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是每一位从事舞台二胡演奏艺术活动的演奏者都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近一百年以来的二胡发展史上,二胡这件乐器无论是在乐器形制的改良、演奏技艺的提高、理论研究的进步、作品题材的)'一泛等方面都获得了突匕猛进的发展。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就是建立在一切止胡演奏的基础要素之上的上层境界。这些基础要素包括良好的乐器性能、娴熟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段等诸多方面:脱离对演奏基础要素的把握对音乐作品的“意境塑造”是不能成功完成的。本文旨在以二胡演奏艺术中意境塑造的特征及思想内涵为核心论题展开系统的论述。本文对二胡演奏意境塑造中的主体特征与思想内涵的论述包括:“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虚实相生”三个方面为二胡演奏艺术中意境塑造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止胡演奏;意境;音乐形象
二胡作为深受我国、人民众喜爱的民族乐器,源于我国唐朝末期北方民族库莫奚的擦弦乐器奚琴。由此派生了一个庞大的擦弦乐器家族。奚琴是日前所知中国擦弦类乐器最一早的实体记载。作为这个庞人擦弦类乐器家族中的一员,二胡是经历了“胡琴”、“南胡”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后在现代的名称。在发展初期,这件乐器通常是我国各类戏曲音乐及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中运用最为泛的乐器之一。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二胡演奏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二胡音乐已不再是专门为戏曲、说唱等民族传统艺术表演伴奏托腔送韵的伴奏乐器,而是以独奏乐器的地位进入高等学府及高雅音乐殿堂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以刘天华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和以华彦均为代表的民间派为二胡音乐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华彦均留下的三首二胡曲己成为二胡曲目库中宝贵的财富。刘天华先生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与追求,把国乐改进观作为自己毕生的努力与奋斗的目标,使二胡成为高等学府中的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他还为二胡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和四十七首止胡练习曲,并在二胡的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等方面为中国的民族器乐尤其是止胡开启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新篇章,从而为止胡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同的基础。
一、“情景交融”
二胡曲目库中流传广泛的优秀止胡曲在意境方面均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尤其在华彦均和刘大华的作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以《二泉映月》为例,这首流传最为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二胡曲蕴涵着鲜明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特征。作品通过土题的五次变奏不断展开,引中,发展,表现了华彦均坎坷的人生道路以及对尚未泯灭的理想与信念的憧憬与追求。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则是华彦均的个人情感与无锡惠山泉的美丽景色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华彦均将其饱经世态炎凉、沧桑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坚定信念等思想感情融入到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优美景色之中。迷人的惠山泉的景色像蕴涵情的一幅画,华彦均的思想感情则像是融在这画中的一首诗,诗中含画,画中含诗,诗情画意的意境使得这首乐曲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物我同一”
我国古代即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曾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表演领域的体现可以归纳为音乐表现对象与音乐创作土体的同一,被称为“物我同一”。“物我同一”止是意境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物我同一”在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方而有着重要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功效,演奏者如能具备“物我同一”的演奏理念即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将演奏主体的思想感情与作品表现的内容合止为一,也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到达“忘我”的境界,到达“忘我“的阶段方能进入到“无我之境”。`胡演奏家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最高的境界就是追求“无我之境”。演奏家之所以能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的内涵,最大的秘诀之一也正是通达“无我境界”。通达“无我之境”后“我”已经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融合升华后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个时候,演奏家会暂时忘记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而完全进入到乐曲所需要的意境之中,在体验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就拿阂惠芬演奏《宝玉哭灵》为例,她在谈演奏体会时说:当乐队引子一响,我就似乎看到贾宝玉从观众席中向我奔来,与我融为一体,此时到底贾宝玉是我,还是我是贾宝玉,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在演奏中到达“无我之境”的情形。此时的演奏家始终处于一种忧兮惚兮的状态之中,并不清醒。“物我同一”中的“我”指的是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合为一体后将会产生一种高于个体表现的融合后的更高的情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演奏中的意境。“物我同一”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演奏者与作曲者的同一,也就是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要与乐曲的作曲者产生时空或心理的联系而达到塑造乐曲意境的艺术观念的同一即“第一人称式”。
