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

来源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是在西方话语逻辑主导下的交往活动,但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西方话语优势削减,而中华文明引领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影响增强。因而,在多维、多向、多变的全球化语境中,探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与话语权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权的目标指向、全球化之于中国共产党话语权的实践职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权的实现动力,进而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根基,有助于营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权实现的全球交往关系,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影响力。
其他文献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其所建立以及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存以及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前提探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这对于我国职业院校今后的发展意义非凡。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运用语料库技术的方法,穷尽性地分析了10 000条940 000余字的“直”字语料,对“直”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做了重新描写,并运用物性结构理论解释了“直”的形容词性义项和副词性义项的产生原因。
师范院校学生在新时代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任,其理想信念和教学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师范院校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信仰缺失,贪图享乐思想严重,创新素质薄弱等问题。将红船精神融入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有利于为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注入精神动力,提供行为示范,增强价值自信。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将乡村静态资源转化成生产要素,实现了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完美交融,促进了城镇之间的空间聚集,这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推进了城镇一体化进程。文章首先介绍了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意义,而后从宏观层面、执行层面探讨了乡村旅游背景下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构建多层次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构建城镇一体化多元利益主体作用机制、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城镇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这四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仍然光芒闪耀。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应该对此类教育资源进行不断开发,积极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使当代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文章以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入的路径,以便能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下沉,农村地区网络消费规模正不断增加,对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变异系数法模型,定量评价了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网络消费潜力,并借助收敛性模型评价了区域网络消费潜力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农村地区网络消费潜力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收敛性模型结果显示,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区域农村网络消费潜力的差距存在显著的α收敛和β收敛特征。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其阐释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仍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需要顺应全球化趋势,继续批判私有制,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四史”指的是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将“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体制机制构建不足、课程要求不严、师资力量强弱不均、人员编制不全、学生学习目标设置较低及自我要求不严等现实困境。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采取“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水平、精确找准学生教育教学定位等对策,有利于实现“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了诸多机遇与契机。独具秦风秦韵的陕西乡土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语言资源观视角探讨了陕西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贾平凹作品译介问题的现实理据与时代意义、主要内容、模式选择与创新等方面的几点思考,提出了全球化语境下,从译介模式、翻译理念、接受图景三个方面切入译介研究,是解决好译什么、为谁译、怎么译的前提与基础。
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是规范、提升及保障质量的重要环节。本质上,它是一种基于价值判断的实践活动,理应满足多元价值的诉求。长期以来,我国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间缺乏合作等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和制约了继续教育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发展。基于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中一些理念,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项目的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和重塑,进而保障我国继续教育评价体系适应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探索第四代评价理论观照下的继续教育评价方式的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