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役概念表达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英汉语言中都有表达使役概念的词汇和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言使役概念表达的异同,以短篇小说《小王子》的英汉译本为语料,结合Talmy以英语为例提出的表达“实现”意义的四种词汇化模式,尝试提出英汉语言使役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并剖析其异同。
关键词:使役概念 词汇化模式 泰尔米的模式
一、引言
江蓝生指出:所谓使役,是指动词有使令、致使、容许、任凭等意义[1]。熊学亮认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虑,使役结构是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国外语言学家对使役结构早有关注[2]。语言类型学派从形式参项和语义参项考察使役结构,认为形式上从分析型使成式到形态型使成式到词汇型使成式一个连续体。在语义参项中,关注直接使成和间接使成之间的区别和被使者在宏观使成情景中保留的自控度问题。认为越是接近于分析型一端的结构越适用于关系疏远的(间接)的使成,而越是接近于词汇型一端的结构越适用于直接使成[3]。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使役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熊仲儒将以下句式纳入使役范畴:致使位移句式、致使-转移-位移句式、双及物句式、结果句式、重动句、“得”字句、“把”字句、动结式、与格句、双宾语。这些句式中都含有或暗含“致使”义[4];严辰松(2005)讨论了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张京鱼(2004),王文斌、徐睿(2005)等探讨心理动词与英汉的使役化结构;张彬(2004),熊学亮、梁晓波(2004)以及赵朝永、邵志洪(2009)等探讨了使役结构英汉表达异同。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英汉使役结构的了解,但鲜有学者将翻译文本引入到研究英汉使役表达异同中来。本文作者拟以此为尝试,借助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利(Saint-Exupery Antoinede)的短篇小说《小王子》[5]的英汉翻译文本来对比剖析英汉对使役概念表达的不同模式。
二、词汇使役模式
Briton&Traugott认为词汇化的研究有两种视角。具体概括为:共时研究,如词汇化指“概念范畴的语言编码”;历时研究,如词汇化即“向词库中添加成分”[6]。Talmy从语义范畴出发,考察了运动事件的组成成分与语言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形式表达语义的方式,即语言的词汇化模式(lexicalization patterns)。Pinker指出使役化构词是人类对事物因果关系认识的语言表征,这种构词方式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7]。在英汉语言中,使役概念可以通过词汇使役和句法使役来表现。使役形式分为零位使因、缀合使因和句法使因三种形式[8]。词汇使役模式有四种。
(一)单纯词(本身含有使役概念的二价动词)。英语中有很多含有使役概念的单纯词。典型例子如下:
Annoy:To make someone angry or impatient
Puzzle:To make someone feel helpless and uncertain
而“急、气、窘”等词被汉语界学者归为简单使役式,即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使役结构[9]。
(二)派生词(即词根附加词缀变成新词)。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名词可以附加具有使役意义的词缀而生成使役动词,即通过词根加显性使役词缀形成,如“-en(en-),-fy,-ise,-ate”。具体实例:large→enlarge,horror→horrify,strength→strengthen等。汉语深受英语的影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词缀,具有了词缀化的倾向。例如,“化”如今成了一个常见的动词后缀。经常用以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使之具有使役的意义。如“智能化、美化”等。另外,在“V得”结构中,可以将“得”看作结构中独立的虚词,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屈折词缀,带有“致使”义。如:走得他浑身是汗;一瓶酒就喝得他晕头转向。其“致使”义可以归为结构的意义[10]。