三、“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二胡演奏意境的营造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法,“虚实相生”的意境特征在二胡演奏中分别作为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来体现人致可分为两个层面。声音本身的虚实变化。这也是虚实相生作为技术手段达到塑造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法。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声音是承载情感的土要载体,因此声音的变化是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手段。“二胡不同的音区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技法可以造成变化,不同乐意必然要求变化,二胡常常是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通过音色变化来细致入微的呈现感情意味。”在演奏过程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变化,虚实相生,从而塑造出韵味无穷的艺术形象.例如乐曲《江河水》中的慢板乐段,通过声音虚与实,气息的断与连等变化手段渲染了一种如泣如诉,悲痛欲绝的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虚实相生”这一二胡演奏艺术中的重要意境特征,在此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演奏此乐段,应特别注意右手在运弓过程中的“虚实”变化,右手敏锐的挂弦促使音色产生虚实的对比,在音色上这样的虚实交替进行,结合音乐情绪的层层递进逐渐达到情感的最高爆发点从而进入到乐曲的高潮部分。通过这些具体的演奏手法与处理手段最终达到塑造出该曲更高意境的艺术表现目的。
美学层面的“虚实相生”是上文所论及到的塑造乐曲意境的艺术手段,艺术手段是建立在技术手段之上的,也就是说要实现“虚实相生”在美学层面的成功塑造需建立在稳固的技术层面也就是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技术手段是实现艺术手段的基础与必要条件,此曲是近现代优秀大型二胡协奏曲的典型代表,此曲除具备高超绚丽的演奏技术外,在艺术思想的表现上也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优秀作品。此乐章所要表现的是对人生过往的怀念、个长惘之情。演奏此曲时若能将音色与乐曲的思想内涵达到美学层面的“虚实相生”即“我与景,形与神,我与物”的不断融汇,将能使这部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表现过程中升华,并且获得更具深度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向健美. 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D].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何淼. 二胡演奏中音准问题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 李惠慧. 沈正陸二胡演奏风格及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 唐荣. 禅宗智慧与二胡演奏之道[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止胡演奏;意境;音乐形象
二胡作为深受我国、人民众喜爱的民族乐器,源于我国唐朝末期北方民族库莫奚的擦弦乐器奚琴。由此派生了一个庞大的擦弦乐器家族。奚琴是日前所知中国擦弦类乐器最一早的实体记载。作为这个庞人擦弦类乐器家族中的一员,二胡是经历了“胡琴”、“南胡”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后在现代的名称。在发展初期,这件乐器通常是我国各类戏曲音乐及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中运用最为泛的乐器之一。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二胡演奏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二胡音乐已不再是专门为戏曲、说唱等民族传统艺术表演伴奏托腔送韵的伴奏乐器,而是以独奏乐器的地位进入高等学府及高雅音乐殿堂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以刘天华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和以华彦均为代表的民间派为二胡音乐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华彦均留下的三首二胡曲己成为二胡曲目库中宝贵的财富。刘天华先生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与追求,把国乐改进观作为自己毕生的努力与奋斗的目标,使二胡成为高等学府中的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他还为二胡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和四十七首止胡练习曲,并在二胡的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等方面为中国的民族器乐尤其是止胡开启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新篇章,从而为止胡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同的基础。
一、“情景交融”
二胡曲目库中流传广泛的优秀止胡曲在意境方面均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尤其在华彦均和刘大华的作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以《二泉映月》为例,这首流传最为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二胡曲蕴涵着鲜明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特征。作品通过土题的五次变奏不断展开,引中,发展,表现了华彦均坎坷的人生道路以及对尚未泯灭的理想与信念的憧憬与追求。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则是华彦均的个人情感与无锡惠山泉的美丽景色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华彦均将其饱经世态炎凉、沧桑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坚定信念等思想感情融入到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优美景色之中。迷人的惠山泉的景色像蕴涵情的一幅画,华彦均的思想感情则像是融在这画中的一首诗,诗中含画,画中含诗,诗情画意的意境使得这首乐曲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物我同一”
