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救主要是指院前急救,即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务人员或在场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救护,以维持病人基本生命特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2]。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有条件也有必要开展此类活动。
一、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能有效的减少学生生活中突发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综合实践基地课程项目比较多,而且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说劳动实践课的锄头、野炊实践课的刀、火等,如果稍不留神 ,都有可能出现突发受伤情况,如果学生通过急救课程掌握相应的救护知识,就能够有效减少突发事故的受伤率死亡率。
第二,能有效让学生填补该教学领域上的空白,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救护技能有重要帮助。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课程里都没有学到相关的急救知识,而综合实践基地可以弥补学生在该领域上的空白,让学生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有利条件(以我校为例)
第一,受教育人数广。我校是广州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参加学农实践活动的高中生约20000人次,如果能够开设中门课程,参与接受教育的学生比较多,教育面十分广。同时,当学生参与急救知识学习实践后,学习了救护知识,掌握了急救技能,培养了生命救护意识,懂得了安全为生命护航的重要性。另外,学生还可以把有关安全救护知识扩散到家庭,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全社会就会更加关注生命安全问题,对营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环境有重要作用。
第二,完备的教学设施。我校是广州市青少年消防安全、人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已经建设成为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教育基地,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为开设有关急救课程提供重要保障。例如,消防基地中已设有急救技能展厅,配置了专业的教学模型。
第三,优质的安全教师队伍。我校教师大部分都从事安全教育工作3年或以上,有十分丰富的安全教育教学经验,是一支业务素质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教育、地震科普教育、人防知识教育培训,包括校内的培训及外请专家专题讲座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掌握相关的教学技巧, 胜任各种安全教育工作。
第四,良好的教学基础。我校的消防安全课程、人防教育课程、交通安全课程从开设至今都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大部分学校教师的称赞。对于和自身生命有关的东西,大部分青少年会更加重视,加入急救课程会让安全系列课程会更加丰富,更有特色。
三、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实践方法
(一) 坚持“参与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命救护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对高中生进行急救技能教学首先注重生命救护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坚持“知识守护生命”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急救课程教育主线和方向,以常见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为教授重点。教学过程中,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符合生活实际、有效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亲手实践,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明确任务目标、分工与配合,真正建立真实的合作方式,在合作中掌握急救操作要领。教师则在边观察边指导,对错误的操作进行适时纠正。三是在课堂评价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参与意识和实践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切实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急救意识,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二)坚持小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安排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是学生专心处理学习情境的一中形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危重病人的抢救通常离不开一个急救团队的合作精神[3]。以小组为单位不仅培养学生的团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和做的能力和施救的成功率。
(三)坚持科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生命救护意识,增强学生救护能力
开设急救课程很有必要,对青少年今后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教材上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从业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和健康从业人员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创伤救护课程为主。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3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
(四)重视课程实践与考核,增强学生的救护技能
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教师将用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模型上多练习,多实践,保证教学效果。
急救的知识利人利己,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社会,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身边的人,这样的好事
一、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能有效的减少学生生活中突发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综合实践基地课程项目比较多,而且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说劳动实践课的锄头、野炊实践课的刀、火等,如果稍不留神 ,都有可能出现突发受伤情况,如果学生通过急救课程掌握相应的救护知识,就能够有效减少突发事故的受伤率死亡率。
第二,能有效让学生填补该教学领域上的空白,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救护技能有重要帮助。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课程里都没有学到相关的急救知识,而综合实践基地可以弥补学生在该领域上的空白,让学生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有利条件(以我校为例)
第一,受教育人数广。我校是广州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参加学农实践活动的高中生约20000人次,如果能够开设中门课程,参与接受教育的学生比较多,教育面十分广。同时,当学生参与急救知识学习实践后,学习了救护知识,掌握了急救技能,培养了生命救护意识,懂得了安全为生命护航的重要性。另外,学生还可以把有关安全救护知识扩散到家庭,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全社会就会更加关注生命安全问题,对营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环境有重要作用。
第二,完备的教学设施。我校是广州市青少年消防安全、人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已经建设成为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教育基地,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为开设有关急救课程提供重要保障。例如,消防基地中已设有急救技能展厅,配置了专业的教学模型。
第三,优质的安全教师队伍。我校教师大部分都从事安全教育工作3年或以上,有十分丰富的安全教育教学经验,是一支业务素质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教育、地震科普教育、人防知识教育培训,包括校内的培训及外请专家专题讲座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掌握相关的教学技巧, 胜任各种安全教育工作。
第四,良好的教学基础。我校的消防安全课程、人防教育课程、交通安全课程从开设至今都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大部分学校教师的称赞。对于和自身生命有关的东西,大部分青少年会更加重视,加入急救课程会让安全系列课程会更加丰富,更有特色。
三、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实践方法
(一) 坚持“参与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命救护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对高中生进行急救技能教学首先注重生命救护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坚持“知识守护生命”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急救课程教育主线和方向,以常见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为教授重点。教学过程中,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符合生活实际、有效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亲手实践,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明确任务目标、分工与配合,真正建立真实的合作方式,在合作中掌握急救操作要领。教师则在边观察边指导,对错误的操作进行适时纠正。三是在课堂评价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参与意识和实践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切实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急救意识,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二)坚持小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安排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是学生专心处理学习情境的一中形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危重病人的抢救通常离不开一个急救团队的合作精神[3]。以小组为单位不仅培养学生的团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和做的能力和施救的成功率。
(三)坚持科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生命救护意识,增强学生救护能力
开设急救课程很有必要,对青少年今后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教材上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从业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和健康从业人员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创伤救护课程为主。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3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
(四)重视课程实践与考核,增强学生的救护技能
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教师将用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模型上多练习,多实践,保证教学效果。
急救的知识利人利己,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社会,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身边的人,这样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