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实践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救主要是指院前急救,即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务人员或在场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救护,以维持病人基本生命特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2]。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有条件也有必要开展此类活动。
  一、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能有效的减少学生生活中突发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综合实践基地课程项目比较多,而且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说劳动实践课的锄头、野炊实践课的刀、火等,如果稍不留神 ,都有可能出现突发受伤情况,如果学生通过急救课程掌握相应的救护知识,就能够有效减少突发事故的受伤率死亡率。
  第二,能有效让学生填补该教学领域上的空白,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救护技能有重要帮助。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课程里都没有学到相关的急救知识,而综合实践基地可以弥补学生在该领域上的空白,让学生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有利条件(以我校为例)
  第一,受教育人数广。我校是广州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参加学农实践活动的高中生约20000人次,如果能够开设中门课程,参与接受教育的学生比较多,教育面十分广。同时,当学生参与急救知识学习实践后,学习了救护知识,掌握了急救技能,培养了生命救护意识,懂得了安全为生命护航的重要性。另外,学生还可以把有关安全救护知识扩散到家庭,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全社会就会更加关注生命安全问题,对营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环境有重要作用。
  第二,完备的教学设施。我校是广州市青少年消防安全、人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已经建设成为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教育基地,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为开设有关急救课程提供重要保障。例如,消防基地中已设有急救技能展厅,配置了专业的教学模型。
  第三,优质的安全教师队伍。我校教师大部分都从事安全教育工作3年或以上,有十分丰富的安全教育教学经验,是一支业务素质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教育、地震科普教育、人防知识教育培训,包括校内的培训及外请专家专题讲座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掌握相关的教学技巧, 胜任各种安全教育工作。
  第四,良好的教学基础。我校的消防安全课程、人防教育课程、交通安全课程从开设至今都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大部分学校教师的称赞。对于和自身生命有关的东西,大部分青少年会更加重视,加入急救课程会让安全系列课程会更加丰富,更有特色。
  三、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实践方法
  (一) 坚持“参与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命救护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对高中生进行急救技能教学首先注重生命救护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坚持“知识守护生命”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急救课程教育主线和方向,以常见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为教授重点。教学过程中,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符合生活实际、有效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亲手实践,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明确任务目标、分工与配合,真正建立真实的合作方式,在合作中掌握急救操作要领。教师则在边观察边指导,对错误的操作进行适时纠正。三是在课堂评价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参与意识和实践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切实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急救意识,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二)坚持小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安排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是学生专心处理学习情境的一中形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危重病人的抢救通常离不开一个急救团队的合作精神[3]。以小组为单位不仅培养学生的团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和做的能力和施救的成功率。
  (三)坚持科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生命救护意识,增强学生救护能力
  开设急救课程很有必要,对青少年今后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教材上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从业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和健康从业人员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创伤救护课程为主。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3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
  (四)重视课程实践与考核,增强学生的救护技能
  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教师将用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模型上多练习,多实践,保证教学效果。
  急救的知识利人利己,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社会,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身边的人,这样的好事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
期刊
一句教育名言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就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有要做的事情充满自信。自信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它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影响,还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自卑、抑郁、考试倦怠、厌学等等问题均与缺乏自信有关。因此帮助“学困生”重拾自信,是我们老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期刊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学生死记硬背、思路狭窄、应变能力差。本文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激发  注意随时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构造一个能使学生自由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想象。例如,我和学生晚上从教育实习地点骑自行车返校,我猛然问道:“我们骑车匀
期刊
从事教学以来,面对着不同的学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其实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著名教育家夏尊丐提到:如果说教育是水池,那么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和爱,教育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池子是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的确如此,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教师的情和爱犹如春风,会吹绿学生心田中那棵想上进的新芽。如果教师在评价或教育学生时,只是依靠听和看来作出判
期刊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  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  大海容留每一多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际。  ——题记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同学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有的同学打架,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学生总是想自己吃亏了,不行,绝对不行!然后你一言我一语,一个
期刊
一、尊重学生主体体验,预设情感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指出,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上,由于受到目前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许多教师把课堂目标锁定在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上,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必修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要重视预设课堂的情感目标。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需教师关注每一时空下学生的点滴生命律动,施以充分的呵护。特别是允许存疑。“疑者,觉悟机也”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承担起了学校德育的重任,提高教学的实效不仅是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立人.发展”的要求。在从事多年的政治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尽管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但关键还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进行延伸、深化。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
期刊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评价学生上肢力量的项目,该项目对评价学生(大、中、小学生)上肢力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人对我校2014届高三体育生原地两脚平行开立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技术方法与原地两脚前后开立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技术方法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实验研究,探索两种站立方式的优缺点,希望在投掷实心球项目的教学训练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过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也认为课堂教学中应当实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呢?笔者在教学中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意识  在以往
期刊
小组管理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开展多样有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各小组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小组目标的同时获得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小组竞争不仅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实现真正育人的目的。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合理、公平竞争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