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法、提高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39-01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培养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质量的核心要素,中职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该具备教学特色鲜明、能力突出、经验丰富、思想过硬的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要精心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1.2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中的比例应不低于80%。学校应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科学的规划,坚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进修实践的机制,并鼓励专业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下,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执(职)业资格证书。
  2.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贴近岗位能力要求。应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理论知识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注重创新, 专业技能内容要根据完成岗位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取有针对性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重点侧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法。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尽量贴近行(企)业在服务和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岗位能力要求,开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实训项目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加强实训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学校应加强与行(企业)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了解行(企)业服务、生产实际,体验行(企)业文化的需要。
  5.改革学业评价模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考核评价模式应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评价模式改革,探索符合教学内容特点,适应中职学生学情的多元评价模式,可以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中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6.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相关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微课、习题库、实验实训指导等课程基本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专用网页与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
  7.加强科学管理
  7.1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充足的经费保障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条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修订、教师业务培训、基础设施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因此,学校应建设专门的机构进行资金管理与筹措,科学分配建设资金,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7.2健全建设激励机制
  学校应设立精品资源共享课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和表彰,对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和承担主讲任务的教师,学校应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中予以优先考虑或适当加分,以鼓励优秀教师投身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中。
  8.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慢长的、系统工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建设人员的全力投入,教学团队的精诚合作,建设规划的科学严谨、监督机制的有效完善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健全。
其他文献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民办高校正在积极实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保证。转型背景下蓬勃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迫切需要实现“双师型”的转变: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完善“双师型”师资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实习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倡导科研育人,落实“教学相长”,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关键词】转型 民办
期刊
【摘要】显微镜在社会各个理工农医行业中不可或缺。理工科的本科生都会开始接触并学习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但是,显微镜的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学生理解与操作相对困难。然而,显微镜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本文结合摄影通识教育,从手机拍照到传统相机的成像原理出发,最终激发学生对显微镜拍摄的兴趣。因此,将生活中接触到的摄影方法深入浅出的融入显微镜的教学内容中,将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显微镜的原理与操作。  【关
期刊
【摘要】作为当前中国幼教改革的热点,混龄教育饱受争议。本文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问卷入手,谈一谈幼儿园“大带小”混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幼儿混龄教育 大带小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23-02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家庭的保护,在伙伴交往中,同龄竞争关系向异龄互补关系转变,“幼—师”依赖关系向“幼—幼”交融关系转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有了《指南》的指导,我认为应该从传统的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孩子,从孩子的发展特点出发,选择
期刊
【摘要】今天的高中生已经从“网络移民”变成了“网络原住民”。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移动技术进行移动学习和混合学习将会是网络原住民极其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其进行终身学习和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本文借助微信的便捷性和通用性,通过校园电视台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清微课视频资源,在摄影校本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实践研究,学生在摄影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期刊
【摘要】笔者基于自身的访学经历,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语言课程的课堂组织方法、授课安排和教学特色,并探讨了其对国内高职院校外语课堂的借鉴作用,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运用。  【关键词】美国高校 语言课堂 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31-02  笔者近期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双语教学项目,前往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进行交
期刊
【摘要】“游学课程” 是学校自主开发,统一安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实践类拓展性课程。本文从内容设计,实施策略,课程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游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给广大同行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游学课程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15-01  西方有句谚语:“教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意为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游戏,回归自然。基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是多重角色,这是由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其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其也最为了解,相对其他高校教师而言更具发言权,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发挥其应有作用,扮演好自己在就业指导中的角色,促进学生更好就业。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学生就业指导 角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3
期刊
【摘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衡量培养质量的水平,规范学校办学标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从而达到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使学校自觉地建立起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制度的演进历程,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
期刊
【摘要】在“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方面,社区教育可以精准发力,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扶志”和“扶智”两份文章,服务好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创新,让社区教育更接地气。  【关键词】社区教育 扶志 扶智 聚焦富民 和谐建设 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