(三)转类词(或称为同形变价,即语义变而形态不变)。英语中大量的使役动词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例如:
名词转用:air the room、skin the lamb、shelve the books
形容词转用:narrow the gap、empty the drawer、 slow the car
不及物动词转用:walk the dog
(四)合成词(即根词合并生成新词)。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如“打碎”,由“打”和“碎”合成。使役动词常常是一些合成词,通常表示施事动作,如“打、敲、压”,加上一个表示受事状态的一价动词或形容词“破、碎、断、扁”等,构成复合使役动词[11]。
在表达使役概念时,英语更倾向于词化了的综合表达法[12]。在我们上列提及的四种模式中,英语主要采用前三种模式,而汉语主要采用第四种。在现代汉语中,部分双音节形容词能作同形转换,如“震惊、倾倒”等可以用于以下句子中“此事震惊了整个新闻界”“云南美景倾倒了八方宾客”。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句法使役结构。英语中由“make、let、have”等词构成句法使役结构,其基本构成形式是“N1 make N2 V/Adj”。而汉语中由以“使”“另”“让”等词构成使役结构,其基本构成形式“N1使/另/让N2 V/Adj”。
三、Talmy的四种表达“实现”的词汇化模式
鉴于路径在不同语言中的典型表达形式不同,Talmy(2000)将世界上的语言区分为“动词构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简称V-语言)和“附目构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简称S-语言)。路径典型地体现为句中核心动词(即限定动词)的语言叫作“V-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等;路径典型地由核心动词之外的其他成分,即Talmy所说的附目(satellite)体现的语言叫作“S-语言”,如英语、德语、汉语等。Talmy利用类型学的方法考察了运动事件的词汇化在不同语言中呈现出的特点,以英语为例,提出了表达“实现”意义的四类“动词+附加语”词汇化形式[13]。 表达“实现”意义的四类“动词+附加语”形式:
(一)自身完成义动词(intrinsic-fulfillment verb)+继发事件附加语(further-event satellite)
(二)未尽完成义动词(moot-fulfillment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
(三)蕴涵完成义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四)完全实现义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verb)+赘语附加语(pleonastic satellite)[14]
笔者认为,使役事件中表达事物最终结果的也是实现状态的改变。因此,可将致使概念的构架事件理解为:致使主体通过致使动作对致使客体施加影响,从而导致某一结果产生,即事物通过转换(transition)达到目的和结果。致使的核心是“实现结果”,致使概念中表达致使结果的是致使主体对致使客体施加一定影响而产生的“致使结果”和“状态的改变”。根据Talmy对“实现”事件的研究,我们认为“使役”事件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实现使役意义所涵盖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应包括:动词词根(verb root)和附加语(satellite)来分别和共同表达,动词词根和附加语构成使役动词复合体(verb complex),我们称为使役动词[15]。
四、《小王子》中使役概念的英汉语言表达形式
本文选择安东·德·圣艾修伯里的小说《小王子》英汉版本进行英汉语言使役表达的对比分析。因该小说篇幅适中,语言丰富而又简单明快。小说里出现很多使役结构,是比较适合研究使役结构的语料。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很多,我们选择了由胡雨苏翻译的版本,因为该版本语言和创作风格都比较忠实于原著。在英语版本中有52例用以下四种方式来表达使役概念。
(一)用单纯词表示
discourage,irritate,surprise,bury,disturb(2),tire(2),grieve;interest;plunge;amuse, humble,please,cheer up;comfort,impress,confuse,torment,touch,worry.
(二)用词缀法表示
Frighten(2);unscrew;sharpen;flatten;waken;loosen;moisten.
