成功塑造需建立在稳固的技术层面也就是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技术手段是实现艺术手段的基础与必要条件,此曲是近现代优秀大型二胡协奏曲的典型代表,此曲除具备高超绚丽的演奏技术外,在艺术思想的表现上也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优秀作品。此乐章所要表现的是对人生过往的怀念、个长惘之情。演奏此曲时若能将音色与乐曲的思想内涵达到美学层面的“虚实相生”即“我与景,形与神,我与物”的不断融汇,将能使这部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表现过程中升华,并且获得更具深度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向健美. 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D].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何淼. 二胡演奏中音准问题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 李惠慧. 沈正陸二胡演奏风格及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 唐荣. 禅宗智慧与二胡演奏之道[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学界关于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的比较讨论已有不少,但大体仍未跳出文学共时比较研究的视野,未对这两种通俗文学作历时性的深入探查;只对这两种文体一中、一西,一封建主义、一资本主义的“异”指出其异,而没有探求“异”表面下文学发展的“同”。本文选取公案小说中的“鬼神”与侦探小说中的“理性”这两大显著对立因素,透视社会发展下的文学现象中的思想剧变。  公案小说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
期刊
【Abstract】Culture is a force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 influenci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us, cultural differences often lead to some clashes or confli
期刊
【摘要】:“善有善报”这一主题贯穿着狄更斯作品《雾都孤儿》这篇小说的始终。文章从小说中的几位主人公身上的善入手,分析了作者狄更斯内心想要表达的“抑恶扬善”的小说精髓。  【关键词】:雾都孤儿;狄更斯;善  维多利亚时代,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成为了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超级大国。然而这种经济繁荣却是建立在充满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上得来的。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孕育了许多伟大的作家。狄
期刊
谈及当代艺术创作,我脑海中一般闪现用色大胆、抽象、夸张、晦涩等画面。我无从探及旁人思想,至少我对本人已看众多当代艺术展览的印象是这样的。不可否认,很多优秀作品很好的解读了当下,引起观者共鸣,但还有很多是浑水摸鱼,抽象得玄乎,然而它们也冠冕堂皇地以艺术的名义挂在各种展厅或画廊。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年轻的学艺者的我们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当代艺术,盲目跟风,那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无从触及艺术的真谛,
期刊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尼日利亚著名作家、诗人及批评家,钦努阿·阿契贝创作了经典之作《瓦解》。本文试图分析《瓦解》与《圣经》及诗歌《基督重临》的互文性关系。通过互文性解读,为解读其小说开创新的视角。  【关键词】:《瓦解》;互文性;《圣经》;《基督重临》  一、引言  钦努阿·阿契贝首次用英语成功的向读者展示了非洲原貌生活,让读者更多的地了解到非洲。作者一生致力于祖国尼日利亚的独立及国内民主建设。因
期刊
【摘要】:图像学理论是欧文·帕诺夫斯基构建的一种有关图像分析方法的理论,利用图像学理论可以对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從图像学与主体性两个概念的解读,分析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的类型,归纳总结出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以期为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研究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图像学理论;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是当代中国美术的核心,由于西方美术文化观的影响,我国的美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理念被广泛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虽然为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而将生态理念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性与统一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益阳市具有代表性的8家农家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益阳市农家乐植物景观中主要的植被类型,并结合农家乐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总结了益阳市农家乐在植物配置上的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植物景观;农家乐;植物配置;益阳市  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农家乐的出现为那些平时生活节奏快和高强度工作压力的人有一个可
期刊
【摘要】: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20世纪,在艺术创作中关于色彩与素描孰优劣孰的争论成为西方艺术史上一直持续的论题,贯穿了每个艺术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复杂而又态度鲜明的艺术批评史的轨迹。本文对古希腊时期以来直至20世纪的素描与色彩争论的过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西方艺术史;素描;色彩;艺术批评  在绘画中素描与色彩孰优孰劣,对于我国艺术界尚属于常见的论题,而在西方艺术批评史上素描与色彩的争论也从古希
期刊
【摘要】:“余华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具实力与个性的作家,纵观其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小说创作,对人的生存的关注一以贯之,成为其根本性的精神内核”。[1]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余华早期的小说在情感上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冷漠叙事倾向。进入90年代之后,冷漠叙事的一面逐渐减少,温情的一面逐渐增加,这一转变在小说《活着》以及《许三观卖血记》两部作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拟从论文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