我国古代即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曾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表演领域的体现可以归纳为音乐表现对象与音乐创作土体的同一,被称为“物我同一”。“物我同一”止是意境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物我同一”在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方而有着重要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功效,演奏者如能具备“物我同一”的演奏理念即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将演奏主体的思想感情与作品表现的内容合止为一,也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到达“忘我”的境界,到达“忘我“的阶段方能进入到“无我之境”。`胡演奏家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最高的境界就是追求“无我之境”。演奏家之所以能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的内涵,最大的秘诀之一也正是通达“无我境界”。通达“无我之境”后“我”已经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融合升华后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个时候,演奏家会暂时忘记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而完全进入到乐曲所需要的意境之中,在体验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就拿阂惠芬演奏《宝玉哭灵》为例,她在谈演奏体会时说:当乐队引子一响,我就似乎看到贾宝玉从观众席中向我奔来,与我融为一体,此时到底贾宝玉是我,还是我是贾宝玉,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在演奏中到达“无我之境”的情形。此时的演奏家始终处于一种忧兮惚兮的状态之中,并不清醒。“物我同一”中的“我”指的是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合为一体后将会产生一种高于个体表现的融合后的更高的情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演奏中的意境。“物我同一”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演奏者与作曲者的同一,也就是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要与乐曲的作曲者产生时空或心理的联系而达到塑造乐曲意境的艺术观念的同一即“第一人称式”。
三、“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二胡演奏意境的营造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法,“虚实相生”的意境特征在二胡演奏中分别作为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来体现人致可分为两个层面。声音本身的虚实变化。这也是虚实相生作为技术手段达到塑造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法。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声音是承载情感的土要载体,因此声音的变化是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手段。“二胡不同的音区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技法可以造成变化,不同乐意必然要求变化,二胡常常是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通过音色变化来细致入微的呈现感情意味。”在演奏过程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变化,虚实相生,从而塑造出韵味无穷的艺术形象.例如乐曲《江河水》中的慢板乐段,通过声音虚与实,气息的断与连等变化手段渲染了一种如泣如诉,悲痛欲绝的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虚实相生”这一二胡演奏艺术中的重要意境特征,在此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演奏此乐段,应特别注意右手在运弓过程中的“虚实”变化,右手敏锐的挂弦促使音色产生虚实的对比,在音色上这样的虚实交替进行,结合音乐情绪的层层递进逐渐达到情感的最高爆发点从而进入到乐曲的高潮部分。通过这些具体的演奏手法与处理手段最终达到塑造出该曲更高意境的艺术表现目的。
美学层面的“虚实相生”是上文所论及到的塑造乐曲意境的艺术手段,艺术手段是建立在技术手段之上的,也就是说要实现“虚实相生”在美学层面的成功塑造需建立在稳固的技术层面也就是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技术手段是实现艺术手段的基础与必要条件,此曲是近现代优秀大型二胡协奏曲的典型代表,此曲除具备高超绚丽的演奏技术外,在艺术思想的表现上也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优秀作品。此乐章所要表现的是对人生过往的怀念、个长惘之情。演奏此曲时若能将音色与乐曲的思想内涵达到美学层面的“虚实相生”即“我与景,形与神,我与物”的不断融汇,将能使这部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表现过程中升华,并且获得更具深度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向健美. 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D].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何淼. 二胡演奏中音准问题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 李惠慧. 沈正陸二胡演奏风格及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 唐荣. 禅宗智慧与二胡演奏之道[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