(三)同形变价
empty,perfume,move(2),shake
(四)“Have+N+V-ed”,“Make”结构,“Let”结构。
在统计的52例使役结构表达中,单纯词21例,占40%;词缀法构成的使役词8例,占15%;同类转换5例,占10%;“let”结构2例,占4%;“have”结构3例,占6%;“make”结构13例,占25%。其中,词汇使役表达占65%;句法使役表达占35%。对应英文使役概念的汉语翻译中,“使……”结构21例,占40%;“把……”结构5例,占10%;“让……”结构5例,占10%;合成词9例,占17%;其他结构12例(没有典型的使役结构表达),占23%。其中,词汇使役占17%;句法使役占60%。
尽管受译者的翻译风格,用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英语使役概念的表达会有不同。但通过以上对比分析,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程度要高很多。下文以Talmy的四种词汇化模式为基点,结合《小王子》的中英文版本中使役概念的表达,尝试提出英汉语言使役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
五、英汉语言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
(一)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 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
英语中未完成义使役动词有“make、let”等,其本身无完成义,只包含动作的倾向性,即致使其对象发生变化或改变状态。例如:
Yes,the stars always make me laugh. (是啊,这些星星总让我发笑。)
That made me a little ashamed. (这话使我有点难堪。)
And that makes him swell up with pride. But he is not a man——he is a mushroom!(这使他傲气十足。他简直不象是个人,他是个蘑菇。)
It is enough to make him happy just to look at the stars.(当他看着这些星星的时候,这就足以使他感到幸福。)
I had let my tools drop from my hands.(我放下手中的工具。)
从以上例句中可见,此类使役动词的语义范畴涉及两部分,执行使役动作的使役标示词和表达使役目的和结果的完成义附加语。未完成义使役动词的语义向后进一步延伸,使役动词已经语法化为使役表达的标记,未能表达使役结果和目的,而完成义附加语表达了拟达到的目的和使役动作的结果。作使役完成义附加语的可以是形容、动词等。
(二)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 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此类动词本身隐含致使动作的目的和结果,带有隐含实现使役意义;而从语义结构和构词法的角度讲,这类动词是由两个语义元素构成的,即蕴含动词含义的实义词和确认使役意义的附加语(或称词缀)。可看出英语中使役动作与结果两个概念融合为一个可以独立表达完全使役的动词,而汉语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要素的合并,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的程度不同。小说中出现的例子如下: 举例如下:
Mine perfumed all my planet.(我的那朵花使我的星球芳香四溢)
It is very rarely that an ocean empties itself of its waters。(很少会出现海洋干涸的现象)
And a brilliantly lighted express train shook the switchman‘s cabin as it rushed by with a roar like thunder.(这时,一列灯火明亮的快车,雷鸣般地响着,把扳道房震得颤颤悠悠。)
英语版本的《小王子》里出现的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在汉语里大都被译为“使……”结构。如:
The grown-ups discouraged me in my painter’s career.(大人们使我对我的画家生涯失去了勇气。)
And the little prince broke into a lovely peal of laughter,which irritated me very much.(此时,小王子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这使我很不高兴。)
But the little prince,having now completed his preparations for departure,had no wish to grieve the old monarch.(小王子准备完毕之后,不想使老君主难过。)
第三种由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表达使役概念,在小说的汉译版中没有出现对应的情形。这说明现代汉语中的以完全完成使役词汇表达使役的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对于同一个表达使役的语义场,汉语表达使役概念的三种词汇化模式依次为:(1)典型的使动句,即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2)“V-R”动词或称为兼语式的使役表达,即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3)使役动词表达使役概念,即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而英语表达使役概念的三种词汇化模式依次为:(1)使役动词表达使役概念,即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2)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3)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由此可见,汉语表达使役概念时多以句型来表达,正如Talmy所言,汉语属于一种很强的依附语构架语言。一个整体的使役概念表达,在汉语中通常会被概念化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我们用下表列举英汉英汉使役概念表达的异同:
五、结语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使役概念的表达有过各种各样的讨论,也总结出许多概括性的结论,但基于某一特定理论,选择某一特定篇章的实证研究,依然有一定价值。可以让语言使用者更加清楚地看到使役表达的具体体现方式:英语表达使役概念倾向于用完全完成义的词汇手段,使役表达词汇化程度高;汉语表达使役概念倾向于用附加完成的“附加语构架”动词和使动句,使役表达词汇化程度低。研究对比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于翻译和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1.
[2]熊学亮,梁晓波.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
[3]伯纳德.科姆里.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M].沈家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95-202.
[4]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5]Saint-Exupery Antoinede.小王子[M].胡雨苏,黄玉山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
[6]Briton,L.& E.C.Traugott.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8.
[7]Pinker S.Learnability and Cognition:the acquisition of argument structure[M].Cambridge,MA:MIT,1989.
[8]张京鱼.心理动词与英语典型使役化结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99.
[9]王文斌,徐睿.英汉使役心理动词的形态分类和句法结构比较分析[J].外国语,2005,(4):23.
[10]董秀英.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6.
[11]蔡芸.使役化构词规则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0,(2):178.
[12]贾真真.基于词汇化使役动词运用调查和研究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12,(18):155.
[13]Talmy,L.Toward a Cognition Semantics[M].Cambrige,Mssachusetts:MIT Press. 2000,261-278.
[14]严辰松.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J].外国语,2005,(1):24-25.
[15]赵朝永,邵志洪.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6.
(施红梅 云南大理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671000)
关键词:使役概念 词汇化模式 泰尔米的模式
一、引言
江蓝生指出:所谓使役,是指动词有使令、致使、容许、任凭等意义[1]。熊学亮认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虑,使役结构是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国外语言学家对使役结构早有关注[2]。语言类型学派从形式参项和语义参项考察使役结构,认为形式上从分析型使成式到形态型使成式到词汇型使成式一个连续体。在语义参项中,关注直接使成和间接使成之间的区别和被使者在宏观使成情景中保留的自控度问题。认为越是接近于分析型一端的结构越适用于关系疏远的(间接)的使成,而越是接近于词汇型一端的结构越适用于直接使成[3]。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使役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熊仲儒将以下句式纳入使役范畴:致使位移句式、致使-转移-位移句式、双及物句式、结果句式、重动句、“得”字句、“把”字句、动结式、与格句、双宾语。这些句式中都含有或暗含“致使”义[4];严辰松(2005)讨论了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张京鱼(2004),王文斌、徐睿(2005)等探讨心理动词与英汉的使役化结构;张彬(2004),熊学亮、梁晓波(2004)以及赵朝永、邵志洪(2009)等探讨了使役结构英汉表达异同。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英汉使役结构的了解,但鲜有学者将翻译文本引入到研究英汉使役表达异同中来。本文作者拟以此为尝试,借助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利(Saint-Exupery Antoinede)的短篇小说《小王子》[5]的英汉翻译文本来对比剖析英汉对使役概念表达的不同模式。
二、词汇使役模式
Briton&Traugott认为词汇化的研究有两种视角。具体概括为:共时研究,如词汇化指“概念范畴的语言编码”;历时研究,如词汇化即“向词库中添加成分”[6]。Talmy从语义范畴出发,考察了运动事件的组成成分与语言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形式表达语义的方式,即语言的词汇化模式(lexicalization patterns)。Pinker指出使役化构词是人类对事物因果关系认识的语言表征,这种构词方式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7]。在英汉语言中,使役概念可以通过词汇使役和句法使役来表现。使役形式分为零位使因、缀合使因和句法使因三种形式[8]。词汇使役模式有四种。
(一)单纯词(本身含有使役概念的二价动词)。英语中有很多含有使役概念的单纯词。典型例子如下:
Annoy:To make someone angry or impatient
Puzzle:To make someone feel helpless and uncertain
而“急、气、窘”等词被汉语界学者归为简单使役式,即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使役结构[9]。
(二)派生词(即词根附加词缀变成新词)。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名词可以附加具有使役意义的词缀而生成使役动词,即通过词根加显性使役词缀形成,如“-en(en-),-fy,-ise,-ate”。具体实例:large→enlarge,horror→horrify,strength→strengthen等。汉语深受英语的影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词缀,具有了词缀化的倾向。例如,“化”如今成了一个常见的动词后缀。经常用以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使之具有使役的意义。如“智能化、美化”等。另外,在“V得”结构中,可以将“得”看作结构中独立的虚词,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屈折词缀,带有“致使”义。如:走得他浑身是汗;一瓶酒就喝得他晕头转向。其“致使”义可以归为结构的意义[10]。
(三)转类词(或称为同形变价,即语义变而形态不变)。英语中大量的使役动词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例如:
名词转用:air the room、skin the lamb、shelve the books
形容词转用:narrow the gap、empty the drawer、 slow the car
不及物动词转用:walk the dog
(四)合成词(即根词合并生成新词)。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如“打碎”,由“打”和“碎”合成。使役动词常常是一些合成词,通常表示施事动作,如“打、敲、压”,加上一个表示受事状态的一价动词或形容词“破、碎、断、扁”等,构成复合使役动词[11]。
在表达使役概念时,英语更倾向于词化了的综合表达法[12]。在我们上列提及的四种模式中,英语主要采用前三种模式,而汉语主要采用第四种。在现代汉语中,部分双音节形容词能作同形转换,如“震惊、倾倒”等可以用于以下句子中“此事震惊了整个新闻界”“云南美景倾倒了八方宾客”。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句法使役结构。英语中由“make、let、have”等词构成句法使役结构,其基本构成形式是“N1 make N2 V/Adj”。而汉语中由以“使”“另”“让”等词构成使役结构,其基本构成形式“N1使/另/让N2 V/Adj”。
三、Talmy的四种表达“实现”的词汇化模式
鉴于路径在不同语言中的典型表达形式不同,Talmy(2000)将世界上的语言区分为“动词构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简称V-语言)和“附目构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简称S-语言)。路径典型地体现为句中核心动词(即限定动词)的语言叫作“V-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等;路径典型地由核心动词之外的其他成分,即Talmy所说的附目(satellite)体现的语言叫作“S-语言”,如英语、德语、汉语等。Talmy利用类型学的方法考察了运动事件的词汇化在不同语言中呈现出的特点,以英语为例,提出了表达“实现”意义的四类“动词+附加语”词汇化形式[13]。 表达“实现”意义的四类“动词+附加语”形式:
(一)自身完成义动词(intrinsic-fulfillment verb)+继发事件附加语(further-event satellite)
(二)未尽完成义动词(moot-fulfillment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
(三)蕴涵完成义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四)完全实现义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verb)+赘语附加语(pleonastic satellite)[14]
笔者认为,使役事件中表达事物最终结果的也是实现状态的改变。因此,可将致使概念的构架事件理解为:致使主体通过致使动作对致使客体施加影响,从而导致某一结果产生,即事物通过转换(transition)达到目的和结果。致使的核心是“实现结果”,致使概念中表达致使结果的是致使主体对致使客体施加一定影响而产生的“致使结果”和“状态的改变”。根据Talmy对“实现”事件的研究,我们认为“使役”事件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实现使役意义所涵盖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应包括:动词词根(verb root)和附加语(satellite)来分别和共同表达,动词词根和附加语构成使役动词复合体(verb complex),我们称为使役动词[15]。
四、《小王子》中使役概念的英汉语言表达形式
本文选择安东·德·圣艾修伯里的小说《小王子》英汉版本进行英汉语言使役表达的对比分析。因该小说篇幅适中,语言丰富而又简单明快。小说里出现很多使役结构,是比较适合研究使役结构的语料。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很多,我们选择了由胡雨苏翻译的版本,因为该版本语言和创作风格都比较忠实于原著。在英语版本中有52例用以下四种方式来表达使役概念。
(一)用单纯词表示
discourage,irritate,surprise,bury,disturb(2),tire(2),grieve;interest;plunge;amuse, humble,please,cheer up;comfort,impress,confuse,torment,touch,worry.
(二)用词缀法表示
Frighten(2);unscrew;sharpen;flatten;waken;loosen;moisten.
(三)同形变价
empty,perfume,move(2),shake
(四)“Have+N+V-ed”,“Make”结构,“Let”结构。
在统计的52例使役结构表达中,单纯词21例,占40%;词缀法构成的使役词8例,占15%;同类转换5例,占10%;“let”结构2例,占4%;“have”结构3例,占6%;“make”结构13例,占25%。其中,词汇使役表达占65%;句法使役表达占35%。对应英文使役概念的汉语翻译中,“使……”结构21例,占40%;“把……”结构5例,占10%;“让……”结构5例,占10%;合成词9例,占17%;其他结构12例(没有典型的使役结构表达),占23%。其中,词汇使役占17%;句法使役占60%。
尽管受译者的翻译风格,用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英语使役概念的表达会有不同。但通过以上对比分析,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程度要高很多。下文以Talmy的四种词汇化模式为基点,结合《小王子》的中英文版本中使役概念的表达,尝试提出英汉语言使役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
五、英汉语言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
(一)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 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
英语中未完成义使役动词有“make、let”等,其本身无完成义,只包含动作的倾向性,即致使其对象发生变化或改变状态。例如:
Yes,the stars always make me laugh. (是啊,这些星星总让我发笑。)
That made me a little ashamed. (这话使我有点难堪。)
And that makes him swell up with pride. But he is not a man——he is a mushroom!(这使他傲气十足。他简直不象是个人,他是个蘑菇。)
It is enough to make him happy just to look at the stars.(当他看着这些星星的时候,这就足以使他感到幸福。)
I had let my tools drop from my hands.(我放下手中的工具。)
从以上例句中可见,此类使役动词的语义范畴涉及两部分,执行使役动作的使役标示词和表达使役目的和结果的完成义附加语。未完成义使役动词的语义向后进一步延伸,使役动词已经语法化为使役表达的标记,未能表达使役结果和目的,而完成义附加语表达了拟达到的目的和使役动作的结果。作使役完成义附加语的可以是形容、动词等。
(二)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 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此类动词本身隐含致使动作的目的和结果,带有隐含实现使役意义;而从语义结构和构词法的角度讲,这类动词是由两个语义元素构成的,即蕴含动词含义的实义词和确认使役意义的附加语(或称词缀)。可看出英语中使役动作与结果两个概念融合为一个可以独立表达完全使役的动词,而汉语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要素的合并,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的程度不同。小说中出现的例子如下: 举例如下:
Mine perfumed all my planet.(我的那朵花使我的星球芳香四溢)
It is very rarely that an ocean empties itself of its waters。(很少会出现海洋干涸的现象)
And a brilliantly lighted express train shook the switchman‘s cabin as it rushed by with a roar like thunder.(这时,一列灯火明亮的快车,雷鸣般地响着,把扳道房震得颤颤悠悠。)
英语版本的《小王子》里出现的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在汉语里大都被译为“使……”结构。如:
The grown-ups discouraged me in my painter’s career.(大人们使我对我的画家生涯失去了勇气。)
And the little prince broke into a lovely peal of laughter,which irritated me very much.(此时,小王子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这使我很不高兴。)
But the little prince,having now completed his preparations for departure,had no wish to grieve the old monarch.(小王子准备完毕之后,不想使老君主难过。)
第三种由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表达使役概念,在小说的汉译版中没有出现对应的情形。这说明现代汉语中的以完全完成使役词汇表达使役的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对于同一个表达使役的语义场,汉语表达使役概念的三种词汇化模式依次为:(1)典型的使动句,即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2)“V-R”动词或称为兼语式的使役表达,即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3)使役动词表达使役概念,即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而英语表达使役概念的三种词汇化模式依次为:(1)使役动词表达使役概念,即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2)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3)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由此可见,汉语表达使役概念时多以句型来表达,正如Talmy所言,汉语属于一种很强的依附语构架语言。一个整体的使役概念表达,在汉语中通常会被概念化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我们用下表列举英汉英汉使役概念表达的异同:
五、结语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使役概念的表达有过各种各样的讨论,也总结出许多概括性的结论,但基于某一特定理论,选择某一特定篇章的实证研究,依然有一定价值。可以让语言使用者更加清楚地看到使役表达的具体体现方式:英语表达使役概念倾向于用完全完成义的词汇手段,使役表达词汇化程度高;汉语表达使役概念倾向于用附加完成的“附加语构架”动词和使动句,使役表达词汇化程度低。研究对比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于翻译和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1.
[2]熊学亮,梁晓波.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
[3]伯纳德.科姆里.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M].沈家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95-202.
[4]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5]Saint-Exupery Antoinede.小王子[M].胡雨苏,黄玉山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
[6]Briton,L.& E.C.Traugott.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8.
[7]Pinker S.Learnability and Cognition:the acquisition of argument structure[M].Cambridge,MA:MIT,1989.
[8]张京鱼.心理动词与英语典型使役化结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99.
[9]王文斌,徐睿.英汉使役心理动词的形态分类和句法结构比较分析[J].外国语,2005,(4):23.
[10]董秀英.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6.
[11]蔡芸.使役化构词规则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0,(2):178.
[12]贾真真.基于词汇化使役动词运用调查和研究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12,(18):155.
[13]Talmy,L.Toward a Cognition Semantics[M].Cambrige,Mssachusetts:MIT Press. 2000,261-278.
[14]严辰松.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J].外国语,2005,(1):24-25.
[15]赵朝永,邵志洪.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6.
(施红梅 云南大理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6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